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平方米的小屋内,摆着简易沙发、茶几和一套旧桌椅,屋子虽简陋,但这里却是赞皇八旬老人李兰祥的晚年奋斗之地。在这间被李兰祥称为“工作室”的小屋里,他写完了三本书,100多万字,用掉了不计其数的笔和纸。作为一名老兵,他对为国家独立与解放做出过贡献与牺牲的老兵十分崇敬。从2007年起,他坚持采访搜集赞皇籍老兵的英雄事迹,走访200多个村庄,与老兵面对面了解当年战役的经过、细节。目前已出版的三本书共记录了100多个事件和200多名官兵的事迹,为赞皇籍老兵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探访 简单工作室见证老人十年的努力
5月10日上午,李兰祥和往常一样,在他的“工作室”里埋头工作着。这间“工作室”就在李兰祥家中的二楼,十平方米大的小屋里,陈列十分简单:旧沙发、旧茶几还有一套旧桌子。屋子里到处摆放着老人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手稿。书桌上的两盒废旧笔管、笔芯十分醒目,李兰祥说起初写东西时,每用完一支笔就直接扔掉了,慢慢地才知道还可以更换笔芯。“现在都是买新笔芯,旧笔管也舍不得扔,可以换上新笔芯继续用。”
桌上放着一摞用圆珠笔写下的手稿,修改的标记或多或少地分布在每页纸上。就连打印出来的稿子上,也满是修改痕迹。“手稿写完,还得进行多次校阅、修改。我不会用电脑打字,就找打印店的人帮我打成电子版打印出来,我拿到手后还要再改,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词句、标点都要确保准确无误。”
李兰祥拿出已经编纂的三本书:《在炮击金门的日子里》《山村的骄傲》《赞皇老兵风云录》,对书里每一个故事、人物,都能生动地讲出来。“这是我这十年的写作成果,三本书共印刷了2000本,大部分赠送给了赞皇县民政局档案馆,留做县里抗战老兵的资料。”李兰祥说,在他调查、整理老兵事迹之前,赞皇籍老兵的历史资料记载很简略,并不能让后人全面了解为新中国成立、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家乡的英雄们。“通过赞皇老兵的名单和二三百字的简介,我找到这些老兵或他们的亲属,收集第一手资料,还原当年他们参加过的战役经过,让内容更丰富、人物更丰满,让后人更好地铭记历史与这些英雄。”李兰祥说。
被英雄事迹感动决心为老兵写书
李兰祥今年80岁,出生于赞皇县秦林村,1957年初中毕业后参军,后转业到地方工作,退休前曾任赞皇县法院庭长。退休后,闲不住的李兰祥又做起了律师,“不愿休息,也不累,我总觉得,人活着就该做点儿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兰祥和秦林村里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伤残军人闲聊,被其讲到的抗日事迹所感动,令他萌发了收集、弘扬抗战老兵英雄事迹的想法。在这位伤残军人向李兰祥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赞皇籍的其他老兵。于是,李兰祥扩大了自己的采访写作计划,把准备写几个人扩展为写一群人;把准备写一篇文章扩展为写一本书。
2007年,李兰祥还在做着律师工作。那时候只要手头工作不忙,他就忙活写书一事。“当时有好几个想法,慢慢地把想法整理成三部分,也就是分成了三本书来写。”李兰祥说,最初他通过县民政部门获得了老兵的名单与资料,面对描述简单的老兵介绍,李兰祥更加坚定了把采访做深做细的决心,他要把赞皇抗战史上的这些老兵故事的空白填满。“他们都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是我们赞皇的英雄与骄傲,必须要为后人留下更多的资料,让他们勿忘英雄,勿忘历史。”
搜集老兵资料十年走访200个村
从2007年至今,李兰祥几乎走遍了赞皇县的201个自然村,近的村子他就骑自行车去,远的坐客车或租车去,到了镇上坐拖拉机、摩托车甚至步行到村里都是常事。“最初走访老兵时,我想的不全面,拿着老兵名单,直接就找到村里去了。可到了村里才知道,有的老兵已经去世了,还有的因为年岁大糊涂了,什么都说不清楚,这些情况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也让我跑了不少冤枉路。”之后,李兰祥调整了计划,先通过各种渠道和老兵所在村的村民取得联系,确认后再去村里。
为了采访赞皇县都户村的抗日老兵王太平,李兰祥前前后后往他家跑了12次。“老兵年纪大了,对当年的事说不太清楚,每次只能回忆起一部分来。”李兰祥就叮嘱王太平的家人,一旦老人想起来什么事,就立即联系自己,“我随时准备着去他家里,差不多一年时间,终于把这位老兵的故事采访完整了。”
“王吉更是我的老家秦林村人,1947年牺牲了。1941年之前他曾在山西一个县里参加抗日战争。但现有的资料里并没有其在山西时的情况介绍。”为了调查清楚,李兰祥一人前往山西,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曾和王吉更共事的山西老兵,详细了解到了王吉更在山西参加抗战的事迹。
为了保证老兵抗战故事的客观性,对每一位老兵的事迹,李兰祥往往要采访多个人。十年来,他每天都在路上,在老兵家中,通过老兵的口述或过世老兵亲属的介绍,李兰祥用他的坚持与汗水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越来越多老兵去世必须争分夺秒采访
在李兰祥今年年初出版的《赞皇老兵风云录》里,用详实、生动的语言详细记录了赞皇籍老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中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就在进行这本书的准备时,李兰祥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2013年,李兰祥为这本书进行调查走访时发现,很多老兵年近九旬,身体每况愈下,思维也越来越不清晰,李兰祥不顾自己年老和行动不便,开展了“抢救性”采访。就在他争分夺秒采访时,2014年3月至5月,又有45名老兵离世。
“我之前和两位老兵约过采访时间,可当我按照约定时间赶到他们家里时才知道,两位老人都去世了。我再不加快速度,就会错失越来越多的史料,他们的英勇事迹也将随着生命的离去而长埋于地下。”李兰祥说自己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所以每天吃过早饭就要到老兵家中走访,中午回家后就立即写稿,希望自己能赶上老兵逝去的脚步。
“我爱做这件事,所以从来都不觉得累。我的退休金不多,但足够生活了,儿女们在我写书采访上给了不少支持。我想为我的家乡和后代做些事,给赞皇留下些抗战历史资料,想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家乡的这些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李兰祥说,目前他在准备两本书的采写,预计201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