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樊孝继 年龄:81岁 住址:东山花园
初次到樊孝继家中拜访,是在一个炎热的中午。已81岁高龄的老人身体非常硬朗,家具布置简洁,物什摆放井井有条,展现出严谨的军人气质。
1985年年初,《中国旅游报》举办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活动,历时八个月,评选出全国十大名胜风景。当时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樊孝继便萌生了到全国各地走走的念头,退休后,老人将这个想法付诸了行动。“现在的交通四通八达,去任何地方都不是难事。”樊孝继告诉记者。到2012年,樊孝继的足迹已经遍布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上半年,樊孝继携老伴又去了一次大西北,一睹边塞长河落日与大漠孤烟。泱泱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无山不峻,无水不丽。樊孝继的每一段旅途都是回想起来,能与人谈笑风生的美好经历,却独一例外。
那是在约50年前的一天,时任高射炮兵学校教官的樊孝继正在田间劳动,接到组长的通知,要求他立即赶回学校,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当时高射炮兵学校还在武昌,返校后,樊孝继才得知是要随高炮野战部队参与“援越抗美”,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任务。就这样,樊孝继猝不及防地踏上了他此生最难忘,最漫长的旅途。
接到命令的第二天,樊孝继登上了载满士兵的列车,奔赴部队的集结地。路途遥远,车厢内人声嘈杂拥挤不堪。年轻人们站了整整一天,滴水未进,顾不上休整赶在规定的时间前到达集结地点。紧接着部队整装,一行人又登上了另一列不知目的地的“闷罐列车”。樊孝继挤在人群中,看不到窗外的风景,伴随他一路的只有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火车为数不多的几次停靠,都是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以至于现在樊孝继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唯有回荡脑海的“哐当哐当”与列车的汽笛轰鸣。终于在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列车到站了。下车后,樊孝继才知道这里是“春城”昆明。因曾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往南的铁轨轨道较内地窄小,火车无法前行。他们只得改走滇缅公路前往宜良营地,去接受为期半月的战前动员。“视死如归”……时隔50年,樊孝继清晰喊出当年的口号,仍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动员行动结束后,部队正式进入了备战状态。全队人借着夜色掩护行军,白天扎营,历经两天昼夜颠倒的路途,部队到达西南边境的麻粟坡。浓烈的战争氛围已笼罩了这座山清水秀的边陲小镇,四周山头上已布满防空雷达和高炮,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随着部队的车一辆接一辆越过中越的边境山口,钻进东南亚丛林,战争序幕正式拉开。战场是残酷的,所有人都感觉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很久,得胜后,部队班师回朝的路途是轻快的喜悦的,全然不见迎战途上的压抑沉闷。
如果说1955年,樊孝继从宜昌一高(宜昌第一中学前身)前往高射炮兵学校的旅途让他从男孩变为男人,那么,1966年,樊孝继从武昌前往越南的旅途便是令他从男人成为真正的军人。
而今已到耄耋之年的樊孝继说只要他还能走得动,就不会停止脚步。老人说:“人这一辈子,就像一段旅途,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过去,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才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