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榕江县车江大坝蔬菜基地里,几十个农民在地里熟练地松土施肥﹔不远处的科技大棚里,西瓜已结出第一轮果实。“这批西瓜下个月就能上市。”榕江县丰源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石昌宽告诉记者。
一个“不安分”的军人
石昌宽是榕江县平永镇人,今年55岁,1981年入伍在云南当兵,先后任排长、连长、参谋、营长等职。“我当了十五年兵,几乎所有本事都是在部队学的,可以说我吃的都是老本。”他坦言,自己一身的打拼精神都是部队赋予的。
1996年,石昌宽退伍转业后在银行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只是觉得很多事情想尝试一下。”他决定下海经商。
凯里,是他创业的第一站。在这里,他开办了第一家花园山庄,并赚得第一桶金。
2005年,带着军人对家乡的情怀,石昌宽毅然回到榕江,接手长期亏损的榕江县酒厂,改制组建了侗乡蜜酒业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企业的亏损和42名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还使侗乡蜜产品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随后,石昌宽继续打造“侗乡蜜”品牌,投资建设了侗乡蜜大酒店——这是榕江首家按星级标准修建的综合性涉外酒店,自营业来接待十多万宾客。这不仅提升了榕江的接待能力,还解决部分劳动力,推动了榕江的经济发展。
2008年,这个“不安分”的退伍军人继续“感受人生不同的可能性”,在距离高铁1公里的车江大坝,成立了榕江县丰源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各类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销售及出口贸易。公司已先后被评为省、州两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一个“不成功”的商人
如今,“侗乡蜜”系列酒年产量高达500吨,年收入在1500万元左右。而侗乡蜜酒店依托长期接待外宾的经验,继续为榕江的旅游事业做贡献。丰源公司更是以优质的绿色蔬菜和位于榕江所具有的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菜篮子”基地。
作为这三家公司的管理者,石昌宽却说“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他看来,在凯里首次创业成功,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军人凭借一点直觉和不系统的商业知识得到的成功,这种运气不会维持很久。
2006年6月,侗乡蜜酒业公司开始“轰轰烈烈地酿酒”,8月上市。“因为没有经验”,原本被很多人看好的产品,很快就在欢呼声中败下阵来。
由于当时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军队文化,员工比普通人更能吃苦,在企业面临着很大压力和挑战情况下,很多员工不离不弃,这让石昌宽十分感动。随着经济效益逐步转好,他开始想着如何回馈身边的人,给家乡做一点贡献。“其实我只是比他们碗里面的东西多一点”,石昌宽说,他更希望在公司壮大的时候,所有人都能有个更好的发展。“工资不愁,逢年过节还有很多福利,家里但凡我能照顾到的事情一定会安排好。”
石昌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合格的公民
杨大姐的家在车江大坝中段的月寨村,刚收工的她正和几个妇女在小溪边清洗农具。她告诉记者,以前她和村里很多人一样在外打工,为了照顾怀孕的儿媳,她只好辞职回来。正好蔬菜基地需要人手,闲不住的杨大姐就“每天走十多分钟”过来上班,杨大姐边说着边往厂房走去,还邀请记者一块儿到食堂吃饭:“免费的!”像杨大姐这样,在丰源公司就近就业的农民,最多的时候有280人,平均工资2500元。除吸纳有劳动能力的闲散村民就业外,针对没有劳动力或因其它特殊原因致贫的家庭或个人,石昌宽也在积极做帮扶工作。
据了解,丰源公司已确定帮扶六百塘和高武等4个村子总共500多贫困户。目前正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统计贫困户,通过审批登记、公布认可之后,将免费分给土地和种苗,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同时通过统一收购产品,解决销售问题。
丰源公司目前共有正式员工260人,其中退伍军人就有51人,高管层占了6人,石昌宽解决了大部分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
据榕江县民政局初步统计,今年全县想创业的军人有6000多人,石昌宽便致力于为退伍战友搭建创业平台。今年4月,他将在丰源公司开设培训班,包含种植、养殖和机械技术等课程。凡是退伍军人,一律免费提供教学。“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都能够自主创业。这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做的。”石昌宽说。
在蔬菜基地的边缘,四月会修建一个沼气池,建成后将以“一斤四毛钱”的价格直接收购附近村寨的农家肥,通过发酵施用,不仅提高土壤肥力,更成为石昌宽的帮困“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