位置:首页军创文艺

老家的井(散文)

作者:董攀山 来源:军创网 
时间:2023/5/26 浏览:3432

    编者按:吃水不忘挖井人,更不忘挑水人。再多的水,若不去挑,水缸里还是没有水。经历过缺水的年月,才知吃水的不容易。作者妙笔生花,把挑水的过程写的栩栩如生。

 老家的井

    打我记事起老家的人吃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的老家是山东省定陶县张湾公社河西董村。我们村村大井少。况且近处的两眼井一眼是苦水一眼是咸水不能吃。吃水就得到村子最南面的那眼井里去挑。挑一次水要横跨一条街穿过两条胡同,大约有3华里的路途。

井-600

    一次家里的水缸里没有水了。15岁的我担着大人们才用的两只大木桶去挑水。去时,桶里没有水,轻,还行,回来时就不中了。木桶本来就沉重再装满水总重量大约有一百斤,压得我前后左右地摇晃。更糟糕的是当时正值冬季天下着毛毛雨地上结了一层冰。在下一个坡道时脚一滑仰面摔在了地上。桶里的水倒了个一干二净不说,后面那只桶里的水还把我从头浇到了脚水从脖领里灌进去里外冰凉。我一气之下把已经摔坏了的木桶又甩出去老远发誓再也不挑水。那顿饭还是从邻居家的水缸里舀水做的。当然,吃过饭还得去挑。由于天天这样远距离地负重挑水,我的肩膀被压得一边高一边低,左胸还有点儿突出。直到当兵到了部队后不再挑水了,才慢慢地恢复到了本来的状态。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回老家探亲。这时的老家已改称山东省定陶县张湾乡河西董村了。看水缸里没水了便像往常一样找桶挑水。母亲告诉我,不用去挑了隔壁的邻居家就有压水井提一桶就中。母亲说啥都放开了,不但有养猪专业户、种菜专业户、吹喇叭专业户还有打井专业户。花上25块钱别的啥都不用管人家就把井给打好了。正说着,在旁边居住的堂哥也过来提水。他喂了2头牛、6头猪、12只羊。堂哥说,如果没有压水井,像过去那样到南面的井里去挑,光饮牲口就是个问题。我挨家挨户看了看几乎家家都有压水井。如果是甜水就吃;是咸水或苦水呢就洗衣、积肥用。我们那条胡同共10户人家3户是甜水井取水就像串个门儿。

    前几年老家侄子来济南看我。这时的老家已改称山东省定陶区张湾镇河西董村了。说起家里的吃水问题侄子说压水井现在也废弃不用了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所需水管等材料费、施工费等,政府全兜底村民只按规定价格按时缴纳水费就行了。如今除了冬天不能集中供暖和夏天用不着空调外其他如水、电、气等都跟你们城里差不多。

    我既高兴又眼馋。怎么不早打压水井和安装自来水管呢如果这样我就不会把水桶摔坏并把衣服里外弄湿了,也就不会把身体压变形,不会遭那份儿罪了。唉老家的井啊!

1

    作者简介

    董攀山,山东定陶人。军人出身。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业余时间发表一些文学类作品。山东省中华文化促进协会理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鼎峰中心大厦第30层3002室
通联:15966693935 客服热线:0531-8237-7011
E-mail:junchuangwang@126.com  法律顾问:花福洪
 鲁ICP备2021005176号
网站首页 TOP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