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花娃他们急切地寻找红军的时候,在南昌国民党行营里,蒋介石也得到了红军撤离瑞金的消息。前几次围剿红军过程中,红军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让他吃过很大的苦头,因此他对此不太相信。然而情报部门说,“据无线电侦测,共匪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已经有五天没有通报,似可证明是共匪主力在行动中。”这又让蒋介石有些心动,他认为“红军乃久受围困之师,现在他们不管是南下还是西行、北进,都经不起长途消耗,只要我们将士奋力,一定能消灭红军于赣南地区!”于是,他一面严令情报部门弄清红军准确动向,一面电令各剿匪部队对红军要及时追堵。
告别了瑞金,花娃和其他儿童团员们寻着乡间土路上红军留下的脚印,一路疾行去追赶着。他们穿过水田中间的小路,穿过郁郁葱葱的山野,急匆匆地走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仍不看见红军的踪影。
天色暗了下来,山区里林密路暗,到处黑洞洞的,花娃他们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兽的大嘴里,周围冷不丁传来哪怕一点点奇怪的声音,大家心里都会紧张得发抖。尤其是樊二狗,惊恐地瞪着大眼睛四处张望着。猛一下被石头绊倒在地,樊二狗就大呼救命!好在天气不冷,大家围在一起,半睡半醒地度过了长夜。
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他们又上路了。
六儿担心地问:“花娃,红军走的是这条路吗?”
花娃指着地下,很有信心地说:“你看,这么多的脚印,还都是新的,肯定是红军留下的,我想过的。”
看见花娃如此坚定,大家心里安定了许多。
此刻,在赣南山野的羊肠小道上,撤离苏区的中央红军战士们也在一路前行。他们有的扛着枪,有的四个人抬着炮筒,有的两个人抬着炮架,民夫们则用担子挑着橱柜、各种机器、箱子、桌子……队伍拥挤不堪,一片嘈杂,走走停停。
“大家不要乱——一个跟上一个走!前边儿那两个,赶快走,不要停下来……”红军队伍里,一个年仅17岁,模样很秀气的小红军干部在忙着疏导部队,这就是花娃他们要找的田干事。面对混乱不堪的场面,他急得满头冒汗。有民夫埋怨着,“老是说快走,挑着这么沉的箱子怎么能走快呀?”田干事不客气地说,“走不快也得走!你看后面都挤成什么样了?!”民夫不再说什么,只好赶快走。
“事先不通知,突然要求转移,还要带这么多的东西,这哪儿是去打仗啊?哎,前边的,怎么又停下了——”田干事一边嘟囔着,一边跑前跑后的疏导部队。就在这时,花娃他们追了上来。
“田干事——”见到了田干事,花娃他们很高兴。
“花娃?你们怎么来了?!”田干事打量着几个儿童团员,很是不解。
“我还以为找不见你们了,没想到你们走得这么慢!” 六儿笑盈盈地说。
“花娃,你们到底干什么来了?”正在心烦意乱的田干事显得很不高兴。
“我们来参加红军啊!你不是答应过让我们参加红军吗”
“花娃,红军现在有紧急任务,必须赶快走。你们也赶快回家去,家里人找不到你们一定很着急!”田干事答非所问,并且下了“逐客令”。
“我们是来参加红军打蒋介石的!”樊二狗在一旁帮腔。
“你——也要去打蒋介石?”田干事一脸地惊愕。
“对呀!我们都要去打蒋介石——”儿童团员们齐声回答。
田干事有些不耐烦:“我说你们就别添乱了。快回去,等长大了再参加红军!”
“你就比我大三岁,都当干部了,我当战士还不行?”六儿在刺激田干事。
“不行。至少现在不行!花娃,你是儿童团长,我命令你,马上带着你的团员们回家去,执行命令!”田干事发火了。
花娃见田干事发火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罗妹子灵机一动,她悄悄地对樊二狗耳语了几句,樊二狗当即放声大哭起来,其声音凄惨的令人心碎。
“二狗,你先别哭嘛……”田干事一看樊二狗哭起来,立刻显得不知所措。樊二狗见状反倒哭得更厉害了,引得周围很多人观看。
“这是谁把我们的儿童团员惹哭了?”正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花娃回头一看,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坐着担架来到这里,他身边还有一位矮个子红军首长。
“毛主席——”看见毛泽东,花娃顿时觉得有了希望。因为在为苏维埃政府站岗放哨的时候,他们跟毛泽东就熟悉了。
“花娃,你和你的小伙伴怎么会在这里?”忽然在这荒山野外看见瑞金的儿童团员,毛泽东也感到很意外。
田干事赶紧说道:“报告主席,他们是得知红军离开的消息,从瑞金追过来的。”
“哦,瑞金离这里可是有一百多里路哪!”毛泽东有些吃惊。
花娃不解地问:“毛主席,红军为什么突然走了?”
“打仗嘛,总是有进有退。”毛泽东解释着。
“毛主席,我们要参加红军,也要打蒋介石!”花娃恳切地说。
“嚯,敢跟蒋委员长叫阵,我们的儿童团长有气魄!”矮个子红军首长赞叹着。
毛泽东笑着问:“花娃,你带来多少人马呀?”
“我们全团都来了!”
“带来一个整编团,你这个花娃不得了嘛!”毛泽东又问,“说说看,你们都多大了?”
“14!”“14!”“1!”“13!”“12!”“11!”听见毛泽东的问话,几个儿童团员大声地喊道。
“主席,他们还是孩子,不能——”田干事刚要说什么,立刻被几个儿童团员打断了。
“我们不是孩子,是儿童团员!”
“我们为红军办过很多事呢!”
“对,我们站岗放哨,还给红军演过节目,红军可爱听英子唱山歌呢!”
……
毛泽东关切地问道:“花娃,你们出来当红军,家里人愿意吗?”
“小迷汉”抢着回答:“可是愿意!我全家和金娣都支持我参加红军!”
“金娣是他媳妇!”樊二狗嘴快地补充道。
矮个子红军首长插话说:“老毛,现在中央红军队伍中,有三万多都是瑞金人呢!”
毛泽东感叹道:“苏区人民做出的贡献很大呀!田干事,你的意见呢?”
田干事有些为难:“主席,这些孩子都是好样的,只是咱们这次行军不知道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走多远,会遇到什么困难,万一路上……”
花娃马上站出来说:“不怕!我们能行的!!”
毛泽东看了看花娃他们,又看看矮个子红军首长,说:“田干事,我们走后,苏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进入瑞金。如果再让他们回去,怕是不安全喽!”毛泽东的话语有些沉重。
那位矮个子红军首长也点头表示赞同。
“我懂了!”田干事转身对花娃他们说,“花娃,你们就留下吧!”
“啊!我们要当红军喽——”花娃他们不知道毛泽东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什么意思,但听到被批准参加红军,大家都高兴地喊叫起来。
就这样,花娃他们参加了红军,并跟着红军大部队来到于都河畔的于都县。此时,于都已经聚集了数不清的红军战士。最使花娃他们高兴的,是他们都领到了军装,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花娃穿上军装,戴上红军帽,腰里依旧扎着皮带,腿上打起了绑腿,腰里别着那把小木头手枪,显得更加的英武,只是军装稍稍大了一些。罗妹子身上的军装显然经过了裁剪,穿上去很得体,也使她更加好看。身体壮实的六儿的军装穿在身上很合适。樊二狗个子太矮小,所以军装穿在身上像个大袍子。英子只是戴上了红军的帽子,身上还穿着自己的旧衣服。她说“这么好的衣裳,等打完仗再穿。”
大家都很高兴,唯独“小迷汉”高兴不起来,他看着手上的红缨枪,叹着气说:“唉,当上了红军,穿上了军装,可是手里拿得还是红缨枪,这让我媳妇知道了,一准会笑话我的!”
“是啊!看看人家那些老红军,人人都有枪,多神气!”花娃也有同感。
“唉,什么时候也发给咱们真枪呢?”六儿问道。
“嚯!穿上军装都满精神的嘛!”田干事来了,他打量着小红军们,很是高兴。
小红军们听到赞扬,更加挺起了胸脯。
“快要出发了,大家再把自己的装备检查一遍,粮食,草鞋,背包,哦,还有你们的武器——”
这时,花娃看到田干事腰里的手枪,很是羡慕,忍不住上前摸着。“田干事,什么时候发给我们真枪呢?”
“这个嘛,你们以后会有的。”
“田干事,我看见有的部队已经走了,他们往哪儿去?是去打蒋介石吗?咱们什么时候走哇?”罗妹子说起话来总是像连珠炮似的。
“我们现在就出发!”田干事一声令下,小红军们都兴奋地喊叫起来。
夜色深了,在微微的月光下,于都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渡口边上站满了送行的乡亲们,他们人人举着火把,在河岸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火龙。
“报告指挥员,三营集合完毕!”
“报告指挥员,一营集合完毕!”
“报告指挥员,直属山炮营集合完毕!”
“出发——”夜色中,传来红军队伍整队出发的口令。长长的红军队伍举着火把开始走过浮桥。
众多的父老乡亲举着火把涌到桥边,大家都面带沉重,他们有的把鸡蛋塞进战士们的口袋里;有的把糯米团、花生、炒豆子捧在红军战士们面前;有的紧紧拉着红军战士们的手,依依不舍。
有人唱起了兴国山歌为红军送行,歌声也是那么凄婉。
花娃他们也过桥来了,他们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抖擞。看见这情景,就主动地做起了劝慰工作。
花娃大声地说:“爷爷奶奶叔叔大婶们,别难过,我们这就去收拾那些祸害老百姓的坏蛋,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的!”
罗妹子也附和着:“对!乡亲们,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大家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我们要把蒋介石抓回来,打他的土豪!”
儿童团员们都极力鼓动着乡亲们的情绪。
这时,毛泽东拄着拐棍与矮个子红军首长从桥上走了过来。
花娃上前问道:“毛主席,红军是不是要打很长时间的仗?”
“嗯?你想说什么?”毛泽东一时不知道花娃是什么意思。
“我看见红军队伍里有人抬着桌子柜子,为什么打仗还要带这些东西呢?这是要打什么仗呢?”
花娃的问话令毛泽东一时不好回答,他转过头看了看身边的矮个子红军首长,两个人相对无言。其实,此时的毛泽东已经被党内错误路线剥夺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而恰恰是党内的错误路线,造成了中央苏区根据地的丢失和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花娃又问道:“毛主席,我还想问,不是说红军讲平等吗?怎么打仗不发给我们枪呢?”
“嗬,刚刚参加红军,我们的小鬼就懂得讲平等了!这个问题我可以明确回答你,因为将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们去做,所以现在不让你们参加战斗!”矮个子红军首长的话语很庄重。
毛泽东对此也表示赞同。
毛泽东坐在担架上,在乡亲们依依不舍的目光里,慢慢地跟着队伍走过了浮桥。
“还有比打仗更重要的事,那是什么事儿呢?”矮个子首长的话,让花娃站在那里想了很久。
花娃和他的小伙伴们举着火把跟随大部队走了。他们原以为打了胜仗就能回家,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两万五千多里路,而且他们中间有的人永远地倒在了长征路上,再也没能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