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青山半城湖,宜居山水看徐州。
徐州,是一座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奖”的城市。这座历史悠久、神奇美丽的城市,曾经饱受战火的摧残。现代史上,又浸透了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鲜血。淮海战役纪念塔园,就记载着这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
说来也是,拜祭英烈先贤和逝者,就得恭敬虔诚。用我们家乡的话讲,就是要“实(湿)心实(湿)意”。我们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有的撑起雨伞,有的穿上雨衣,毫不犹豫,来了个雨中游。
淮海战役纪念塔园,坐落在徐州城凤凰山麓,面朝东方。放眼四周,氤氲弥漫,满山叠翠,葱葱郁郁,好一派灵山色秀。我们拾级而上,首先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远远望去,纪念塔腰身粗壮,高高耸立,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龙飞凤舞的鎏金大字格外醒目,整个塔身显得十分庄严厚重。刹那间,一种敬仰感,在我心中骤然升腾。
我曾经到过不少地方,瞻仰了包括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内的不少纪念碑。比较之下,我感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别具一格。这座“纪念塔”,为什么不称“碑”而称为“塔”,这里面有何讲究?是因为淮海战役是现代史上国共两党两军一决雌雄的世纪大战,用“塔”的形式,象征或寓意这场战争的分量?还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人数之多?
走近塔身,但见上端雕刻着由一个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的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基本情况,也回答了我的思考。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
这场战役,我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地方武装60万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与美式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以我方牺牲13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的结果,我方取得战役的胜利。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这场战役,我军从军委到前委统帅和将领们的军事天才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得到空前的发挥;人民战争的伟大神奇力量,得到充分展示。
纪念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三万多名烈士名录。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离纪念塔不远,凤凰山主峰下,有一座气势非凡、形象逼真的雕塑群像。它,就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五位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由这五位将领组成的总前委,及时贯彻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协调、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的作战行动,统筹战区党政军民全力支前,为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从组织上提供了坚强保证。
淮海战役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主席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
伫立在五位老帅老将塑像面前,我又想起毛主席早在《论持久战》中说过的一句话:“兵民是胜利之本。”也想起陈毅元帅曾经讲过的一句话:“淮海战争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说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倒退。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顺应了人民这个最大的“天意”和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淮海战役纪念塔东南方向附近,是淮海战役纪念馆。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馆顶是琉璃瓦,中间是庑殿重檐门廊,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馆名是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馆内陈列面积
走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雨,还在继续下,像是继续述说着先烈们的英雄故事,更像是苍天在为共和国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英雄们落下的泪 。我的胸中,这场战役的硝烟仿佛还在翻滚;我的眼中,那一场场战斗的惨烈画面依然反复重现。
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回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深沉历史,我心潮久久难平:如果不打这场战役,如果这场战役出现反复,如果这场战役失败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将会是怎样?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和历经沧桑、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军队的坚强护卫下,才有今日的安宁和幸福;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国人当倍加珍惜呀!
难忘,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致敬,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致敬,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