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军:撑起创业一片天
——转业士官王有军的创业故事
王有军,现任济南波罗峪休闲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山东佳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于1984年10月应征入伍,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济南军区某野战军高炮旅汽车训练队学驾驶、当助教,后调入济南军区联勤部干休一所任汽车班班长。服役期间,曾荣立一次三等功,多次受嘉奖,被济南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1993年转业地方以来,他以勤奋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谱写人生“士兵突击”的新篇章,创出了干事创业的新天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开着轿车当“学徒”
王有军转业后来到济南泉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仍然干他的老本行——为公司领导开车,工作可谓轻车熟路,可他心里并不感到轻松。他觉得,从部队到地方,“战场”变了,只会开车不行,必须适应公司工作需要,尽快成为房地产开发的行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自我加压,甘当“学徒”:每当开车送领导去参加商务活动,只要情况允许,他都跟在领导身边现场“见学”,看他们怎样商谈和处理房地产开发业务;每当领导不用车但需要接送员工从事商务活动时,他都积极要求多出车,为的是多为自己争取一些广交朋友、多学知识的机会。由于处处留心学习业务知识,他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通”,后来当上了工程开发部的副经理,专门负责对外联络、办前期手续工作。
在这个中层领导的岗位上,王有军如鱼得水,把他爱岗敬业、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他一个人竟然能干原来工程开发部6个人的活,把他们都替换下来加强其他工作。
骑上摩托找“出路”
王有军所在的公司,原是当地工商银行辖属的企业,相当于工商银行的基建部门,从事房地产开发也是在银行圈子里面的,资金由银行保障,收入按比例提取,没有独立开展过房地产开发业务。他觉得,公司如不尽快提高自我开发能力,不仅难以有大的发展,而且一旦银企脱钩,连生存都会成了问题。每当想到这里,王有军心里总是暗暗着急。
他再三思考应对之策:开发房地产的大前提是要有土地,有地能买才是寻求出路的关键。从此,他自己悄悄启动了“买地侦察”:每到星期天、节庆日和下班后,他都骑上摩托车,在济南市区走街串巷寻访,只要见到挂有工厂企业牌子的大门,他就进去跟传达室或基建科的员工打听单位有没有地想卖。
那时,已有不少工厂企业不景气,工人下岗时有发生,许多人都憋着一肚子气,一听说卖地的事就破口大骂,赶他“快滚!”尽管如此,王有军从未放弃。经过近一年的调查,他把市区50多家工厂土地出卖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从中筛选了出了三五家有出卖场地意向的工厂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选择对象向公司领导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有军的这一行动受到了公司领导高度赞扬,他提供的调查资料为公司自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锲而不舍创大利
1997年5月的一天晚饭后,王有军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出来进行“侦察”,来到一个叫英西小区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景象令他惊诧不已。
1995年,他所在的公司曾在这里看了100亩土地,当时每亩地价25万元,因为离市区较远、比较荒凉没下决心购买。短短两年工夫,那块土地已经矗立起了大片新建住宅,只剩下了32亩有待开发,每亩达到了68万元。
王有军迅速向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双方很快签了协议,公司首付680万元获得了这块土地的开发经营权。
紧接着,王有军又骑上摩托车到处联系团购单位,一连跑了30多家,把有团购意向的单位都一一记录下来。
有个朋友告诉他广播电视局想购房,他立即登门联系,并请了他们的代表到现场参观,不到一个星期就起草了购房协议。
谁知协议送去后迟迟不见购买方签字。心急火燎的王有军急忙赶到广播电视局了解情况,方知有家房地产公司打了“横炮”,以“居民小区内有高压线穿过,看不清电视”为由进行贬低,致使局领导迟疑不决。
王有军随即到那个公司开发的楼盘察看,进行双方优劣长短的分析对比,做到了心中有数。紧接着,他又找到公司新建楼盘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他们早就有将那里的高压线外移的意向,因为没有主办单位牵头才耽搁下来,如果有牵头的,他们会全力配合。
回到家后,王有军立即动笔给广电局领导写了一份报告,从他们公司所建小区的的区域优势到市场前景作了恳切分析,并代表公司郑重承诺将高压线外移。之后,王有军邀请他们登上临近小区的郎茂山俯瞰他们建的住宅小区,重新感受一下小区及其周边环境的魅力。终于,倾斜的天平又重新回归了本位。
这年年底,公司董事长鞠洪云在年终总结会上动情地宣布:“公司首次自主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赢得纯利1000万元!王有军功不可没,公司奖励10万元!”
“哗!——”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智勇兼备拔“钉子”
在市区开发房地产,难免要拆迁一些房屋,最令人头痛的就是拒不搬迁或漫天要价的“钉子户”。王有军所在的公司在开发济南毛巾厂地块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当时绝大多数外迁户已经或正在搬迁,腾空的旧房屋已经开始拆除,唯独临街的一个洗浴中心态度蛮横。公司派人出面协商,洗浴中心的老板蛮不讲理地说:“不给200万赔偿金,要搬没门!”他还威胁公司的一位领导说:“你家在哪,你女儿在哪上学我们都知道,小心变成残废!”
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这就是王有军。一天晚饭后,王有军到这家洗浴中心的对过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两眼一气盯到第二天凌晨洗浴中心关门,把来客流量了解得一清二楚。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王有军独自一人来到这家洗浴中心,一屁股坐在了前厅的沙发上。老板认识他是房地产公司的人,开口就下了逐客令:“这里不谈公事,你赶快滚出去!”
王有军淡淡一笑,不动声色地说:“今天是周六,我是来洗浴的,不是来谈工作的,你居然对来客这样无礼,那我马上就走!”
洗浴中心老板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对手,只好把他当作客人接到休息室以茶相待。
借着这个机会,王有军直奔主题:“现在这里到处在拆房子,究竟有多少人愿来这里洗浴你比我更清楚。你们在这里多呆一天就多赔一天,实在不合算,不如早日搬迁再作打算。你们要求补偿是情理之中,但究竟补偿多少总得算算账吧?如果你们有诚意的话,那就把补偿的事项列个账单,下星期一送到公司去。”说完,王有军大摇大摆地拔腿就走。
星期一刚上班,洗浴中心的老板就把账单送给到了公司。王有军一看,赔偿数额高达100多万元。他把账单塞到抽屉里,一放就是20天。
洗浴中心老板吃不住劲了,一再催促快算账。王有军见火候已到,就一项一项地跟他们讲,哪一项不该补偿,哪一项应该补偿,应该补多少合适,讲得那个老板无言以对。最终,只补偿了16万元就平息了这场拆迁风波。
踏遍青山寻商机
随着房地产热的快速升温,济南市区的地价飙升到三四百万元甚至五六百万元一亩,相比之下,济南南部山区每亩地价只有市区的几十分之一甚至不到百分之一。王有军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思考,写了一份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向公司领导提出了向济南南部山区实行“战略转移”的建议,受到了领导的赞许。
按照公司领导的安排,王有军开着公司的小面包车,带上干粮,开始了他南部山区之行。
经一位战友推介,王有军登上了一个名叫红叶谷的景区。那里山清水秀,一到秋天,满山枫叶一片火红。王有军一边观看一边算账:这里风景虽好,但是仅修盘山道路这一项就投资巨大,公司难以承受。他一声叹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红叶谷。
后来,他又经柳埠镇人大主任介绍找到一个叫通天峪的地方,由一位牧羊老人作向导,转遍了这里的四五千亩山林,仍然因为不适合自己公司开发不得不放弃。
就这样,王有军接连考察了20多个景区,把那里的山山水水都装进了脑海中,当地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南山通”。
王有军考察的山区,大都路窄坡陡,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只能弃车徒步攀登。饿了他就啃几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一路下来,王有军疲惫不堪。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奔波与论证,公司确定了仲宫镇门牙村北山坡152亩地,并于
就在签协议的当天,仲宫镇韩利师镇长对他们说离镇不远有个叫 “波罗峪”的地方也很好,若有能力开发不妨去看一看。
谁知出师不利,公司许树基总经理在第三次登山勘察现场的途中不慎摔倒,导致腰椎骨折,在王有军的搀扶下用当地民用独轮车把许总推出山峪送往医院治疗。
躺在病床上的许老总对前来看他的公司鞠董事长和王有军说:“我看这个地方很适合我们搞休闲度假景区,真要搞成了,公司发展就不愁没有后劲,那我也摔得值了!”
肩负着公司领导的重托,王有军紧锣密鼓地与镇政府和当地村委会协商,最终以极优惠的价格获得了2586亩山林地50年的开发经营权。为此,他们专门注册了山东佳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后来的实践证明,波罗峪休闲度假区成了王有军所在公司再创辉煌的创业新基地。
精打细算开山路
按照公司批准的建设规划和计划,受命主抓波罗峪休闲度假区创建的王有军首先打响了修建内外进出道路的战斗。他先是请来修建高速公路的一家公司商谈,人家测量后,修建
开工后,王有军夜以继日靠在工地上,一边进行现场检查督导,一边和施工方现场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就连晚上也和施工人员一起挑灯夜战。就这样,仅用两个月时间,只花了30多万元就修好了波罗峪休闲度假区与外界连接的
紧接着,王有军组织修建园区内的道路。请来的施工队伍转了一圈,开出了12万元的价码,答应半个月时间完成。王有军没理这个茬,对他们讲:“你们要干,一个台班3000元,听我指挥。”
就这样,王有军在现场指挥着这支施工队伍借山就势铲土造路,只用一天半时间,全面打通,最终仅花3万多元就开出了园内的主要道路。
屡败屡战打水井
在修好路、接通电后,王有军又着手组织打井。他跟打井队“约法三章”:打
在经过物探选址后,
再打!又是3个月过去了,第二眼水井打到
打井队一脸沮丧,王有军焦急万分:园区内打不成井,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无法开发。
契而不舍是王有军的风格,他随即又找了泰安地质队、省八0一地质队的专家对山地情况综合分析。有一专家认为园区门口处可能有水,但量不会太大。对此时的王有军来讲,有10立方水也是最大的胜利,那也为成功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经过再三斟酌定位和耐心做打井队的工作后,第三眼井又开钻了。
对王有军来说,
人们叫他“王铁汉”
在路、电、水基础建设完成之时,王有军向公司领导立下“军令状”:
按照这一奋斗目标,王有军排出了进度计划表,开始了大干苦干9个月的“倒计时”。
王有军拼命了!在高度紧张的院内景点建设期间,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到各个施工现场检查一遍,7点钟召集各施工队工头讲评昨天工作,布置当天任务,提出施工要求。讲评布置完后,他开车赶到城里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又到市场购买施工物资用品,紧接着又赶回工地进行检查督导,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直到施工队收工后再检查一遍工地才回去休息。
这期间,王有军真可谓废寝忘食。他每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工作一忙起来,他常常忘记吃饭,等饿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想起吃饭的事,要吃也是随随便便对付一点,即使这样,他一天常常只吃一顿饭。日久天长,他得了肠胃病。施工队的民工们有的叫他“王铁人”,有的叫他“王铁汉”。在他们眼里,王有军就是钢打鉄铸的硬汉。
“铁汉”面前无难事,王有军终于成功了。2004年国庆节那天,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波罗峪休闲度假区冉冉升起之时,整个园区沸腾了。
情注知青文化村
在波罗峪密林深处有个不大的院落,里面有三四座用石块垒成的小屋,墙皮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标语还依稀可见。院内有几株杏树和槐树,树下有石桌石凳。王有军来之前,这里住着几个老护林员,后来就成了王有军的“指挥部”和住所。
有一天,历城区人大有位退休老干部来这里游览,他指着墙上的标语告诉王有军,那标语是他当年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时写的。那时济南市来了40多个知识青年,30多个住在下面的村里,10个就住在这里。老人动情地告诉王有军:“这大片大片的山林,好多都是他们栽种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可是出了大力,吃了大苦,也立了大功啊!”
王有军听了老人的一席话,心中感触万分,没想到这小小的院落里还有这样动人的故事,蕴藏着一笔极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从此,他迷上了“知青文化”。
一次整理室内卫生时,王有军在一张桌子的抽屉里发现了一面破旧的锦旗,从残存的字面上得知是当年的林场奖给知青的。他如获至宝,专门拿到城里找人装裱,又把当年知青用过的桌椅床凳和农具一一搜集、整理、保护起来。在走访老知青时,在旧货市场上,王有军一旦发现有与当年知青有关的老照片、旧报刊和各种日常用品,就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来,先后积累了上千件“知青文物”。他把这些“文物”分类整理,利用原来知青住过的院落,办起了个知青文化小博物馆,起名叫“知青村”,在开园之日向游客开放,出人意料地引来了“知青文化热”,不久就有上千名老知青慕名前来参观、叙旧。
三四十年前,山东上万名知青奔赴青海格尔木建设兵团参加经济建设,到大批知青返城后,仍有许多人留在了那里继续创业。2007年夏天,留在那里的老知青40多人发起组织“格尔木市新闻记者回访山东知青行”,专程来到“知青村”参观访问。他们在知青村的小院里,在低矮的小屋内,在一件件熟悉的实物前,一个个热泪滚滚、激动万分,一肚子的话说也说不完,中午的饭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直到下3点多才恋恋不舍地走进了饭堂。
王有军通过与这些老知青沟通交流,对“知青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他又开辟了“知青林”“知青路”“知青石屋”等景点,还积极筹划建一个更大的知青文化博物馆,把这笔精神财富更好地发扬光大。
(原载2009年3月28日军创网头条 作者:辛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