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夏锡斌说,想要把部队里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为村庄做一些贡献。如今41岁的他初心依旧,让村子发展得更好,让村民过得更幸福,仍然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
1992年,夏锡斌如愿进入广东军区成为一名野战兵,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在部队确实很锻炼人,让我形成了不轻言放弃的性格。”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当兵的3到5个月确实很辛苦,却让其受益了一辈子。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磨练出了坚韧的意志力,也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条。基于在军队的优秀表现,基本上每年他都被评为优秀士兵。
退役后,夏锡斌回到了老家胡陈乡下沙地村。村民对这个年仅21岁的小伙格外信任,选举他为村中的民兵连长,这一干就是20年。说是民兵连长,但更像是整个村的“保姆”。特别遇到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他总是村里最忙的一个。2015年台风“灿鸿”袭来的时候,他带着民兵小分队隔一小时就巡逻一次村庄,连着三天三夜没合眼,同时还肩负着转移村民的任务。在和尚坑,一个失聪的老人独居在山上,简陋的房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但老人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转移,夏锡斌被逼无奈,和队员们扛起老人就往山下赶去,并安排老人住进了朋友家中。他甚至为工作还经常身陷险境。在一次巡逻中,他刚走上一座拱桥,桥却从中间断裂,他抓住桥旁边的树枝才逃过一劫。尽管如此,他依然无怨无悔,他说,保护村民的生命安全是一个军人的担当。
除了救灾抢险,他还是村民的“管家”。谁家里灯泡坏了,水槽堵了,他随叫随到。“下沙地村内基本上都是老人,去镇上找水电工维修对他们来说太不方便了。”夏锡斌告诉记者,其他村委年纪都较大,他不修谁修?2002年,他眼瞅着村中的老年会年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便和村干部倡议要修建新会馆。但村内老人出于怀旧情绪,均不同意将老年会进行拆除重建。为了让改建工作顺利进行,夏锡斌三天两头跑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村民终于被说服。新的会馆建成后,看着老人们悠闲地坐在其中下棋、聊天,他感到很欣慰。
期间,有不少老战友提供了好的发展机会,却被他回绝。“老夏,我正在做花岗岩生意,你也来做个代理,保准赚钱。”一战友打来电话让他考虑。“如果做生意就要整天守着店面,那村里的工作怎么办。”他经过多番思考,婉言拒绝朋友的好意。为了能有一份时间自由的工作,他学了烧菜的手艺,给村里的红白喜事做厨。一天工资不高,但夏锡斌却觉得很满意:工作的时间不长,更不会耽误村里的工作。
一心服务村民,自己却收益甚微,家人时而也对此颇有微词,但夏锡斌却毫无怨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都是自己分内的事,算不得什么牺牲!”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