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十四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经历漫长的战争痛楚,全国人民一个共同的企盼就是和平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反动派一意孤行,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决意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打响了。
父亲刘乃晏(曾任26军77师政委、26军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参加了历时四年的雄伟壮丽的解放战争,在战火硝烟中得到锤练,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队政工干部,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
山东派兵去东北
解放战争初期,山东等地根据党中央部署,纷纷派兵去东北。滨海军区1师2师组建了38军,鲁中军区3师警备3旅组建了40军,胶东军区组建了41军,渤海军区组建了43军。山东总计派出63000人赶赴东北,和全国其他地方去的部队,共同组建了东北野战军。由此可见,山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鲁中军区动员组织部队去东北,父亲也积极报了名,但根据需要留在了山东。父亲讲,无论在哪,都要服从组织安排,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对敌斗争。
父亲是从鲁中军区第9师成长起来的
解放战争初期,根据对敌斗争和部队发展情况,1945年11月,以山东军区警备2旅为基础,组建了鲁中军区第9师。
父亲生长在沂蒙山区,一参军就在鲁中军区警备2旅部队前身。这支部队,几次改编,先后为鲁中军区9师、8纵23师、26军77师(后改旅),父亲一直在这支光荣的部队成长战斗,参加了解放战争全过程。
父亲在这支英雄的部队战斗工作了20多年,从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成长为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53年至1965年离开77师,任33师98团政委。1965年11月又回到老部队,先后任77师副政委、政委。
父亲每当说起77师,富有感情,深有感触,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那是他当兵的起点,战斗成长的摇篮。他于1970年离开77师,先后到26军和济南军区后勤部工作,但始终关注这支部队的成长变化。几次军改,77师由师变旅,但一直保留下来。2016年转为海军陆战旅,父亲甚为高兴。父亲对自己的老部队始终念念不忘,77师,父亲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参加了围歼王洪九的战斗
1、包围敌人逐点攻取。
1945年,父亲在鲁中军区9师26团2营5连任指导员。
8月,父亲在临沂参加了攻打王洪九战役。王洪九抗战时为伪军,抗战胜利时拒绝缴械投降,后变为国民党中央军,继续与共产党和人民为敌。王洪九部一万余人,占据了临沂城等周边地区。王洪九长期苦心经营,工事坚固,防守严密。鲁中军区集中了7个团的兵力,围歼王洪九部。对王洪九的据点,如果强攻伤亡势必很大。于是,我军采取了长期围困和逐点攻取的办法,其中之一是夜间挖交通壕来接近敌人、消灭敌人。
2、战士孟庆玉牺牲了。
5连战士孟庆玉,21岁,高个,白净的面庞,英俊的小伙子。
一天夜里,父亲带领连队在距敌人五十米处挖交通壕,突然,孟庆玉在父亲身边哎了一声。父亲见孟庆玉双手抱腹,知道他受伤了,立即命令将他抬下去。
不料,孟庆玉在医院六七天抢救无效,光荣牺牲了,据说是打断了肠子。当时部队医疗技术条件很差,不敢剖腹抢救,如果现在肯定会抢救过来的。孟庆玉负伤时和父亲肩靠肩,所以父亲对孟庆玉记忆犹新。
战争是残酷的,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相当脆弱。为了新中国,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共和国的建立,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托付起来的。
3、父亲第一次负伤。
在围困王洪九部的战斗中,我军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经常组织对敌喊话,开展政治政势。在我军政策的感化下,有不少敌人偷偷溜出来缴械投降。有些顽固不化的敌人,却在继续顽抗。
一天晚上,5连发现敌人想乘夜色逃跑,父亲立即带领连队进行阻击。双方用手榴弹来回打击对方,结果父亲被敌人手榴弹炸伤多处,耳朵嗡嗡直叫,听不见任何声音了。通信员等人把父亲抬到连部,营长赶过来,蹲下来和父亲说着什么,但父亲一点也听不见了。父亲的面部被烧伤,下颌骨两处以及左上肢下端、左下肢上端、左手、左胸部均被炸伤。父亲强忍着伤痛,咬牙闭眼不发出声音。最为严重的是腿部感染化脓,引发持续高烧昏迷不醒。
医院把父亲安放在一个老百姓家里,这家人看到父亲伤势严重,都以为父亲活不过来了,作了后事准备。这家的女儿问老人,父亲死了怎么办?老人回答:“八路军同志为老百姓打仗负伤,就是死在这里,咱也不能撵他。”
父亲是个命大的人,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个多月后,退烧、消炎,硬是活过来了。这是父亲第一次负伤。
父亲住院期间,9师政委李耀文(曾任26军政委、海军政委)到医院看望了父亲。战役结束后,父亲受到师部通令嘉奖。
进行了3次大的组织调整和整编
1945年9月至1950年9月,父亲所在部队进行了3次大的组织调整和整编。
1945年11月,以山东军区警备2旅为基础组建鲁中军区第9师。鲁中军区4师、9师和鲁中警备旅,于1947年1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
1949年2月,第8纵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兵团第26军,现为陆军第80集团军。
这支部队号称“鲁中雄师”,在解放战争中,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打了不少大仗、硬仗,立下了不少战功,成为华东野战军五大主力之一。虽然部队整编变化很大,但父亲始终没有离开老部队,即从警备2旅直至77师,后到26军工作。
实践证明,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建愈强。
参加了淄博保卫战
1、未达预期的一次战斗。
1945年12月,国共达成了《停战协议》,但鲁中当面之敌疯狂向我军进攻,抢占地盘,我军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于是,围绕鲁中要地淄川、博山,敌我双方展开了争夺战。
1946年1月,9师向博山守敌发起进攻,全歼守敌。1946年7月,淄博保卫战打响。9师主力奉命阻击敌军8个团。父亲带领26团2营5连参加了半个多月的淄博保卫战,主要任务是掩护鲁中军区机关和部队安全转移。
父亲带领连队在豹山一带阻击敌人。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多次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打了将近一天,连队伤亡较大,并且滴水、粒米未进,每个人的嘴唇都干裂了,肚子也很饥饿,阵地两面受到敌人夹击,情况非常危险。由于敌兵力集中强大,我军缺乏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经验,组织指挥战斗亦有若干失误,致使有些战斗未达预期。在危急时刻,上级下达撤退命令,5连随之转移。
2、李政委就在一线部队。
在撤退转移过程中,敌人步步紧逼,大军压境,加之我军有些伤亡,气氛异常紧张,战士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就在此时,父亲突然发现9师政委李耀文在跟26团团长岳俊讲话。“李政委没有走!”这个消息在队列里不胫而走。师首长在最危险的时候,就在部队一线,立刻改变了部队压抑的气氛,部队顿时活跃起来。有师首长在,部队士气就高涨起来,战士们昂首挺胸继续开赴前线。
父亲总结道,战争年代,部队首长经常冲在第一线,和部队并肩战斗,由此提升了首长威信,这种威信对部队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次部队参战前,上级首长都来动员或随部队行动,对部队都是极大的鼓舞,它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建国后,父亲和李耀文政委因工作关系时常来往。“文革”期间,济南军区3个军,因为“支左”也产生了不同观点。杨得志司令员和李耀文副政委,来到父亲时任政委的26军77师,和父亲交流对“文革”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完全一致,说明战争年代打出来的革命军人,生怕把社会搞乱,时刻担忧着党和国家的前途。
3、一次殊死的战斗。
在淄博保卫战中,父亲经历了一次殊死的战斗。
在滴水泉东南山上,父亲带领2个步兵排、1个机枪排,担负阻击任务。父亲带领部队筑完工事,还没来及吃饭,敌人的攻击就开始了。国民党军队装备远好于我军,他们先是用火炮轰炸我军阵地,火力十分猛烈,只见阵地上弹片横飞,一片烟雾。炮击了半个小时,敌步兵开始进攻。我军将敌人打退后,敌人又开始炮击,就这样反复了多次,从早上打到中午11点多。5连伤亡惨重,只剩下不到20个人了。
这时,营部传来指示,没有命令不许撤退。父亲带领剩余人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继续坚持战斗。待鲁中党政机关顺利撤离后,5连还是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战斗打到12点,战斗英雄番玉连被炮弹炸破肚子,肠子外溢,鲜血直流,他对父亲只说了一句“指导员,我不行了,把枪拿去吧”,便停止了呼吸。此时,阵地上只剩下父亲等4个人,而且弹药不多了,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即将形成合围。在危急时刻,通信员对父亲说:“指导员,咱们撤退吧,反正任务已经完成,再守下去我们全部都要牺牲。”父亲此刻犹豫了一会,因为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不能撤退。但是,眼见着敌人即将包围上来了,危在旦夕,父亲又想,现在营部就是送撤退命令也送不来了,任务完成可以向营部交待了。于是,父亲下定决心带领3名同志果断撤退。
撤下山头走在半山腰上,敌人黑压压一片涌上山头,并用火力向父亲等人射击。父亲利用地形躲开射击,迅速撤下山来。撤下不到一里地,8连连长带领部队来接应父亲,传达了营长的撤退命令,父亲这才放下心来。因为,作出撤退的决定,是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情况下作出的,父亲觉着,任务已经完成了,应该撤出战斗了,否则死路一条。但是,父亲心里一直悬着,毕竟当时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事后,才知道5连长带1个排没有完成掩护任务就撤下去了,致使敌人把主攻方向全部对准父亲的阵地,父亲带领3个排的阻击战打得太惨烈了。
也许是父亲有所感应,应该撤退了,和上级让他撤退的命令完全吻合,才避免了无谓牺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父亲分别见到营长和团长向他们汇报,团长表扬父亲做得对,只是撤得晚了些。战斗结束后,9师通令嘉奖了父亲,团、营领导也在大会上表扬了父亲。
父亲多次向我讲起这场战斗,战场上危险重重,瞬息万变,如果稍微迟疑,再不果断撤退,就被敌人包围了,可能活不到今天了。
参加了文祖战斗
1、消灭逃跑之敌。
1946年8月,鲁中军区9师和兄弟部队集中兵力攻歼文祖、石岭子一带敌人。
父亲的连队为2营预备队,2营的主要任务是攻打文租东山上敌人的几座碉堡。这天夜里下起了小雨,部队冒着雨水和敌人的枪林弹雨,攻打了两个多小时没有攻破敌人工事。此时,营长冯华德交待父亲,要防止敌人乘夜黑逃跑,父亲带领5连予设了埋伏,2营另两个连队猛攻敌人的几个碉堡。不久,调堡攻破,敌人狼狈逃窜,被父亲的连队打了歼灭战,缴获敌轻机枪两挺,步枪20多支,俘敌30多人。
2、战士汤怀礼救了父亲。
天亮后,敌人来了一个师的兵力,部队奉命阻击敌人。
26团占领白泉镇以东地区,阻击敌人,战斗打得相当激烈,父亲带领5连奋勇抗敌。父亲指挥机枪班向敌人开火的同时,找了个掩体用步枪准备向敌人射击,却被战士汤怀礼一把推开,说“这里危险”,话没说完汤怀礼胳膊中了一枪。
父亲讲,至今没有忘记,是汤怀礼救了他,但以后不知道汤怀礼调到哪里去了,因为部队变化流动太大了。战争年代,官兵之间的感情,是用鲜血和生命维系的,患难与共的战友情,父亲永远难忘。
3、毛主席发来贺电。
下午1点,营长命令5连从侧翼向敌人反击。在我方火力掩护下,战士们个个似猛虎扑羊,冲向敌人,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全线崩溃,阵地很快被夺回。
这场战斗,9师全歼敌人1个营又1个连,文祖、石岭子战斗胜利结束。
此时,9师收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发来的贺电:“即使是小胜仗,亦足以长人民之志气,灭敌人之威风,故应当奖励。”
参加了攻克安丘战斗
1、父亲带领突击队攻占西关。
安丘城位于胶济铁路中段南侧,是敌战略要地潍县南大门。
1946年11月,攻克安丘战斗即将打响。开战前,团政治处主任南平波(曾任南海舰队副政委)通知父亲,调父亲去团政治处任组织干事,父亲请求打完这一仗再去报到。
11月4日,9师在炮火掩护下,3个团由三面向安丘城发动进攻。父亲带领突击队攻打安丘西关守敌,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生龙活虎地扑向敌人,很快拿下西关,歼敌60多人。
2、父亲第二次负伤。
残敌逃往城里,父亲带领突击队攻进城里时,被敌人暗堡4发子弹分别打在右手、胳膊和右胸上,鲜血立刻像从壶里向外倒水一样流出来了。好在打在胸上的子弹没有穿透身体,父亲捡了一条命。这是第二次负伤。卫生员迅速作了包扎,把父亲送到团卫生队,卫生队处理不了又送师医院,师医院看伤势不轻又送到军区医院。
鲁中军区卫生部长苏书轩组织力量给父亲输上血再作手术。当时医院有人提议作截肢手术,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想到的是,没有手了不能用枪,今后怎么打敌人?父亲向医生提出希望保留右手。苏部长尊重父亲的意见,亲自给父亲作了手术,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还算成功,保留了右手。
第二天,苏部长来看父亲,问有什么要求,父亲说想喝大米稀饭。苏部长安排警卫员赴15里外买来了大米,父亲听说后有些后悔,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
几天后,父亲被安排在城南一户人家养伤。这家人为父亲忙里忙处,热水热饭。父亲心存感激,一直想去看看房东,可惜忘记了房东姓名和位置。
后来,部队把父亲转到部队医院里。一个多月后,我爷爷去看望父亲。父亲怕爷爷难过,非要坚持自己下床去换药,结果脚一沾地就晕倒了。
住院期间,父亲在医院里想了很多,右手还能写字吗?伤好后还能回部队吗?父亲想他的部队,想他的战友,想他的驳壳枪。安丘战役,5连仅剩下10多人。
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受到内伤能活过来的为数不多。父亲住院两个多月,右手保住了,但从此手上留下了残疾,右手再也张不开了,因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父亲养完伤后,上级想把父亲安排在医院里当协理员。父亲想连队,想首长,谢绝了留在医院的安排,坚持回到了连队。
那个时候,父亲用残疾的手,写了一本日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不是正常的手书写出来的。
看着这个日记本,我心中一阵阵酸楚。父亲的右手残废了,那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被打残的。父亲晚年吃饭,残疾的右手拿筷子有时拿不住,筷子夾菜有时候夾不上来,母亲和我就帮他夾上。
望着父亲,我想,父亲从来没有埋怨过因为打仗留下了残疾,他心里装着的不是他自己,是国家和人民,他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落下了残疾却始终无怨无悔。为共和国的建立,父亲和万千个革命先辈一样,流下了宝贵的鲜血。
父亲自1946年右手负伤后,一直伸不开,功能基本丧失,对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直到1960年,父亲在解放军总院作了手术,取出了一块弹片,手指才可以伸开了,但姆指、食指和中指功能基本丧失,用手写字很是勉强,坚持不了很长时间,即便这样,父亲认为“足矣”了。
父亲又回到了战斗部队
1947年1月,父亲出院来到师留守处,留守处请父亲吃了一顿好饭,有炒鸡蛋、猪肉白菜等,那个年代吃上这些是上等可口的饭菜了。
过完春节,父亲去前线寻找部队,找到团部,见到团长,政委,父亲要求立刻跟随部队参加战斗。团长、政委见父亲求战心切便答应了。在开往莱芜前线的行军途中,由于父亲身体并未痊愈,体质虚弱,跟不上部队行军速度了。团长见状,要求父亲立即回医院治疗休息,父亲虽有不甘,但知道自己身体条件不能参加战斗,只好服从团长的安排,又去医院了。
20多天后,父亲全愈并带领350多名伤愈人员回到部队,9师政治部主任董超(曾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见状,非常高兴,认为部队打仗正需要骨干。董主任见父亲右手残疾,要求父亲去师医疗所当协理员。可是,父亲还想回战斗部队,一心想上前线消灭敌人。父亲找了个理由,说把所属团的伤愈人员带回去,再到师里报到。董主任同意并让父亲早日到师医疗所报到。父亲回到团里,向团领导汇报了留在连队的想法,团长同意了,并向董主任说情,最后确定,父亲留在团里去连队,父亲甚为高兴。
到新组建的炮兵连
莱芜战役后,鲁中军区以4师、9师为基础组建了8纵,辖22、23、24师,父亲在23师68团。
团政治处主任想让父亲在团政治处组织股工作,父亲仍然坚持回到一线连队。正巧,团里成立迫击炮连,让1营副营长任连长,让父亲任指导员,并特批给父亲一匹军马,因为父亲是残疾军人,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炮兵连组建后立即投入军政训练,特别是父亲组织连队进行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教育,使解放入伍和新入伍战士觉悟提高得很快,连队情绪十分高涨,炮兵连军政素质提升较快。
参加了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一一孟良崮战役
1、孟良崮战役打响。
泰安、蒙阴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得悉我军主力撤退,令其3个兵团分三路向北进犯。1兵团司令汤恩伯不等2、3兵团行动,即以74师于5月11日自垛庄进攻坦埠。
74师3万余人,全副美军装备,号称“御林军”。师长张灵甫,黄埔军校四期,蒋介石得意门生。解放战争时期连克两淮、二战涟水,一度使得华东野战军较为被动。
华东野战军首长陈毅、粟裕视敌74师孤军深入,便毅然定下决心,集中主力1、4、8、9四个纵队,全力围歼74师。1947年5月11日至13日,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孟良崮战役打响了。
2、不好打的国民党74师。
13日晚上,部队传达了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全歼国民党74师。
紧接着,父亲召开了连队支委会,传达学习陈毅司令员讲话精神,并召开了全连动员大会,提升部队参战热情和士气,随之部队投入了战斗。打了一夜,方知美式装备的74师战斗力很强,与一般的国民党军队的确不一样。
15日拂晓,4个纵队向74师发起总攻,每一块阵地都要经过反复争夺。担任穿插任务的8纵正面阻击74师,8纵23师的任务,主要任务是消灭盘龙山、万泉山、芦山之敌。由于74师顽强抵抗,华野组织了三次进攻,都没有解决战斗。
3、不准放走一兵一卒。
15日下午,74师开始组织突围,先后三次被1、9纵队击退。我军乘势反攻,把74师压缩在孟良崮、芦山南北不到2公里,东西不到3公里的狭小地域。
陈毅亲自给几个主攻纵队司令员打电话,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不准放走一兵一卒。陈毅豪放地说,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68团马上召开营连干部会议,于步血副团长(曾任26军副军长)传达了陈毅命令,抓紧战机,白天攻击,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歼灭74师。因为敌增援部队10个师离我军愈来愈近了,有的只有十几公里,一旦敌人汇合,消灭74师就很困难了。
散会后,父亲回到连队,吃了从阵地上捡来敌人空投的大饼、油条、炸鱼等。战士们吃饱喝足,士气高昂,炮兵连全体人员投入了战斗。炮兵连集中火力,摧毁了芦山东侧山头上几个火力点,掩护68团步兵很快冲上了山头。
此役,我军大白天发起全线攻击,把敌人打懵了。经过激烈战斗,我军于16日占领孟良崮主峰。
父亲以为战斗结束了,可是,我军清点敌军人数时发现少了几千人。原来,在孟良崮和雕窝之间松林里,借大雾隐藏了七千多敌人。部队重新投入战斗,很快消灭了残敌,并开始打扫战场。
消灭74师,彰显了人民军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魂的生动写照。
3、张灵甫被击毙。
74师兵败孟良崮,张灵甫被当场击毙。父亲打扫战场时,一位俘虏对父亲指着前方几十米处几具尸体说:“那里边有张灵甫”。父亲顺势看了一眼,只顾搜集武器和弹药,没有前去细看。
4、用敌人武器装备自己。
此次战役,炮连用缴获来的武器装备自己,9门八二迫击炮全部换成新的,新增3门美式八一迫击炮,连队扩编为5个排,210多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炮兵连和68团的“重器”。
那个年代,我军武器装备的改善,提高部队战斗力,主要是靠用敌人的武器装备自己,打一场胜仗换一次装,这是提升武器装备,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5、毛主席发来电报称赞。
此战极大的鼓舞了我军的信心和士气。毛主席于5月22日给华野的电报称赞说:“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孟良崮战役,意义重大非凡。华东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迎来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转折点,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爭中的败局基础。
据父亲讲,国民党五大王牌军,第一个被消灭的是整编74师,被三野歼灭。新1军、新6军在辽沈战役中被四野歼灭。整编11师扩编为第18军,在淮海战役中被二、三野歼灭。新5军,在淮海战役中被三野歼灭。
参加了土山集、沙土集战役
1947年9月份,父亲参加了荷泽土山集战役、沙土集战役。
孟良崮战役后敌人一个月没敢动,9月上旬,8纵23师等部队在沙土集全歼敌57师。这次战役的特点是,突然、激烈。23师68团1营伤亡过半,2营继续战斗,父亲的炮连有力支援了部队作战,并从敌军手中缴获了大量弹药。那时,我军军工厂力量薄弱,造枪造子弹都不容易,别说造炮造炮弹了。所以,炮连武器更新和弹药补充,只能靠从敌军手中夺取。
沙土集战役,是华野外线兵团转入进攻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仗打开了鲁西南战局,配合了胶东保卫战,使我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9月中旬,8纵等部队在土山集将敌11师师部和18旅包围。由于敌人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战斗打得相当艰难,加上敌人增援部队来势凶猛,推进速度很快,只歼敌3000余人,部队就撤下来了。
由于炮兵连支援步兵作战表现突出,父亲在土山集战役中荣立了三等功,年终再立一次三等功。
参加了许昌、洛阳等战役
洛阳为中国五大古都之一,地扼陕、晋、豫3省要冲,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沙土集、土山集战役之后,父亲随部队外线出击来到河南,先参加了攻打陈留战斗。战斗中,部队缴获敌人一件皮袄送给岳峻团长,岳团长没有留用,考虑到父亲手上有残,就把两个袖子送给父亲,又把皮袄背心送给8连连长,因为8连长腰上有伤。
领导关心体贴部下,从不享用特殊待遇,有福共享,上下级关系非常融洽。
此后,父亲又先后参加了洛阳、许昌等战斗。
1、全歼洛阳守敌。
1948年3月9日上午,8纵主力渡过洛河,攻占偃师城,随后组织防御。8纵的任务是阻击孙元良兵团。
战斗打得比较顺利,兄弟部队攻城全歼守敌,父亲的部队8纵打阻击也得心应手。战斗结束后,父亲去少林寺看了一眼,老师父都跑进山里避难去了,少林寺一片萧条。可见,战爭对寺庙文化的破坏是相当大的。
2、参加了许昌阻击战。
此战,3纵攻城,8纵阻击敌新5军。
敌人火力十分凶猛,敌人坦克一度攻到8纵67团团部附近,情况十分危急。我军英勇反击,终于打退敌人。
父亲所在68团坚守阵地好几天,打退敌人数次进攻。经过苦战,3纵终于攻破许昌,全歼守敌;8纵也完成了打阻任务。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强敌,我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法宝之一,就是部队间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而国民党军队,勾心斗角,经常搞不好配合,贻误战机。
父亲讲,华东野战军十几个纵队特别是五大主力配合得非常好,打了许多胜仗,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
由连队干部成为机关干部
父亲自参军起一直就在连队工作生活和战斗,一干就是7年。
1947年至1948年,父亲工作岗位和职务变化较大。从连队到机关,从指导员晋升为教导员。1947年12月,父亲离开连队,来到团机关,任8纵23师68团直属队政治协理员。
过去数年,部队领导几次调父亲进机关,如到医院、军需被服厂任协理员,但父亲留恋连队,那是他当兵的起点,成长的摇篮,所以,父亲想尽一切办法留在作战部队。父亲认为,作战部队最能锻练人的意志品格和指挥才干。
这次,父亲不敢“抗命”,来到了机关。1948年3月又任该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积累了机关工作特别是组织工作的经验。11月,父亲离开机关又回到作战部队,任8纵23师68团1营教导员。
参加了开封战役
1、首次攻克敌省会城市开封。
1948年6月,敌主要兵力云集鲁西南,企图与我军决战。
粟裕代司令员改变了拟歼灭敌新5军的决心,令3纵和8纵组成攻城兵团,直捣开封。
6月16日,部队对开封形成合围,17日发起进攻,父亲随68团攻打大南门。经过5昼夜激烈战斗,8纵和3纵攻进城内,共同歼敌3万余人,胜利解放了开封城,首创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关内攻克敌省会城市的范例。
2、父亲第三、四次连续负伤。
此役战斗中,父亲随团指挥所攻进城内,但敌人还在拼死抵抗。几发炮弹落下,父亲身边的几位战友不幸牺牲,父亲也被敌人炮火炸伤身体多处,右手再次受伤,这是父亲第三次受伤住院。不巧的是,20多天后,父亲在出院归队途中又被敌人炮弹炸伤,左胳膊又负伤了,接着第四次住院,又是十多天。
父亲讲,解放战争,在一线部队,牺牲负伤的特别多,因为我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敢于和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硬碰硬了,如果是大的战役,一仗下来,部队伤亡很大。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敌军参战25万人,我军20万人,战役结果,消灭敌军9万人,我军伤亡5万人。
参加了打下关内第一个省会城市的济南战役
1948年9月,父亲参加了解放济南战役。
在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下,组织了3、9、10、13纵等14万人为攻城部队,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指挥18万阻援部队,由1、4、6、7、8、11、12纵担负阻击任务。8纵负责阻击敌新5军北援济南的任务。
由于我军准备充分,敌增援部队不敢轻易冒进,阻击战打得并不激烈。当敌人发现阻击部队是8纵时,打了半天就撤退了,因为“排炮打不动,一看是八纵”,连敌人都知道8纵打阻击是出名的。
解放战争关内打下第一个省会城市济南,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意义重大。陈毅司令员特别高兴,赋诗一首:“鲁南大捷催战鼓,许是英雄猛如虎。今日西进战胶济,泉城活捉王耀武。”
探索健全完善部队基层单位党支部建设
济南战役结束,8纵在河南休整。
当时父亲在团政治处组织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要把连队党支部建成最高权力机构,连长指导员在支委会分工下进行工作。
父亲在2连试点一个月,获取经验后先后向团、师、纵队组织部门汇报。不久,纵队组织部部长王芳(曾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召开纵队组织工作会议,各单位汇报试点情况,纵队政治部主任李耀文主持会议,司令员王建安(曾任军委顾问)、政委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参加会议并看望了大家。
在这次会议上,对连队支部书记由谁担任分歧较大,父亲坚决主张支部书记应由指导员担任,以更好地体现党指挥枪的原则。大家充分讨论后,纵队决定所有连队支部书记由指导员担任。
会议结束后,会议代表要求看场豫剧,部队给剧团送去些粮食,会议代表才看上了豫剧。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爱护人民,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不无缘无故沾取群众利益。
参加了决定性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父亲参加了伟大的战略决战一一淮海战役。
国民党军遭我军沉重打击后,被迫由“分区防御”改为“重点防御”。
党中央、毛主席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展开规模巨大的战略决战。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父亲在23师参加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的全过程。
1、围歼黄伯韬兵团,这是第一阶段。
8纵从兖州出发,直扑新安镇,准备攻打黄伯韬兵团,但黄兵团不敢恋战,往西逃去,8纵只歼灭了铁路沿线一千多名敌人。部队继续西进,围歼逃至碾庄的黄伯韬兵团,把黄兵团压缩包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约16公里的地域内,突围不能,求援不得,成为瓮中之鳖。经过16昼夜的激战,8纵和兄弟部队全歼该兵团4个军10万人,击毙黄伯韬,但我军伤亡也比较大,这是第一阶段的胜利。
2、歼灭孙元良兵团,这是第二阶段。
这次战役,部队没有得到休整,立即又投入了消灭孙元良兵团的战役。
部队在开拔的途中,不时遭到敌机的轰炸扫射,部队经常冒着枪林弹雨,穿过浓烟烈火,大踏步前进。到达歼敌地点凤凰山,8纵师团机关和连队干战一起挖战壕修工事。12月6日,8纵和兄弟部队一起投入了消灭孙元良兵团的战斗,经2小时激战,歼敌大部,孙元良潜逃,取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
战斗中,父亲随团特务连行动,战士们活捉了孙元良警卫员交给父亲。敌警卫员拿出孙元良一双镶着金字的象牙筷子,要送给父亲,直说饶命,父亲没有理会他。那个时候,父亲经常缴获敌人“值钱”的战利品,但父亲遵守纪律全部交公。
3、全歼杜聿明集团,这是第三阶段。
在杜聿明集团被围困时,平津战役已经展开。
我淮海前线部队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于1948年12月16月至1949年1月5日进行战地休整,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做好攻击准备。
(1)将敌人包围。
在包围敌人的日子里,父亲和战友们用饱滿的革命热情战胜一个个困难,用百倍的努力准备迎接总攻的到来。
我军将邱清泉、李弥兵团包围后,步步缩小包围圈,蒋介石不断派来飞机,空投弹药和食品。为争夺物资,被困国民党军队经常自相残杀。时间久了,在我军政治攻势下,敌军整连整营地跑出来缴械投降。但有些敌人负隅顽抗,占据装备占优,一旦交火,我军伤亡也很大,有时一夜之间,我一个连一个营伤亡过半,有的营,连排干部伤亡百分之八九十,补充完后继续战斗。
(2)父亲第一次穿上棉鞋。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父亲担任了23师68团1营教导员,但仍留在政治处。
在继续围困邱李兵团的日子里,父亲第一次穿上了棉鞋,这是从国民党徐州仓库里缴来的战利品,发给营以上干部。父亲说第一次穿上这么好的棉鞋,的确舒服保暖。战争年代,条件艰苦,没有棉衣棉裤棉鞋,部队照样在天寒地冬的野外作战,靠的是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
(3)全歼邱李兵团。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开始了对邱李兵团的总攻,战斗打得比较顺利。23师67团、68团、69团先后向敌人发起攻击。9日,残敌在20多架飞机掩护下向西突围,23师协9纵将突围敌人阻住,并压缩包围圈。10日凌晨,部队向残敌发起总攻,消灭了残敌,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4、直捣敌人指挥所一一陈官庄。
父亲参加了最后攻取杜聿明指挥所一一陈官庄的战斗。
父亲讲,当时的情景就像赶庙会一样,我们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里边开进,敌人的伤兵,有的披件大衣,有的披件毯子,有的血迹污垢遍身,有的拄着棍子,向外边走来。飞机在天上乱转,枪炮声响成一团。战场上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队毁坏的汽车、坦克、大小炮和轻兵器,敌人的尸体遍地都是,十分狼狈。
淮海战役结束了,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歼敌55万人,但我军伤亡也大,总计伤亡十三四万人。这一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重点防御体系,为我军渡江作战扫清了道路。
5、第五次负伤。
在淮海战役中,父亲再次受伤,这是第五次了。那一天,父亲在团指和师、团首长研究作战部署,突然,敌机前来轰炸。父亲和战友们冲出屋外,炸弹落地爆炸,父亲就地卧倒。瞬间,父亲只觉着眼前黑洞洞的,在空中漂浮,有块东西压在身上。敌机炸弹把父亲掀起来又埋在地下,父亲被扒出来后耳朵大出血,只见飞机盘旋听不见飞机声音,耳朵聋了,鼻、口流血。父亲昏昏沉沉的,觉着天晕地转。父亲被送到团卫生队,躺了几天后回到团部,边工作边养病。父亲负伤后继练留在前线参加战斗,承诺了轻伤不下火线的钢铁誓言。但这次负伤,给父亲留下了终身后遗症,时常头晕、头痛、耳鸣,睡不好觉。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从烟台去福山77师看望担任师政委的父亲,住在部队营房父亲的家里。那个时候,父亲早出晚归,工作很晚才回来,经常说头晕,身体状况堪忧,一方面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是战争给父亲留下的创伤所致。
6、第一次到澡堂洗澡。
1949年1月份,8纵移驻南京附近,在这里过了春节,父亲第一次进澡堂洗了澡。
那个年代部队没有条件洗澡,卫生条件极差,但部队仍然士气高昂,靠的是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理想信仰支撑。
1949年2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统一野战军编制序列,华东野战军第8纵23师改为第3野战军第8兵团第26军第77师,父亲为26军77师230团1营教导员。
6、在战场上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
淮海战役持续了两个多月,分三个阶段,对一个部队来讲,几乎是打完一仗接着又打,没有间隙,没有休息,极度疲劳,伙食不好,人员变动大,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个战役的特点,都是集中兵力靠近敌人,分散配置。任务越艰巨,战斗越残酷,环境越艰难,越要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
父亲总结道,要做好上述情况下的政治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工干部不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及时做好政治工作,保持部队旺盛的斗志和士气。在一般情况下,除做好战前动员,还要做好执行每项任务的具体工作,特别是任务突然转换时的政治工作。如部队由主攻变为佯攻,由进攻变为防御,还有,完成任务有顺利和受挫之别,部队伤亡有大小之分,针对不同的情况,拿出不同的方案解决问题,保持部队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士气。
对连队的政治工作,必须及时准确简明有力。政工干部要深入最前沿最危险的连队,到班排去工作,把上级精神传达给部队,把部队情况带回机关,使上级更好了解下情,基层干战更好了解上级意图,形成完整统一的战斗要素。
父亲还总结道,对伤亡较大的单位,政工干部要及时赶赴,面对面解决问题,配备干部,补充兵员,健全组织,完善编制,这些工作都是在前线阵地完成的,目的是适应连续作战需要,使其尽快恢复战斗力。
父亲在淮海战役中,注重挖掘总结提升宣传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以此激励部队。父亲多次去参加以班为单位的评功评先进,再由连队支部审报,团政治处审批,当天宣布评定结果,当天进行庆功活动,当天宣扬英雄事迹,使部队以身边活生生的英雄人物为榜样,极大地激发了战斗热枕。
父亲当时总结了这种政治工作鼓舞士气的方式,接地气,受欢迎,得到师政治部主任魏伯亭(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赞许。为此,父亲荣立了二等功。
参加了瓜洲战斗
1949年3月,父亲的部队正在紧张的准备渡江作战,突然接到歼灭瓜洲之敌的作战任务。
瓜洲在扬州以南、长江北岸的一个葫芦状的半岛,岛上有敌人1个保安团。父亲的1营担任主攻,2、3营为预备队。战斗进行了3个多小时,全歼守敌。1营俘敌800多人,自身伤亡100多人,缺额全由俘虏补齐。
那个年代,我军兵员补充,很多来之国民党俘虏兵。俘虏兵多出身农民,他们经过我军教育,转变思想,与人民为伍,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把枪口对准国民党。
参加了雄壮的渡江战役
1949年3月3日,77师从临淮关地区出发,奉命进至安徽全椒地区,进行渡江作战准备工作。
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军发动了渡江战役。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21日黄昏,父亲随77师由京口渡地区起渡,在祝家港、大港一线渡江登陆。
登陆后,部队追歼了数股歼敌,全师歼敌6000余名,俘敌1万余名。
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军妄图凭险固守、等待时机卷土重来的迷梦,宣告了蒋家王朝末日的到来。
参加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
渡江战役后,77师休整,为解放上海作好战前准备。
渡江后,父亲所在230团在镇江稍事休息后便投入了消灭敌人的战斗。父亲讲,沿途尽是敌人丢弃的汽车、坦克和大炮,敌人尸体成堆丢弃在在马路边上,伤兵南去北来的,残兵败将狼狈逃窜的景像不堪入目。
部队追击到苏州,打了几个不激烈的小仗,俘敌1000多人。
在苏州期间,部队接到了攻占上海的任务。
战前,部队进行了入城常识和政策教育,内容之多,要求之严,教育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1、攻占上海战役打响。
5月11日,上海战役开始,先打昆山守敌。敌人在上海外围构筑了钢筋水泥防御体系,我军缺少破甲武器,战斗初期攻打不顺。
五六天后,父亲摸索出一些规律,如小群动作。对付碉堡里的敌人,成连成营硬攻伤亡很大,三五人为一组,在火力配合下,逐个消灭碉堡。方法是在查清碉堡射击口后,在我军火力掩护下,突击战士接近碉堡,用手榴弹投进射击口消灭之。就这样,一个连队一夜之间可以攻下十几个碉堡,而且我军伤亡很小。
2、一次失利的战斗。
胜败乃兵家常事。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我军也受到一些挫折。
一次战斗中,父亲所在的1营摧毁敌军30多个碉堡,歼敌1个营大部,俘敌副营长等300多人。继续攻击时,一道大坝挡住了去路。坝上敌人构筑钢筋水泥工事,易守难攻。营里确定暂时把部队撤到敌火力范围以外,择机攻击。但团里不同意,坚持让3连乘夜黑就地构筑工事坚守。
天亮了,敌人一阵炮火袭来,把3连工事几乎全部摧毁,伤亡30多人,这时团部才命令撤出,但为时已晚。
事后,营长和父亲到团部,和团长政委展开激烈争论。最后,团长政委认识到决策部署有问题,作了自我批评。
战争年代,不管是谁,只要是正确的,错误方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会作出自我批评。尊重实事讲真话讲实话,是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讲假话讲虚话则会贻误战机,这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原则问题,不唯上只唯实,这是部队的光荣传统。
当晚,部队继续攻击,歼敌200余人,攻占大坝,余敌600人全部投降。部队继续前进,攻入敌人腹地,把敌人防御体系打得支离破碎。
3、一次“抗命“的战斗。
师部命令230团穿插分割歼敌,1营为尖刀营,任务是攻占洛阳桥。
父亲带1个连和1个重机枪排,火速赶到洛阳桥。团部命令在洛阳桥以东100米处构筑工事,父亲认为这片稻田地形开阔,不适合防御,而选择洛阳桥以西一个土坝防御,不巧,电台被打坏了无法和团部沟通。
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向1营阵地发起了攻击,父亲带领部队打退敌人几次进攻。有时敌人离我军阵地几十米,父亲命令开火,敌人扔下死伤人员慌乱撤退。许多战士高喊:“蒋军兄弟别跑,来呀!”伴随着敌人逃饱,战士们发出一阵阵胜利的笑声。
在战斗过程中,77师副师长岳峻(曾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和团长沈萍(曾任南京军区炮兵参谋长)乘马赶来,就地观察后,岳副师长表扬1营打得很好。营长毫不客气地说:“团长嫌没有执行命令,要砍我们的头。”岳副师长说:“团长按地图部署是对的,你们1营按地形部署也是对的,都是为了消灭敌人,守住阵地。”
面对师长的评判,父亲和营长与团长一笑了之。那个时候,上下级光明磊落,互提意见,不会造成隔阂和影响团结的。
4、歼灭太平桥之敌
洛阳桥战斗结束后,上级命令1营为第一梯队,消灭太平桥敌人。
接近太平桥时,遭到敌人阻击,1连1排伤亡较大,另两个排进攻受阻。父亲带2连和1个重机枪排,急驰援助1连。在压制敌人火力后,父亲组织5个排强攻,打得敌人一片混乱。父亲带领部队,利用夜战俘获敌军的一个团长。通过喊话等政治攻势,俘获敌人1000多人,1营补充300多俘虏兵,调换了新的武器装备。
同时,缴获了一批面粉和大米。管理员请示营长留下,营长答复一粒不留全部上缴。那时候,部队的纪律是何等的严肃严厉,执行者是何等的自觉坚定。
5、歼灭市区之敌。
上海外围战斗结来后,部队在太平桥休息了一天。1949年5月25日,接到了向市区发起总攻的命令。
230团占领真如车站,进入市区,听到了零星的枪声。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作战是第一次。部队走在大街小巷,经常遭到楼上的射击,部队边搜索边还击边前进。“宜将胜勇追穷寇。”部队打到榆林区,敌军见我军来了就四处乱跑,大有兵败如山倒之势。1营进入市区先后俘虏300多人,缴械500多条枪,战斗结束了。
27日拂晓,上海守敌全部被歼灭。此时传来命令,上海解放了,市区由兄弟部队接管,1营撤出市区。
6、遵守纪律,不沾群众便宜。
上海解放后,接管部队有条不紊地进入警备区域巡逻,严格执行《约法八章》《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对人民秋毫无犯,从军长到士兵都露宿街头,坚持不入民宅。
有一次,部队在上海市区作战时,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打得眼睛睁不开了,路旁店铺的市民热情招呼部队战士进去躲雨,但没有一个人进去。因为部队入城有规定,不准进入市民家中。
还有,部队从市区向外换防时,途中大家口干舌燥,遇到一个大户人家,部队用大米换来自来水,让部队喝上水了。主人感动地讲,解放军不沾群众利益,喝水还要用大米兑换,国民党军队白吃白喝不说,动作慢了还要打人骂人。
面对这支服从号令、执纪如铁的军队,连美国合众社也不得承认:“中共军队军纪优良,得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的,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这种纪律性和执行力,在解放大上海的部队中充分体现出来了,树立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为人民的光辉形象。
参加了上海入城仪式
上海解放了,部队休整了两天,便参加了入城仪式。
参加入城的有步兵、炮兵、坦克兵等。父亲和营长骑着军马,精神抖擞,带领全营人员浩浩荡荡,整齐划一,从南京西路进入市区。部队所到之处,人人满面笑容,喜气洋洋,许多工人、学生、市民把花束、锦旗献给部队,把彩绸束到火炮、坦克上,热烈欢呼上海解放。
当夜,部队露宿在苏州河北街道上,许多市民邀请部队进屋或送来取暖衣物等,都被部队谢绝。
“天翻天地覆慨而慷。”上海这个大城市,是在父亲亲眼见证下获得解放的,父亲在上海战役中荣立了三等功。
上海警备与解放台湾练兵
1、部队任务发生了变化。
1949年5月底,父亲随77师进至上海市区执行警备任务,重点是同敌特作斗争,恢复生产,维持社会秩序。
部队组织工作队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阐述我党的城市政策,动员工人上班,学生上课,在很短时间内,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了。
实践证明,部队由乡村进入大城市,发生了很大转折,大城市里许多东西,见未所见,部队的任务由打仗转化为保卫和建设城市,的确对部队带来许多不适。但我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事实证明,军队任务发生重大转换,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做得很好。
2、为解放台湾作准备。
1949年8月,部队奉命解除上海警备任务,换防马桥营房,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
1949年9月16日起,投入了紧张的学习训练,进行了海洋知识、水陆作战技战术学习训练。在14个月的军政训练中,提高了部队渡海作战能力,为解放台湾作了充分准备。在训练期间,1949年12月,父亲调到26军77师230团任政治处副主任。部队移防吴淞口,后又到奉贤县三官塘驻扎。
父亲讲,在上海一年多,这是解放以来,在准备打仗的背景下,第一次过上了没有硝烟战争、没有枪声炮声的和平生活。
3、用知识武装头脑。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由战争状态转为和平统一的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成为首要任务。
父亲深知“学而知浅”。战争年代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打败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和平年代要学习经济和文化,建设新中国。在上海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解放台湾的训练、教育任务繁重紧张,部队还换防3次,但和过去相比,父亲觉着是自入伍以来,工作生活最稳定最有规律的一年,因此,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
1950年春天,父亲住在吴淞口“万盛园”,第一次从一位中学生那里看到一本关于语法和标点符号的小册子。父亲如获至宝,借来阅读了3天,收获很大。父亲还读了《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这是父亲第一次见到理论、历史书籍,就连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父亲也是那时候记住的。
父亲还拜警卫员伊培根(曾在东北空军某部)为师学习数学,因为小伊是中学生。1950年夏天,230团驻防贤奉具三关塘的一所中学,父亲这才知道有数学这门课程,于是拜小伊学数学了。可惜好景不长,学习数学没过多久,因为抗美援朝中断了。
抗美援朝结束以后,父亲又开始了语法和数学的自修。父亲一直渴望学习,特别是正规系统的学习。
直到1963年8月,求知如渴的父亲,来到了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系统学习了一年半,终于满足了父亲求知求学的愿望。
“枪林弹雨何所俱,笑谈人生迎新天。”父亲在解放战争中,始终坚持在作战部队特别是在一线连队战斗,先后5次负伤也绝不离开作战部队,至今体内还有9个弹片和1颗子弹。难道父亲不怕死吗?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父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坚守理想信仰,不忘初心前行,这个信仰和初心,就是和战友们一道,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有了这种信仰,父亲不惧生死,不怕困难,无论是与敌人作战,还是与伤病斗争,都表现出英勇顽强、不畏艰难、浴血奋斗、坚持到底、取得胜利的信念。那个年代,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生死一悬,但父亲始终坚守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人间正道是沧桑。”父亲和战友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生命和鲜血,埋葬了旧中国,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让人欣慰的是,父亲和战友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当前,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迈入世界强国的新时代。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手稿、口述整理初稿于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