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今,在大多数市民的眼里,“五一”已成为假日的代名词,却不再记得劳动的意义,我们忘了年少时耳边的谆谆教导“劳动最光荣”,忘了是谁在用汗水支撑我们美好的生活。“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网推出“特殊岗位”劳动人物系列报道,走近他们特殊的岗位,听听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常故事。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葛大店站装修标站长刘成(图右)
说起地铁工人,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蓬头垢面”的形象。而在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工地上,却有一个阳光帅气的“90后”。2013年,他结束8年军旅生涯光荣退伍,加入合肥轨道建设,从土建暗挖到站点装修,“一年365天几乎都在工地”,甚至曾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一呆就是21个小时。他,就是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葛大店样板站装修标站长——刘成。
轨道建设每天都是挑战,不能有丁点差错
刘成今年26岁,安徽六安人。2013年,当兵8年的他光荣退伍回乡,加入了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成为中铁十六局的一员,负责1号线太湖路站出入口暗挖工作。
对于这个“门外汉”来说,新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很多情况下,图纸和现场情况完全不一样,地质条件也会相当复杂。”刘成说,“地铁建设必须保证100%的安全与准确,不能出一丝一毫差错。”
刘成说,地下工程相对地上来说,难度增大很多倍。“就以打混凝土为例,需要把2米的管子一根一根连在一起,深入地下。因为地质环境随时都可能变化,所以一旦中间一环出现错误,就要返工全部重来。”刘成说。
“好在干这一行和当兵很像,就是需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思想上不能有任何偏差。”当兵生涯的历练让刘成逐渐得心应手起来,在他看来,每天都会面临新挑战,秉承“有困难克服困难”的理念才能做好一切。
刘成在站台层内检查装修情况
在地下最久呆21个小时,坦言会“身心压抑”
2015年9月,刘成的身份再次转换,随大部队进场入驻葛大店站,负责站点装修。据刘成介绍,地铁站点建设包括土建、装修、机电,一共细分为20多个工种,高峰时一个站点会汇聚近200人的施工队伍。
装修标需完成站点吊顶、搪瓷钢板、地面石材、铝合金盖板等设备安装,刘成得在工地上时刻协调进度,保障团队的安全施工。并且葛大店站是样板站,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并没有任何一个地铁站可以参照,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更棘手的是,当时葛大店站处于装修施工和土建施工交叉阶段,地下施工现场一片漆黑,泥水遍布。“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电、线、水、场地等内容。”刘成回忆道,“起码要让工地亮起来,机器可以施工。”
为此,那段时间里他早上6点便来到工地,参照着图纸,一点点盯着工程进展,几乎每天都要到次日凌晨2点多才能收工回家。有一次,他从清晨7点下到地下站台层,一直呆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出来。
暗无天日的隧道中,没有手机信号,没有阳光,有的只是微弱的灯光以及施工中产生的密布空气的粉尘。刘成坦言,人在密闭的空间里呆这么久,的确会感到”身心压抑“,当来到地面时,”忽然就觉得空气是那么清新美好”。
搪瓷钢板上记录着详细的参数
365天几乎都要在工地,和朋友聚个会都难
这样紧张的节奏并不是偶然,用刘成的话来说“一年365天,除了过年那几天休息,天天都会在工地。”刘成笑着说道,“我们手机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的,有时候工地上的一个电话,无论再晚再远都要第一时间赶到。”
也正因如此,虽然老家六安距合肥只有半个小时的高铁车程,但刘成已经整整3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过年那几天,年迈的父母会提前从老家赶到合肥,一家人这才能享受到难得的团聚时光。
平日里,刘成的生活完全不同于其他“90后”,全部奉献给了工地。刘成坦言道,别说是放假休息了,就是和朋友一起吃个饭,聚个会的机会都很难,“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但是很多朋友不是太清楚,所以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么忙。”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望着由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的,全安徽首座装修一新的地铁站,刘成的内心充满自豪。在他看来,作为合肥,乃至安徽轨道交通事业的“开拓者”,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刘成说,未来的道路一切未知,也不清楚还将从事何类工种,但他始终坚信,倾注全部心血的事业,一定能为合肥轨道交通事业创造出无尽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