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省麻栗坡县下金厂乡武装部长冯育斌
从国境线上的普通民兵成长为一名空军上尉,从大城市转业后回到边境村寨工作,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下金厂乡武装部长冯育斌在边关一线一干就是10年,写下了一名老兵退伍不褪色、书写人生新篇章的感人故事。
军官转业任乡镇专干
在下金厂乡提及冯育斌,群众都尊称他一声“老兵”。1984年,人跟枪一样高的冯育斌就是民兵侦察骨干;1990年,他到成都空军航空兵部队,入伍6个月就成为同批战友中的第一名党员,入伍11个月就当了班长,第三年就考入空军后勤学院;2005年,时任上尉参谋的冯育斌面临转业,部队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是就地安置在成都,还是回云南。面对选择,冯育斌想起了父亲的叮嘱:“我们这个地方比较贫困,山外来的人呆不住,好多一年半载就走了,你到哪里都是工作,回来能做多少做多少,为家乡做点事。”
好不容易走出穷乡僻壤,现在又要回去,冯育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还是听了老父亲的话。
转业刚回到云南时,冯育斌被任命为下金厂乡武装专干。军官转业安置在乡镇,在文山州他是第一个。很多人不理解,冯育斌的回答是:“不管什么位置,干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等不及通知上班,手续还没办完,冯育斌便走村串户,开始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探索。他先承包了20亩地种生姜,因为气候原因失败了,亏了2万多元;他又自费到广东考察中药材种植。冯育斌和一茬茬乡干部的不断探索终于没有白费,如今的下金厂乡种有石斛、何首乌、重楼、草果等,已经是麻栗坡县有名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跑遍全乡106个村小组
绿树如荫,民居亮丽,村容整洁,户户门口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太阳能……今天的边境村寨大火地村,已是一幅安静、和谐、秀美的景象。但大火地村小组副支书杜正兴却告诉记者,5年前,全村15户人家,只有2户是砖墙,其他都是土坯房。冯育斌挂钩该村新农村建设后,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点燃了群众求富、求变的致富热情。
村民们介绍,冯育斌带领干部帮村里规划设计修建了环村路,车子可以把肥料直接拉到家门口;带大家重新架设了1.5千米的主管道,扩大了村里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用水问题;引导大家搞房屋外墙亮化、危房翻新、更换彩瓦;和村民一起探讨致富路,带动每家平均养了5头牛,家家种植了草果。村里劳力少,他和群众一起推车、拌泥浆、搅拌混凝土。村里没有手机信号,他联系协调,群众出工出力,建起了移动基站。
其实,岂止一个大火地村,全乡6个村委会、106个村小组,冯育斌几乎都跑了个遍。
冯育斌的辛勤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如今,当地干部群众提起冯育斌都说:“做不了的工作,只要派他去,没有搞不定的。”
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
“不愧是退伍军人!”一提到冯育斌,下金厂村党委书记刘荣征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去年3月冯育斌挂钩这个村委会,很快就发现村委会存在班子不团结的问题。随后,冯育斌连续组织了3次会议,每次都把大家开得脸上火辣辣的,又指出了工作安排部署、向上汇报争取项目等方法,使工作开展起来很顺利。
全乡517户低保户,谁家是什么情况,冯育斌了如指掌。有一户人家,年轻人在外打工,买了车、盖了房,已不具备享受低保条件。这个年轻人打电话威胁冯育斌,要求必须评他家,评不上就要“报复”。冯育斌不为所动、抵制威胁,坚持原则没有评。
冯育斌能够坚持原则,不仅来源于他的勇气和担当,也来源于他细致入微、认真务实的工作方法。
几年前,中寨村委会开展农村低保规范化动态调整,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对一开始的名单意见很大。正在这里挂钩的冯育斌便一家一户上门了解实情。后来,他把大家都召集到村委会,低保对象会上申请、邻居证明、村民举手表决、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民代表大会评审,一套流程走下来,群众个个服气。
全房村是个苗族村,一次进村修路,占到一家人3棵果树,家里两兄弟要拿刀砍人,不准修路。冯育斌到他家去,坐在火塘边和两兄弟一起吃饭、喝酒,想尽办法把思想工作做通了。等路修通了,尝到了出行方便的甜头后,这家两兄弟反过来主动来到乡里,请冯育斌到家里去做客。
冯育斌的辛勤工作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据介绍,每年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群众对冯育斌的满意率连续10年都在95%以上,好几次是100%。
认真负责的“背包部长”
有人说,冯部长是“背包部长”,经常看见他背个背包走村入户。
也有人说冯部长是下金厂的“活地图”“活字典”,什么情况他都清清楚楚。
乡里干部说,1年365天,除了开会,在乡政府看不到冯部长呆上一个整天,基本上都在村寨。
“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必须一个个、一户户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冯育斌说起10年扶贫路,有很多深刻的体会。他说,扶贫既要解决其个人、家庭增收来源等诸多难题,也要解决其所处外部环境的建设问题,如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村民外出打工遇到伤亡寻求赔偿,支前民兵申请补助,村民发生纠纷……10年来,大大小小的事情,群众都会想着找冯部长帮忙。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认真办、马上办。而无论哪个寨子、哪户人家有困难,只要冯育斌知道,都会像给自家办事一样想方设法地帮忙,尽可能给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冯育斌说:“这些事看似小事,但在老百姓眼里都是大事。”
10年辛苦,皆为担当。如今,全省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冯育斌依然不改军人本色,冲锋在前、勇挑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