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七月,倾听红嫂说……
家住沂蒙山区蒙阴县的阚世云红嫂,今年已是89岁高龄, 17岁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拥军支前活动,是一名建国前的老党员。在70年前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期间,村里80多户人家的成年男子都去前线了,在妇救会工作的她,带领姐妹们一起主承担起了村里支前拥军的工活儿,为了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支前任务,那时候阚世云与姐妹们几乎每天晚上都点着小煤油灯不是做军鞋,就是缝军衣,还有不分昼夜的烙煎饼。“那时候条件落后,没有机器,烙煎饼可费劲了呀!磨糊、发酵……,遇到任务紧急的时候,在地上蹲着烙一晚上累得头晕眼花,手脚发麻,第二天还得照样下地干活,为了部队打仗的子弟兵能吃上饭,她从不向组织喊冤叫累,而且遇到困难,总是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那是孟良崮战役打响的时刻,前线子弟兵生活告急,上级转达给她筹备300斤煎饼的紧急任务,于次日晌午送往在蒙山一带担任阻击的子弟兵。看到通知,她二话没说,就脚不粘地动员集结,传达任务,搜集粮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战争年代中的伟大女性对人民军队的无限忠诚与信仰力量的永远向往。
时过境迁,岁月迭进,从战火中一路走来的红嫂只身一人独守着一处倘大的院落。她的老伴20年前就患病离开了人间,唯一的儿子现今已经50多岁,与大山深处的老百姓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解放军,是俺永远的亲人!”耳朵略有失聪的红嫂阚世云轻轻地说。年轻时,支援解放军打胜仗,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妇救会,带领姐妹们拥军支前。年龄渐渐大了,她又把一颗最美的芳心献给了解放军。“她的丈夫李友财是身经多战的回乡建设复员军人,立过功,授过奖,参加过抗美援朝……”村党支部书记阚积玉补充道。战火纷飞的年代,参军在部队的丈夫李友财,正愁着找媳妇的时候,是家乡妇救会的成员阚世云主动要求嫁给比自己大10岁的亲人解放军李友财。
提及这段往事,用红嫂段她老人家的话说就是那个年代嫁给解放军的,心里踏实,就像是身单力薄的身后有了坚实的靠山,这也就是战争动荡的年代我们妇女们最好的拥军!
烽火岁月无私奉献,和平年代挚爱国防,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红嫂阚世云,却从未想过伸手向谁所求什么,当地政府和村党支部没有忘记红嫂们的卓著功勋,逢年过节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走访慰问。每每如此,她总爱重复着这样的一句话:“那是老黄历了,在那个时候,沂蒙山区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做!
采访中,大山里的老百姓还争先恐后的介绍道:大泛村里有年轻的小伙去参军,老太太都拄着拐棍前去叮咛一番并结合自身拥军支前的经历,教育小伙子走进部队听党话跟党走,一步一个脚印别回头……那年,部队进驻沂蒙山区进行野营拉练,要途径红嫂居住的村子,阚世云闻讯后就一大早儿静守候在马路旁,抱着将连夜烙好的煎饼等候队伍的到来……
时值正午,一抹明媚的阳光射进恬静的院落,只见粗糙的双手把持着蒲扇的她,又铿锵有力地哼唱起支前的歌谣——“公鸡叫,明了天,丈夫前线打坏蛋。多拾粪,多垫栏,俺在家里不能闲。准备明年大生产,多打粮食好支援。等到丈夫你回来,咱们全家大团圆……”悠扬的歌声荡漾在大山深处,久久不散……解放军,是俺永远的亲人,红嫂轻轻地说,脸庞上长满老年斑的沂蒙红嫂阚世云,爱党拥军的情怀犹似高耸入云的丰碑,在沂蒙的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直穹蓝天!
压题照片:“八一”建军节快到了,人民子弟兵为红嫂送去慰问金,让她老人家安详晚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