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出生入死当了三年通讯兵,直到战争胜利。转业后他没有提任何要求,回到农村做了一名大队书记,将一个贫困村带上小康之路。退休后,他仍旧在社区散发余热,影响一大批人……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84岁的李正喜,用生活中的点滴诠释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战场突出表现使他成为共产党员
在汤山街道孟墓社区的办公室里,谈到自己的党龄,84岁的李正喜从包里拿出了一大叠荣誉证书,其中一本用红布层层包裹的小红本,就是他的党员证。“我是1956年入的党,整整60年了,是共产党让我看到了国家从贫穷到富强的历史变迁,有了共产党,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1932年李正喜出生于汤山孟墓社区插花大队一个农民家庭,19岁那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告别祖国跨过鸭绿江,做了一名通讯兵。第一次上战场,看到战友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他心里非常的难过,从那个时候,他就暗暗告诉自己,要好好活着。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他一次次在敌人的炮火中完成了任务。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李正喜所在的连队200多人大部分都壮烈牺牲,就剩十几个人生还。为了保留这个连队的火种,部队让幸存的几个人回国。但是李正喜没有答应,多次申请要求留在朝鲜继续作战,最终获批。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李正喜参加了包括1954年朝鲜著名的秋季攻势等多个战役,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直到朝鲜战争胜利结束才回国,随部队驻守青岛。因为战场上的突出表现,1956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担任大队书记改变村里落后面貌
1958年,也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李正喜从部队复员。原本组织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但是他没有要,最终选择回家做一个农民。
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等困难之后,作为一名党员,他非常希望能让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于是他挑起了插花村的重担,当上了大队书记。看着村民住着低矮的草房,吃不饱穿不暖,他心里非常着急,召集了全村的党员干部,要改变村里的现状。
在李正喜的带动下,在党员干部的协助下,插花村的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矿山、乡镇企业,仅仅用了几年时间,插花村就发生了变化,原来低矮的草房变成了大瓦房。至今在插花村提到老书记李正喜,村民们都非常感激地说,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如今李正喜已经84岁高龄,四世同堂,家庭非常幸福,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插花村现在已经是江宁区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为了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李正喜每天都会在社区里转上几圈,哪里不卫生,哪里有纠纷,哪里需要帮助,他都会及时赶过去帮忙。他也是插花村有名的公益形象人物。
建党九十五周年到来之际,李正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党员们保持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