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下旬,蒋介石为防止红军北进陕西,威胁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共总司令部,他本人兼任总司令,让西北军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指挥驻陕甘宁国军的剿共作战。蒋介石此举的目的,一是阻挡红军北上;二是将驻守西北的东北军推到第一线,利用与红军作战的机会,削弱他们的实力。
甘南地区多丘陵地带,植被很少,到处是黄土地。花娃、小榔头、梨花随红军队伍时而出没在沟壑之间,时而来到山包顶上,尤其是这里的黄土窑洞,引起花娃极大的兴趣。
“小榔头,梨花你们看那是什么?就像蜂窝一样。”第一次见到窑洞,花娃感到很新奇。
“那是人住的地方,你看,洞门口还有人在推碾子呢!”小榔头也发现了什么。
梨花疑惑地问:“咦,为什么他们都住在土洞里,难道他们不会盖房子吗?”
“那不叫土洞,那叫窑洞。听说窑洞里冬暖夏凉,住在里面可舒服呢!”一个路过的红军战士解释着。
“要是樊二狗在,他又会说,‘哎呀,这里的光景真好看!’”小榔头一句话,勾起花娃对罗妹子和樊二狗的思念。
“是啊!你们说,罗妹子和樊二狗他们现在干什么?”花娃猜测着。
“他们大概也在行军吧!”小榔头说。
提起罗妹子,梨花有些难过:“哎,要是罗妹子姐姐、二狗哥和我们在一起,那该多好哇!”
不久,花娃、小榔头、梨花随大部队来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边。很久没看见水了,他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哎呀,你们看,这里的河水流得这么慢,不像金沙江大渡河流得那么急,船在河上一定很平稳。”
“不用坐船,你看那边,红军趟着水就过去了。”
“这叫什么河?”
“这条河叫渭河,哎,这渭河的名气大得很哪!”毛泽东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们身边。
“看上去很普通的一条河嘛,有什么名气呀?”花娃问道。
毛泽东说:“三千年前,周朝的大军师姜太公,在这里用直钩钓过鱼。”
花娃马上问道:“姜太公是谁?”
小榔头也感到不解:“直钩怎么能钓到鱼呢?”
毛泽东见花娃、小榔头、梨花都很有兴趣,干脆摆起了“龙门阵”。
“当年姜太公在此隐居,每天在渭河边用直钩垂钓。周武王听说姜太公是个治国能手,就亲自到此地请姜太公出山。姜太公见周武王一番诚意,就答应了他。从此,周朝在姜太公的治理下,国富民强,政通人和。所以后来就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花娃听罢直眨巴眼:“哎呀,没想到这地方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在一片欢笑声中,花娃、小榔头、梨花跟随毛泽东等人趟过渭河,继续前进了。
不久,红军来到了甘肃的通渭县城。只见残破的通渭县城城墙,城楼缺臂少腿的竖立在半空,老鸦成群结队的在上面起落。一面破旧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孤独的飘荡在城墙上。
一阵稀稀拉拉的枪声过后,城墙上的国民党旗子被扯下来,继而插上了一面鲜艳的红旗。
当花娃、小榔头和梨花来到城内的时候,发现破旧的通渭城,街道两边的房屋破旧不堪,沿街的店铺都紧闭房门,街道上行人稀少。
按照事前的部署,花娃在小榔头和梨花的帮助下,准备往街道两边的墙上写标语。
突然间,街道上跑来一些衣衫褴褛的群众,他们有的人脸上、身上还带着血迹。
“大家快开门吧,是穷人自己的红军来啦——”
“红军砸了县政府的监狱,把我们放出来的,那些欺压百姓的坏蛋都抓起来了!”
“我们解放了!”
被解救出来的百姓呼喊着跑过县城街道,引得街道两边的店铺里的人纷纷开门探望。
“红军是要北上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赶出去!”
“打击土豪劣绅、土匪恶霸,保护普通群众利益!”
“不要听信反动妖言,稳定正常生活秩序!”
花娃快速地写着标语。最后一条标语,花娃把“谣言”写成了“妖言”。
“那个字写错了。应该是‘谣’言,言字旁的‘谣’,不是妖怪的‘妖’。”这时,近旁传来一个陌生男孩子的声音。
花娃回头一看,发现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像钉子一样站在那里。他长得细皮嫩肉,穿着中式褂子,制服裤子,干干净净,像是个富人家的孩子。可他脸上有明显的伤痕,让人感到不解。
花娃试探地问:“你也刚从监狱里出来?”
男孩子回答很干脆:“是红军救了我。”
花娃又问:“你为什么被抓?”
“那些国民党土匪让我家出三百块大洋修碉堡,我家没那么多钱,他们就把我家砸了,还抓我去坐牢。”男孩子说话很简约,也很爽直。
“三百块?!你家很有钱吗?”小榔头觉得不可思议。
“我家过去是地主,后来完蛋了。”男孩子一点儿也不隐讳。
花娃安慰地说:“你放心吧,国民党军队早就跑光了。”
男孩子回答:“我想参加红军。”
“你?”花娃没想到男孩子会提出这个问题。“你……你是地主家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红军?”
“穷人打土豪斗地主,我家要挨斗;国民党土匪来了要钱拿不出,我家要挨砸。我参加了红军,穷人和国民党就谁也不敢来了。”男孩子说出自己要当红军的原因。
“这个问题……”花娃看看小榔头,小榔头眨眨眼睛,没主意;看看梨花,梨花更是一头雾水。
还是花娃反应快,他客气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子回答:“谢仁德。”
花娃说:“谢仁德,这件事情很重大,我们要请示首长之后才能回答你。”
“几时给我回信儿?”谢仁德问。
“请示好了就回信儿。”花娃回答。
“我就在这儿等你们。”谢仁德说。
“嗯?”花娃、小榔头、梨花相互看了一下,他们都觉得这个谢仁德真是很个别。
高低不平的甘南丘陵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起伏的海浪。毛泽东和周恩来漫步在山坡上,向远处眺望着。
“主席,你在干部会议上把中央坚持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理由讲得很清楚,大家听了很受鼓舞!”周恩来情绪显然很高涨。
毛泽东深有感慨地说:“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
周恩来点点头,说:“是的,今后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多下功夫。”
“毛主席——”这时,花娃、小榔头、梨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花娃,你们跑这么急,一定出了什么大事情吧!”毛泽东看到小红军们总是很高兴。
花娃郑重地说:“我们有重要问题要向你报告!”
毛泽东转身对周恩来笑着说:“恩来,我们的花娃同志也开始管大事了,哈……”
周恩来劝说道:“花娃,不要着急,慢慢说。”
花娃说:“我们遇到一个男孩子,叫谢仁德,他想参加红军!”
毛泽东说:“这是好事呀,不用报告嘛。”
“他家是地主,后来完蛋了。国民党要不到钱,就把他家砸了,还把他抓进监狱,是红军救了他。他想参加红军,不再受欺负——”花娃一口气说完了事情的经过。
小榔头补充说:“他家现在完蛋了,可以前是欺压穷人的,我看不能让他参加红军!”
“不让他参加红军,穷人和反动派都打他,他怎么办呢?”梨花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问:“花娃,你觉得这事儿怎么办呢?”
花娃犹豫地说:“我们抓住国民党的俘虏,还动员他们参加红军,谢仁德也应该行吧?”
小榔头有些担心:“可他参加红军要是再欺负穷人呢?”
毛泽东颇有意味地看着几个孩子,说:“哦,看来这问题的确很重大啊!”
花娃再次问道:“那怎么办呢?”
周恩来不再笑了,他严肃地说:“小红军同志们,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没办法选择的。我就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
“啊?”周恩来这句话如晴天霹雳,把花娃、小榔头、梨花都“镇”住了!
“周副主席,这……是真的吗?”花娃满心狐疑地问道。
周恩来进而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毛主席也不是穷人家的孩子。”
“啊?!”连毛主席也不是穷人的孩子?这下花娃、小榔头、梨花彻底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