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光(右)和农户在生产基地查看黄秋葵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夏日的田野生机盎然:这边黄秋葵正开花结果,那边辣木叶经雨水浇洗,鲜翠欲滴,这是近日记者在杨村兄弟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一角所见到的景象。这个4年前由当地85后青年张志光带头成立的合作社,如今已有100多户社员、过万亩土地。他们由种蔬菜起步,不断摸索转型,走出了一条主打特色保健食品、能自己加工包装、以网络销售为主的农业创业新路子。
退伍回乡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种菜卖菜
张志光皮肤黝黑,言谈举止颇显老成。实际上他是一名85后,才刚刚30出头的年纪。张志光生长于杨村,跟村里其他一些同龄青年一样,曾经他也一心想要去外边闯世界。成年后他报名参军,在部队经受锻炼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06年退伍时,他选择返回家乡,在镇农产品检测站当了一名检验员。
工作中张志光经常要去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抽检取样,久而久之他发现,村民们过去那种各自分散种植、自种自销的方式,存在不少弊端。跟那些农业公司相比,更是差距大。一方面,种什么品种没有统一规划,产量上不了规模,也很不稳定;另一方面,生产不能标准化,农药和肥料都凭经验用,产品质量难提升。产品好不容易种出来了,销售上还完全受制于经纪人,以致产量增加了,却往往增加不了收入。
年轻气盛的张志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他想带领乡亲们往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型,暗下决心要在田野上干出一番事业。当时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的时候,张志光决定由此起步,经过一番动员,他争取到10多家农户的信赖和追随,在2012年成立了合作社。
张志光把合作社取名为杨村镇兄弟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寄予的寓意就是大伙要像兄弟一样团结一心打拼创业,碰到困难一起扛,有了成果一块分享。至于合作社将来怎么发展,他那时也没很成熟的想法,所以最初的业务,还是继续做乡亲们都熟悉的蔬菜产销。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零散种植,现在种什么品种、种多大面积,大家事先有个商量。销售方面大伙也互通声气、资源共享。
遭遇挫折不退缩,不断摸索走新路
创业致富的梦想很美好,实现这个梦想却不容易。几年来,张志光和伙伴们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期间遭遇到了不少挫折。
种菜卖菜虽然大家熟门熟路,但周边专业菜场越来越多,同质化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专业菜场的生产条件、成本控制和销售渠道等等,也都比合作社更强大。种菜卖菜难赚钱,也看不到什么发展壮大的机会,张志光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必须得换个法子。种什么才好呢?他多方打探,相中了黄秋葵这种作物。
3年前,黄秋葵刚刚变得热门,种的人还不多,头一年行情确实不错。可好景不长,黄秋葵很快就遍地开花,而且网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其营养功效的负面消息,黄秋葵的销售马上跌入谷底。是自己极力叫大伙种这个的,现在卖不掉了怎么办?这个时候,张志光才真正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追梦路上的拦路虎,除了市场行情难把握,还有灾害性天气影响。2013年9月下旬,台风“天兔”侵袭我市,张志光和社员们种的作物遭风刮被水淹,损失惨重。类似情况不止一回,今年5月他们又遭遇了一场大风,这回数十亩塑料大棚全被刮烂。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张志光凭着在部队练出的一股子拼劲,硬是不服输。受天灾破坏的,灾后他跟大伙重新收拾,重新建设;市场行情变了的,他就另外想法子。
“检测结果证明,黄秋葵好些营养成分都比普通蔬菜高,确实是有其独特价值的,我就不信它会没用。”黄秋葵作为普通蔬菜不好卖,为此,执拗的张志光辗转联系到被誉为“黄秋葵之父”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老教授李欣,并专程去北京拜访请教。打听到江西德兴有黄秋葵产业研讨会,他也想方设法去到现场取经。此外,他还得到了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廖建良教授的帮助。
几经努力之后,张志光成功地把秋葵菜研发制作成了秋葵茶。产品拿到农博会上参展,马上获得良好反响,带去的样品被抢购一空。黄秋葵由菜变茶,不光解决了销售难、保鲜难问题,其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网络搭桥拓宽市场,投百万元建加工厂
4年过去,杨村兄弟合作社的合作农户由10多户增加到了100多户,合作社的生产基地面积也超过了1万亩。对于合作社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张志光却说一直还在摸索阶段,远远算不上已经成功。
这些年里,他和伙伴们确实在不停地摸索,合作社的产品结构、经营方向和营销模式,都在不断地调整变动中。如今在合作社的业务中,经营方向已由蔬菜供应变成了特色养生食品。货架上生鲜蔬菜已完全让位,换成了秋葵茶、辣木茶和柏塘山茶等主打保健功效的产品。
在农村搞农产品创业,一大制约就是信息不畅。农民种出了好东西,外边却没人知道,供需双方未能及时搭起桥来。好在近两年我市宽带快速升级,农村网络基础改善,让张志光找到了克服这个弱项的办法:发展电子商务。他找人建了网站,注册开通微信公众号,并且在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上都开了专卖店。有了网店和快递相助,兄弟合作社的产品销售完全不再走批发铺货的方式,而是直接面对消费者。
当下,兄弟合作社有了新的大动作:开展农产品加工,投资100多万元的加工厂在不久前已经建成投产,是目前博罗全县最大的茶叶类加工厂。“以前种出来就卖,一是没法保存,二是没附加值。农产品主要的利润,还得通过加工来实现。”经历了数年历练的张志光,对梦想事业的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加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