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家属院,生活着一位89岁高龄的老爷子李混混。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他既非军官,也非退休干部,而是石家庄留营村的一位孤寡老人。30年前,从陆军参谋学院(今陆军指挥学院)退伍的李树亮,为了信守承诺,报答李混混当年对岳父母一家的帮助,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像亲生父亲一样赡养。“敬田得谷,敬老得福!”如今,李树亮已是圈内知名的企业家,一家三口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特殊而又幸福的家庭。李树亮的善行感动、影响了许多身边人,大家纷纷效仿他做好事,传递正能量。
现场
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月30日中午,石家庄市民李树亮的家中已摆好了饭桌,李混混老人坐在桌前,等着开饭。53岁的李树亮从厨房里端出凉菜,又把热菜端到老人面前,只见他双手端着盛好饭的大瓷碗,恭恭敬敬递到老人手里,满脸笑容地说:“李叔,吃饭了!这是您最爱吃的大米饭!”
李树亮的妻子苑朋金坐在老人旁边,拿起碗里一个鹌鹑蛋剥起来。“您一天只能吃三个鹌鹑蛋,适量才好!”老人乐呵呵地夹起鹌鹑蛋吃起来,“我听你们的,你们也别光给我剥,自己也吃!”
今年89岁的李混混身体很硬朗,说起每天的饭菜,句句都透着满意,“每顿饭都有荤有素,小苑做饭好吃,合口味。”坐在一旁的苑朋金笑着给老人夹菜,“您爱吃就好!”
外人或许以为老人是这对夫妻的亲人,但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李混混其实是个孤寡老人,与李树亮夫妇并无血缘关系。三十年前,他们是邻居,如今,却胜似一家人。
原是岳父老邻居 如今他是家中“宝”
李树亮今年53岁,在石家庄经营着自己的企业,事业有成,可上世纪80年代刚在石家庄打拼时却是一贫如洗。了解李树亮的人都说,他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退伍兵里的佼佼者,他之所以能够成功,跟他敬老爱老有直接的关系,用他自己的话说:“知道感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一直坚持这个信念,一辈子注定穷不了,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人站出来帮助我!”
“我老家在山西农村,1982参军入伍,在陆军参谋学院服役。母亲是农村人,虽然不识字,但是老人家勤劳、善良、热心肠,告诉我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记住对自己好的人,要知道回报帮助过咱的人。在当兵的日子里,我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母亲的思想影响了我一生。”1985年,李树亮退伍后,独自留在石家庄打拼。不久后认识了家住留营村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我的岳父岳母老家是保定易县的,岳父是一位老军人,60岁退休后又被返聘到陆军参谋学院。当年,老人一家租住在留营村,和叔叔(李混混)是邻居。在那个年代,岳父一家生活比较困难 ,叔叔当时在村里有地,种了菜常给我岳父家送过去。邻居给予的帮助与关心让岳父母感到很温暖。”岳父常给李树亮讲起邻居李混混对家里的各种好,告诉李树亮夫妇要懂得知恩感恩。婚后,李树亮在看望岳父母的同时,也会到李混混家里陪他聊会天,慢慢地,两家的关系越走越近。
当年,李树亮在石家庄一家纺织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30元,而母亲还在山西农村和大哥一起生活,李树亮每月都会给母亲寄钱。“大哥,二哥都在村里,过得不是很好,我虽然挣得也不多,但毕竟是在城里。”除了接济母亲和大哥,还要照顾上了年纪的岳父母。在那个比较困难的年代,李混混老人作为本地人,一直在生活上帮助岳父一家,两家人相处得和一家人一样。岳父在晚年常对李树亮说,以后要好好照顾李混混老人。李树亮说,他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位军人,和岳父一样,在生前每年都去看望帮助过自己的人。懂得感恩的他果断答应:无论将来日子过得如何,一定会把李混混老人当亲生父亲一样赡养,让老人家安度晚年!30年过去了,李树亮真的做到了。通过努力,他从打工仔成了企业家,日子越过越好,李树亮说,这都是李叔给他带来的福气。
老年得福有人养 晚年生活很满足
“我是遇到好人了!”李混混感慨地说,他和李树亮夫妇相处几十年很是融洽,“我无儿无女,可年过六十后,我身边有了一双善良孝顺的孩子陪伴,以前还真没想过,这辈子会有孩子们陪着我,这是我的福气。过去那些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作为本地人,当年照顾小苑父亲一家是应该做的,没想到他们能接我到他们家里,赡养陪伴,我对晚年生活没有担忧了!”
这些年来,李树亮和妻子每天精心照顾着李混混的饮食起居,而李混混也像父亲一样帮衬着他们。李树亮夫妇有了孩子后,李混混就担当起了看护孩子的责任。“孙子是我看大的,我们爷俩感情特别好,如今孙子要结婚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在李树亮两口子工作繁忙时,李混混还买菜做饭,家庭氛围很是温馨。而在李树亮儿子的心里,李混混就是自己的亲爷爷。他从小跟着老人长大,感情深厚。每当回家后,爷孙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三十年的朝夕相处,他们已经融为一家人。
病床前日夜守护:“真是比亲儿子还亲”
两年前,李混混因外伤住院,李树亮夫妻俩每天轮班守在病床前,陪伴伺候。最初,同屋的病友都以为这是一对亲父子,在之后聊天中得知他们的真实关系后,纷纷对李树亮竖起大拇指:“真是比亲儿子还亲!”有一阵子,老人的腿脚不太好,那段时间,李树亮就背着老人上下楼。“叔叔总在屋里待着很无聊,我陪他一起下去晒太阳,心情好,对身体也好!”
在邻居眼里,李树亮一家的做法让人很受感动。住在同院的张先生说,李树亮夫妇和李混混老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孝顺与正能量。“三十年来每天生活在一起,已经和亲人没什么两样了。值得我们学习!”
要一直像对亲人一样对待老人
说起这三十年来的经历,李树亮说:“岳父当年告诉我,邻里之间处好了就是一辈子的关系。我和妻子做到了。”刚开始工作时,李树亮当过工人,卖过小物件,干过送货员,辛苦赚钱养着家。渐渐有了积蓄,就开始创业,如今,他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时时刻刻要对周围人和善,要懂得感恩,这些是岳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在我创业过程中帮助很大。我帮了别人,在我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及时为我搭把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后,李树亮也跟着朋友们一起做公益,“做公益,我觉得很开心!”
李混混老人虽已是高龄,但身体很不错。李树亮说他和妻子会一直像待亲人一样照顾老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实如此,我家老爷子就是家里最大的宝!”
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人做好事
30年如一日,李树亮和妻子照顾孤寡老人李混混的事迹,在石家庄留营一带传为佳话。在事业上,李树亮在同行当中口碑也非常好。据说,同行们一听说李树亮参与招标,就感到无形的压力,甚至自动退出竞争。他们觉得李树亮有独门绝技、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其实李树亮是纯粹的外来户,他不仅靠的是敢打敢拼不怕苦不怕累的土狼精神,更是靠超值的服务,感动了一个个客户,最终闯出一番天地。
如今,在陆军指挥学院家属院,在李树亮的影响下,无形中有了一个“好人缘”的圈子:许多军团级退休转业干部,经常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作为李树亮的战友,我们也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许多人争做公益事业。大校张泌华利用假期回到家乡买地、修路、植树、请人施工,历经10年,几乎耗尽一生积蓄为家乡23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立了纪念碑(本报2015年12月9日A5版曾刊发报道),这一善举轰动了军内外;正师级退休干部雷春,和同学每周定期给一个慈善组织的孩子们送米、面、图书;在李树亮的带动下,陆军指挥学院有4名将军、6名大校也加入了“好人缘”行列。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些老干部为某家园的孤贫儿童捐助5000余元的图书,还送去了生活用品……
“如果一个人常年做好事,他就能影响身边人,影响更多的人站出来做好事、做公益。”雷春说,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他们的故事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