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7年,我再次从白云黄鹤的故乡出发,乘坐高铁一路向东,奔向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
列车在三月的春风中一路呼啸,车窗外春光明媚,田野、乡村、城市纷纷跳入眼中,又一晃而过。一路上,虽然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古人的唯美诗句,但我的心境完全相反,如同滚滚长江,波涛起伏,一直不能平静。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一首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的主题曲,一下子把我带进了上个世纪上半页的上海。民国时期,上海滩租界林立,华人洋人杂处,品流复杂,上海,成为那个特定时代“冒险家的乐园”。“华人与狗不得同入”的字眼,深深地刺痛着国人的心,上海广大劳苦百姓更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滔滔黄浦江,流淌的诉说的都是国人的血与泪。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横空出世,多灾多难的祖国及其上海,天空中展露出崭新的曙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上海人民,利用上海区位优势,加快上海发展步伐,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最富有活力的城市。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上海的GDP和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产的“凤凰”、“永久”牌自行车,“飞人”、“蜜蜂”牌家用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成为紧俏的名牌国货。上海人民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大潮涌动,黄浦江畔春风浩荡。在40年的改革开放征程中,上海人民又不负全国重托,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把上海打造成了一个一流的国际大都市。
夜幕降临,黄浦江两岸霓虹闪烁。浦东新区,东方电视塔高高耸立,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霓虹灯光的照射下,如同一个个漂亮的美人。一江对面的外滩,游人如织,近代经典建筑,金碧辉煌。置身黄浦江畔,仿佛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梦幻世界。而在27年前,站在外滩,对面的陆家嘴还在开发之中,黄埔江中挤满了各种轮船、货船,让人觉得非常压抑。如今,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很少,但见江宽水阔,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运输中心。说起港口运输中心,不得不到洋山深水港去看看。本世纪初,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海运货物吞吐量日益增大,原有的上海港由于水位过低,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洋山港这个地方普通水位15米,最高水位达到90米,更适合大规模、大吨位的国际货船运输贸易。但是,洋山港地处东海,位于上海市与浙江省内海之间,隶属于浙江省管辖,这种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特大项目建设,只有由中央政府出面协调才能够解决问题。
方案报到党中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考虑,明确表示支持上海的想法,并迅速召开有关会议进行研究。最终,同意土地管辖权仍归浙江省,由上海市负责开发经营,形成的收益,浙江省以土地作为股份分红。于是,一个浩大纷繁的造桥填海建港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据洋山深水港负责人介绍,整个工程分4期建设,总投资700亿元人民币,其中,建造东海大桥31公里,投资100亿元;吹沙填海及建造深水港码头和配套设施600亿元。建成 后,原来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21.7平方公里。该项目于2002年6月开工,历时6年多时间才全部建成完工。
这天下午,阳光灿烂,我们一行乘坐大巴前往洋山深水港。车在东海大桥上徐徐而行,人在车内议论纷纷。但见海水茫茫,无边无际,东海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海上,两边几十个巨大的风电机叶片在微风中缓缓转动。同行的洋山港区负责人介绍:这里是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所以不像其它地方大海的水一样湛蓝湛蓝。但是,这里水肥鱼美,海产丰富,曾经是岛上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洋山港建成运行后,这里划定为非捕捞区,政府就在海面上建立起60台风力发电机,每台造价2500万元,每年所产生的10亿度电并入国家电网,弥补上海市用电的不足。
车行半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洋山深水港码头。登临洋山港最高处,放眼环顾,一大片海滩上,红色高大的吊装机械摆成一字长龙,一眼望不到头;一个个宽敞的货物堆场,一堆一堆的集装箱摆放整齐有序。据介绍,洋山港第四期工程,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集装箱的装卸,全部自动化,只有9名工作人员在附近的控制室进行监控。这些装吊机械、人工智能化设施的研发、设计、制造,全是典型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CCTV也曾为此做过专题宣传介绍。2018年,洋山深水港年吞吐量已达到4000万标箱,是全球港口吞吐量的1/10,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国际航运中心,大大高于世界有名的新加坡、鹿特丹(荷兰)、中国香港等深水港码头,是美国年港口吞吐量的总和。
置身于洋山深水港码头,面对这个规模宏大、十分震撼的场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是感慨万千,扬眉吐气,深深地为我们伟大祖国感到无比自豪,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感到无比骄傲。能够来到这里的人,我相信,谁都会脱口而出说出那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厉害了,我的国!”
上海,既是我国的经济、金融、海运、科技创新中心,又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近代以来,电影、戏剧、新闻出版、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当年,习近平同志主政上海期间,曾经把上海城市精神归纳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16个字。足见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上海人的内在气质,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此次上海之行,我有幸在誉为“江南第一学府”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度过了几天学习时光,深深感受到上海文化和这所知名大学的魅力所在。刚刚踏进校园,就看见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复旦大学”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悬挂在大学正门口上方,情不自禁地让人拍照留念。再往里看去,一座高12.26米的毛泽东主席的站立塑像高高耸立,一脸自信的微笑,像是欢迎每个人的到来。在校园一角的篮球场围栏上,一个红色条幅上的字样吸引了我的眼球,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旦愿遇见你,相逢在美好的济节”。对文字比较敏感的我,立马意识到:这个“旦愿”和“济节”,巧妙地将“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校名融合其中,诗意的语言使人觉得这里的校园文化氛围十分的亲切和温馨。事实上,这两所知名大学,本来相隔 很近。作为“江南第一学府”,复旦大学以国际政治、新闻、金融专业久负盛名,综合实力在中国大学排名中一直位于前三甲。
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老师的传道。在为时一周的课堂教学中,一些专家、博导的讲课,有声有色,或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或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把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专业性很强的课,讲得生动活泼,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兴致盎然。一位年近七旬的教授在向我们讲授《周易与企业管理》时,悄然用我的名字作为例证。他站在讲台,望着我说:“看来你是个学易经的,你这个名字取得好,正面看和反面看都一样,这叫‘真观无向背’。”他接着问我:“你是这样一个人吗?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还没做到,就继续努力。”说得我不好意思,大家也一片笑声。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向、新时代城乡规划理念与实践创新、中美贸易战、领导力与执行力打造等等课题教学,教授们都讲得十分投入,十分精彩,让人真的是大开眼界,入心入脑,印象深刻难忘。大家不禁感叹:这复旦大学的教授们水平就是高!难怪中组部把复旦大学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基地!
三月,我的这次上海之行,所见所闻所获,的确非同寻常,深感不虚此行。我的亲朋好友在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一组照片后,纷纷点赞。我自己也十分欣慰:时隔二十多年再到上海,能够亲眼目睹和感受上海这些年的巨大变化,这让我兴奋不已。同时,我到老来还能到复旦大学学习几天,也算‘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真的是苍天保佑,三生有幸!
(2019年3月18——19日写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