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侵略行为,我国迅速作出了应急部署,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提议,于
我的父亲刘乃晏(曾任26军77师政委、26军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1月,时任26军77师230团政治处副主任的父亲,随9兵团26军77师入朝作战,历时2年,1952年6月回国。先后参加了二、四、五战役和平金淮阻击战,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荣立三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的三级自由独立勋章。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父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队政工领导干部。
一、入朝前的准备工作。
1950年9月,26军从上海奉贤县换防山东,驻扎在滕县大坞地区集结待命。此间,接受了抗美援朝的任务,并进行了建制整编,组建了炮兵团和工兵营,下辖229团、230团、231团、炮兵团、师直工兵营、警卫连、通信连等,齐装满员,并于1950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願军第77师。
父亲熬夜备课进行动员。
父亲回忆说,接受抗美援朝的任务,部队是有思想基础的。自从美国发动朝鲜侵略战争并武装蒋介石集团后,根据上级指示,对部队进行了半个月的专题教育。
为搞好动员教育,父亲和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备课,用油印机印出来发给部队。为此,父亲熬了好几个夜晚,比父亲大几岁的炊事员每晚12点给父亲送来面片汤,并嘱咐父亲不能光熬夜。父亲说,那个情景一直留在父亲脑海里,老炊事员像兄长关心弟弟似的,父亲从心里一直感激着那位老炊事员。
战争年代,部队团结一心,各方密切配合,后勤人员为作战人员服务,周到细致,后勤为保障部队打胜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部队向集结地域行进。
经过几天连续行军,部队来到辽宁,驻扎在一个叫营盘的村子里,父亲和警卫员伊培根(曾在东北空军某部任职)住在一户人家。房东听说部队要去朝鲜,嘱咐多带些食品,父亲听说后让小伊把所有的钱买了4斤饼干。
抚顺市为部队举办送行宴
一天,父亲去驻在抚顺的26军军部参加入朝作战政治工作会议。抚顺市委市政府为即将出征的26军参加会议的人员举行了丰盛的晚宴。父亲的几个战友说道,这是为出征前线的军人举办的壮行酒,寄托着祖国人民希望志願军打胜仗的期望。
二、顺利进入朝鲜,部队进入战时壮态。
19日下午,伴随看夕阳的余辉,父亲随部队从临江出发,肩负着使命,轻松愉快到达了临江对岸,来到了朝鲜。父亲说,进入朝鲜,部队立即恢复了战争时期的状态。
经过一夜行军,进驻土城洞一带。在此6天,主要是补充弹药、食品和冬服。
有一天,父亲骑马去师部开会,沿鸭绿江边向北走去,看到岸对边的祖国,一些孩子在江上打洞捉鱼,父亲情不自禁的对孩子们叫喊起来。江对岸是祖国,这些孩子在快乐的玩耍,还不知道异国同胞正在遭难,这里战争已经打响,父亲担忧一江之隔的祖国和孩子们的安全。
三、参加了第二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願军于
77师参加了第二次战役,于
充满险情的9天急行军。
经过急行军,先头部队于
77师冒着敌机的狂轰乱炸,我军没有制空权,经过9天急行军才到达作战位置。
行军途中,为防止敌机轰炸对部队造成伤亡,白天部队只能分散在山上或雪地里防空,晚上才能集合起来行军。每个人随身只带了3天干粮,却吃了10天,沿途得不到任何补给。冰天雪地的冬天,找不到一丁点东西吃。许多朝鲜老百姓,都被战争打跑了,偶尔遇到几个老百姓,都自身难保。父亲和警卫员小伊,利用休息时间在雪地里找了些冻的像石头似的小土豆,放在掖窝里暖暖充饥,没东西吃饥不择食了,当时的艰苦艰难可想而知。每个战士弹药带的较多,负荷超重,连续行军,没有饭吃,又得不到休息,后勤供不上,部队官兵体力受到了很大影响。
战斗未打响,非战斗减员骤增。
26军作为9兵团予备队,主要任务是赶赴长津湖,支援20军和27军,因为长津湖包围美陆战1师战斗已经打响,26军全力以赴赶往长津湖支援20、27军。
在9天的行军途中,道路已冻为冰层,马匹都不敢行走,有的摔倒了站起来四蹄发抖,只好交给收容队,团领导改为步行。在经过三浦里的一座大山时,山路湿滑,有的战士摔了30多个跟头。
天上敌机四处扫射,许多战士牺牲负伤,沿途尽是冻伤、战伤、牺牲人员,轻者自己向后方找医院去,重者倒在路旁,无人照料。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来,许多伤员躺在雪地里,得不到医疗救治,部队的任务是快速赶往战场,眼睁睁的看着也没有办法去救助。有的伤员绝望的叫道:“抗美援朝,伤没人治,死没人埋,伤不如死”。有的叫道,“给我点饭吃,给我点水喝。”
父亲说,其状甚惨,令人心酸,这对部队的士气影响很大。
战争的残酷性,是无法想像的。朝鲜战争,美军利用空中和火力优势,经常切断我军补给线和后勤保障,致使我军“出师未捷身先死",26军后勤70辆运输车,几乎全被美机炸毁,人员、物资损失很大,补给全部中断。战斗还没打响,部队连续长途行军,极度疲劳,粮食已尽,毫无补给,冻饿交加,冻伤、饿坏、病员很多,并且减员不断骤增,战斗力大大下降。
父亲所在230团几个领导一筹莫展,忧虑重重。这种无休止的消耗,还没参战,就已经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未能全歼守敌。
美陆战1师企图突破我军包围,并向我军实施猛烈的航空兵火力和炮火准备,敌3000多人、汽车400多辆,在百余架飞机和坦克支援下从下碣隅里开始向南实围。
77师接到军急令,将敌人包围全部消灭。但部队经过9天行军,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再加上仓促出击,只能给敌人重创,无力全歼敌人,未能达到阻歼目的。230团7连在攻击下碣隅里敌机场时,遭敌火力打击全部壮烈牺牲。229团多次攻击敌人未能奏效,伤亡惨重。
美军依仗机械化和装备技术上的优势,撕破包围,向南逃往古土水,与该地守敌会合。9日,77师组织229团与敌激战,但该团仅剩不足百人能参战,且体力严重不支,未能对古土水之敌形成合围全歼敌人。
攻占下京里
230团在长津湖作战,打的相当艰难。父亲回忆道,
任务下达后,政治工作怎么开展?父亲和政治处的同志一起商量了几条对部队作战动员的内容,分头去营连传达,此时父亲随团前指行动,父亲向6个营连单位作了紧急传达。
战斗打响了,非常激烈,异常残酷。副师长董玉湘(曾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在团前指,不停的催促,“坚决打,快速打,打不下来我割你的头”。团长张瑞胜非常着急,不时询问部队进攻情况,副团长肖学乾在前线不断打电话汇报情况,一会说敌人火力强大,工事完备。一会说我军重机枪(马克新)打不连,许多步枪也打不响,因为天气寒冷。一会说部队伤亡很大,几个营连干部负伤。
部队激战一夜,数次进攻未果。2营伤亡贻尽,3营只剩下一个半连。敌人的炮弹爆炸声不断在山谷里回响,敌机在空中嗡嗡乱叫,父亲和团前指的几位领导又急又冷又饿,还得指挥部队作战。
天亮了,上级命令停止攻击,原地与敌人对峙。美陆战1师遭我3个军打击,加之冻伤等,伤亡惨重,18000多人,仅剩3000多人,无力继续抵抗,余敌于8日中午12点,在百余架飞机和坦克掩护下,向古土水方向突围。
部队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在弹药、补给供不上的情况下,紧紧追赶逃敌,穷追猛打歼敌,下午1点半,我军占领下京里,但部队战斗力严重削弱,加之美军机械化行进,我军徒步行军,实在无力追赶残敌了,眼睁睁看着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向南溃逃。
打扫战场,掩埋烈士。
战斗第一阶段告落,师首长命令父亲带领师工兵营打扫战场,部队继续向南追击敌人。
父亲说,战场上,到处都是牺牲烈士和伤病员,还有敌人丢弃的坦克、运输车、吉普车和大炮等装备。
父亲回忆道,第二次战役,就26军77师来讲,伤亡很大,牺牲的比负伤的还要多,在打扫战场时,父亲亲眼见到一个班全部壮烈牺牲的场面,前边是班长、中间是战斗小组长、后边是副班长,一共12个烈士。父亲想过,当时也许有牺牲也有负伤的,因抢救不及时,加之天冷,连伤带冻就死在战场上了。另外见到许多投出去的手榴弹没有揭开盖,因为许多战士没有手套,手冻僵了,揭不开盖了,有些枪打不响,无法消灭敌人了。
掩埋烈士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白天敌机来轰炸扫射,晚上又看不清楚,还有更困难的是冻土太深,挖一个坑要费很大的劲,而且全部是人工作业,一镐一锹的挖,效率很低。因为时间急促,许多烈士尸体,只能集中起来,用薄薄的冻土掩埋了。
这些牺牲烈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埋在了朝鲜,这些烈士“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和万千个志願军烈士一样,也葬在了朝鲜。
一定要让让伤员吃上饭。
父亲带领工兵营,先后收留了80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每天来向父亲领取食物。父亲两手空空的,眼见着那么多伤员饿肚子,非常焦虑。打扫战场时,父亲发现敌人遗弃的一个食品仓库,但已归9兵团后勤管理。父亲去交涉了几次,管理人员说要兵团后勤的手续才能发放。父亲想,兵团后勤部在何方,谁也不知,等拿来手续伤员早就饿死了,仓库工作人员机械执行命令。不能让伤员受伤又饿肚子,得想个办法去仓库弄一批食品回来。晚上10点,父亲带领工兵营两个连,来到仓库,
乘人不备,搬走不少大米、罐头、大油等,似乎仓库人员知道是给伤员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配合”工兵营搬运食品。
父亲按排工兵营将食品分给伤员,维持一个周没问题了,看着800名伤员吃上饭了,父亲这才放心了。父亲规定,拿来的食品全部分给伤员,工兵营和工作人员谁也不能沾一点。
父亲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动用公物,为了伤员,出于无奈但也无内疚。”
过了几天,军后勤部来车把重伤员全部接走了,留下些轻伤员,父亲考虑部队还在前方打仗,确定让工兵营去找师部归队参加战斗。
带领轻伤员寻找部队。
剩下的400多名轻伤员,父亲带领他们南下去前方寻找部队。途中经过黄草岭,海拔一千多米,积雪过膝,狂风怒吼。途中,父亲把伤员分别安置在山坡、土坎的避风处,扒开积雪,挖出坑来,用美军的雨衣、毛毯盖上挡风。但最大的难题,还是缺少食品,伤员每天都冻饿煎熬,敌机时不时来轰炸,危险无处不在,父亲深感责任重大,昼夜不安。于是父亲去了泗水里,催促26军医院尽快来接运这批轻伤员。
张团长不幸牺牲。
张端胜团长是在长津湖战役中,带领部队追击敌人时,腹部被敌人炮弹击伤的,父亲得知张团长只有两三天的时间了,父亲赶紧去张团长的地堡里看望团长,走到团长身边,团长已经是掩掩一息了。当时我军医疗条件很差,就地抢救,做不了大手术,特别是内伤,向后方转移,输送条件又不具备,没有直升机,靠汽车也不行,美军空袭随时可以将其击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伤员就这样不治而亡的。父亲靠近了团长,只能听到团长微弱的声音:“我不行了,不要告诉小张(团长爱人)。”父亲听后非常难过,含着眼水告别了张团长,两天后张团长走了。这是26军入朝作战牺牲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之一。
父亲又顺道去看望了负伤的229团团长刘学山(曾任26军副军长),他只是脚负伤了。刘团长给父亲端来半锅饭,父亲非常饥饿,拿起来就吃,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饭,反正就是不觉看饱。
与敌机智斗。
一次,父亲和警卫员小伊拣到一辆胶轮车,车上装有一百多斤咸盐,父亲心想,这可是个好东西,带回去给伤员们吃。回营地的路上尽是上坡,路又滑,父亲拉车,小伊推车,走着走着,突然在父亲脚下打进一颗弹头,残渣四溅,“飞机来了”,小伊说道,"你向南我向北散开”,父亲说完和小伊与敌机周旋了20多分钟,敌机俯冲扫射,他们向侧面躲开,后来钻进树林,敌机找不着目标,胡乱扔了几发炸弹,扫射了一阵子,扫兴地走了。
还有一次,父亲去看望伤病员,被敌机发现,父亲用躲飞机的方法对付敌机,周旋不到10分钟,敌机撞到山上,燃起熊熊大火,飞行员被烧焦,手表被烧成废铁。接看又来了两架敌机,围着山头转了几圈,没有发现父亲,向地面胡乱扫射了一通,飞走了。父亲有惊无险,躲过了两次空袭。
完成了伤员收留任务。
12月下旬,长津湖战役结束,师部命令父亲负责接收全师伤病员。父亲把重伤员移交给后方医院,但轻伤员一直由父亲带领向南寻找部队。
1951年元旦过后一个周,终于盼到师部派车来接送伤员,伤员们高兴地向汽车聚拢,有的走过去,有的爬过去。不能动的,父亲组织人员把伤员抬到汽车上。有位伤员在地上爬行,父亲二话不说,把他背起来就送往汽车,这位伤员因冻伤脚已腐烂了,发出阵阵难闻的臭味,走了一段,伤员直喊"首长放下我,你太累了”,父亲坚持把伤员背到汽车上,伤员一个劲的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的。”
第二天,父亲带领230团100多名轻伤员,到高原一带去找部队。从黄草岭向南走,下山的路程,满山遍野全是大雪覆盖,大雪深到膝盖处,走了整整一天。走下山来,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见雪迹了,气温没有那么寒冷了。
在一个村子里,遇见几个朝鲜老百姓,团政治处副主任孙名广用床单换了一蓝子苹果,父亲在战火纷飞的朝鲜,第一次吃上了朝鲜苹果,父亲说,那苹果可真好吃。父亲一行走了四、五天,克服寒冻、饥饿等困难,终于找到了部队。
第二次战役结来后,按照师部命令,父亲负责收留了800多名伤员。在寻找部队的征途中,因为地处高原,严冬寒冷,补给短缺,还有敌机空袭,把这么多伤病员,有的送往医院,有的送往其他部队,有的带回到自己的部队去,的确是个艰巨的任务。
看完父亲的笔录,我脑海里浮现出父亲带领伤员爬雪山找部队的情景,如同当年红军过雪山之境,有如肖华《长征组歌》描写的"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饮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父亲和八百名伤病员,都是红军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战胜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向着光明,向着部队,不畏艰难,终于回到了"娘家”。
四、第二次战役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77师奉命到高原地区修整。此间,部队进行了作战经验教训的总结,部队编制进行调整,进行评功评奖,并对作战失职、渎职人员给予处分,从而稳定了部队情绪,激发了广大指战员求战热忧,为下一步作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津湖战役,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将美军陆战1师包围,此役,消灭陆战1师及美7师一万余人,九兵团3个军15万人损失兵力三分之二以上。
据父亲记载,此役,230团毙敌157人,击落敌机1架,击毁敌坦克1辆,微获武器弹药一部。我亡399人,负伤冻伤住院240人,失踪95人。团里张团长牺牲,政委、政治处主任受到处分,参谋长受到表扬,父亲荣立了三等功。
父亲对长津湖战役总结道,打完仗后,部队既懊丧又不服气,懊丧的是,我们未全歼敌人,而自己减员很大,战斗力几乎丧失贻尽。不服气的是,敌步兵战斗力确实不强,但装备、技术先进强大,我军无法比拟,特别是空军。长津湖战役,迟缓我军行动,贻误战机,摧毁我军战斗力的,除寒冬和补给因素,就是美国空军。
父亲还总结道,入朝作战,各级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对敌情、我情、地形、气候等情况,掌握的不够准确,致作战部署、下达作战命令有些失误。从军事思想上来说,仍采用打击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思想,仍采用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模式,加之,我军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部队中普遍存在骄傲自满情绪,对美军作战思想、模式不了解,这是我军失利的问题所在。
《彭德怀回忆录》里说,朝鲜战争,敌我优劣明显,我军成建制消灭美军1个营都相当困难。
当时入朝作战,只有27军歼敌1个团,40军歼敌1个营。
据说,战后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曾指责26军军长张仁初,埋怨26军贻误战机,张军长毫不客气的回答,只给了我3天的补给,9天急行军,部队那有劲去打仗了。实际上,26军向长津湖进发时,两次补给全被美空军摧毁。后勤供给不上,对作战部队战斗力影响极大,加之天寒地冻,美军空袭等,这就是26军为什么不能按时到达作战位置的原因和事实。
五、参加了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
美军及“联合国军"遭我三次战役打击后,被赶到汉城以南。父亲跟随部队行进至汉城附近,驻扎了一个周。
因我军后勤供给困难,主力部队转入休整,敌人乘机又发起了攻势。美骑1师、3师、24师、25师,英27旅、29旅,土耳其旅,伪3师、5师、8师,共23万余人,东起横城,西起仁川一线,向北进犯,妄图攻占汉城并再次入侵“三八”线以北地区。
我军在汉江两岸,组织部队进行阻击,经过40多天的顽强阻击,歼敌5万余人。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平均每天只能前进
进入抱川以南地区。
1951年3月份,父亲被任命为230团政治处主任。
苏利峰一线防御战。
22日,美24师向坚守苏利峰一带阵地的230团疯狂进攻,被我击退。23日,敌集中2个团的兵力,向云岳山阵地发动猛烈攻击,230团组织部队反击云岳山以南之敌,迫使敌人向后收缩。24日,敌又以2个团的兵力,向富平里、苏利峰我阵地发起攻击,对我1连2、3排坚守的180高地炮击了5个小时。1连英勇顽抗,激战1天,战斗英雄杨宗摧毁敌2辆坦克后光荣牺牲,2个排撒出战斗时仅剩下13个人。
截止25日夜,77师歼敌千余名,完成了第一线防御任务。
“三八”线以南地区二线防御战。
“三八”线以北三线防御战。
为争得第五次战役有更多准备时间,77师奉命撒出第二防御阵地后在"三八”线以北古南山、香炉峰一带组织防御。
古南山坚守作战。
至
六、在第四次战役中,父亲在团指挥所和其他团领导一起指挥战斗,坚定有力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在整个战役中,父亲记录了几件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事情。
1、完成征粮任务。
第四次战役前,部队普遍缺少粮食。师指命令父亲带领50名干部,2个步兵连,在当地征粮。
父亲说,征粮的地方,离汉城不远,这里,地势平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产粮。但由于战争等原因,当地群众极度贫困,病人很多,给征粮带来不少困难。父亲和部队向群众反复宣传,群众了解了战争真相,对美军侵占朝鲜国土,蹂躏百姓,对李承晚卖国求荣,当美国侵略军的走狗,引狼入室恨之入骨。通过宣传,朝鲜群众和志願军站在了起。
征粮期间,父亲住在鱼龙里以南一个村子里,和当把群众关系处的很好,朝鲜老百姓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尽管群众比较困难,但千方百计帮助志願军征粮。经过10多天的努力,征得粮食20余万斤,完成了征粮任务。
在即将返回部队时,全村男女老少,为父亲和部队送行。父亲说,虽然语言不通,但感情是相通的。那依依不舍的动人情景,父亲至今记忆犹新。群众一再嘱咐父亲再回来,父亲和他们洒泪挥手,以后再也没有回去。
2、危险的古庙逃生。
父亲回忆道,连续不停的行军作战,多次变换防御位置,昼夜不停的构筑工事,后勤供应不上,部队已经有20多天不见油水,10多天不见盐了,战士们只能维持半饱的状态,还时常断炊。有些战士衣不遮体,棉衣下身腰部还有点棉花,膝盖以下,只剩单布挂着。
有1个排完成构建工事任务后,营部命该排进村里休息,但排里反映,许多战士衣服破烂不堪,无法见到群众。许多连队反映,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员患上夜盲症。由于经常构筑工事,许多战士的手都已裂口,有的红肿僵直。许多战士说,上山走不动,
做工事无力气。为此,部队士气受到很大影响。
但按照上级部暑,战斗还要继续打下去,阻击任务逐渐加重。面对这些困难,如何坚定信心,鼓舞士气,保持部队旺盛的战斗力。
团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向部队讲清形势,明确任务,提升信心,决定召开一个政治动员大会,由父亲负责起草文件。
父亲写道,团指挥所位于山谷密林环绕的一座古庙里,庙四周山峰叠起,苍松环绕,花草丛生,蝴蝶飞舞,树上的鸟儿在欢跳、欢唱。庙下方几十米处有条顺山沟而下的小河,清沏的山泉水哗哗流趟,依山而下,河床两旁生长着茂密的花草,小鱼在河水里上下跳跃、游动。
有一天,父亲和孙纯提股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走着一边说,这个地方真美呀,孙股长自言自语说着。突然,两架敌机呼啸而来,倾刻间扔下大量炸弹、燃烧弹,飞机上机枪不停地扫射下来。刹那间,苍松倒了,花草焦了,小鱼被炸弹气浪贱出河面落到地上扑通几下死了,空气里混浊的硝烟呛的透不过气来。敌机的袭击,对父亲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
每天,通常是太阳出来以后,团部人员会陆续离开寺庙,到附近树林里边工作边防空。
这一天,父亲决定留在庙内起草动员会议材料,几个人你言我语的议论着,父亲聚精会神思考着动员会材料的路子,边思索边写着,只写了十几个字,突然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听的出,敌机飞的很低,而且就在屋上头盘旋,但父亲还没有打算出屋,”首长快出来,危险”,伊培根在屋外喊父亲,父亲正在犹豫时,突然一颗枪弹从父亲脚边打进了地板,父亲急忙拿起纸、笔,迅速跑到屋外,抬头望去,4、5架敌机正在低空盘旋,几个燃烧弹呼啸而下,马上就要落地了,父亲此刻快速思索,上山太慢,只有下坡,奔向河沟,父亲边想边跑,很快来到沟边一块大石头处隐蔽观察,敌机的炸弹、燃烧弹全部落在寺庙四周和庙院内,敌机机枪扫射了一阵,飞走了。
在附近防空的人员,三三两两跑回庙院,父亲也随后赶到,他们担心父亲的安全。清理现场时,有十多个人伤亡,烧掉了一些物资。父亲的东西全部烧掉,没有留下一件东西。小伊见状,哭了起来,父亲赶忙安慰,“这不怪你,怪我麻痹,只要人安全就好,东西烧了没关系"。小伊这才不哭了。父亲说,他没有什么家当,只有缴获敌人的一双象牙筷子和缴获美军的照相机烧坏了。政治处的同志为父亲凑上衣物、弹药等,凑完以后比父亲原来的东西还要多。
父亲说,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但战友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团结友爱,亲如兄弟。
3、用手榴弹阻击敌人。
第四次战役,主要是打阻击战,敌攻我守,多采用阵地防御。敌人昼夜进攻,致我连续作战,阻击战打的十分艰苦。
朝鲜战争,敌我装备、技术包括后勤供应,差距很大,用时下话讲,存在代差。我军弹药、食物供应链经常被敌机、炮火切断。
在作战前线,我步兵装备的武器多为汉阳造,经常打不响,一个战士连续换了7支枪都打不响,只好拿起手榴弹冲向敌人光荣牺牲了。因此,在阵地上和敌人作战,经常靠用手榴弹去消灭敌人。
敌人知道我军没有远程火炮,有些轻武器打不响,子弹供不上,有时把坦克开到距我阵地百把米远的地方,在那里喝酒吃饭、放音乐、跳舞,并找来女人向我喊话,企图瓦解我军士气和斗志。有的战士气的跳出工事用手榴弹扔向敌人,因距离太远,奈何不了敌人。
4、吃不上饭也要打仗。
朝鲜战争,最让父亲留下刻骨铭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经常吃不上饭,特别是战时,经常饿着肚子也要打仗。
第四次战役,历时3个月,主要是防御作战,任务十分艰巨,条件非常艰苦。最困难时,别说战士,团一级的领导也经常断炊。
有一次,一天两顿没吃上饭了。下午,警卫员小伊给父亲瑞来一小碗玉米粥,饥饿难耐的父亲接过来,一口气喝下去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和小伊两个人的口粮,父亲很是过意不去。
部队在打仗时,后勤供应经常被敌人切断,战士们只好勒紧腰带,饿着肚子与敌人拼杀。许多战士说,"尽管美军装备、技术好,但他们怕死。只要上级给我们饭吃,给我们子弹,我们就能战胜敌人”。
父亲说,保证部队有吃的,有弹药,这是部队打仗最基本的条件,但就这最起码的要求也无法满足。
用父亲的话说,朝鲜战争的残酷艰难,一点点也不亚于抗战和解放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国内打仗还要艰难。
5、培养朝鲜青年成为战斗骨干。
在8连阵地附近,活跃着一支由朝鲜青年人组成的战斗小分队。他们都是初高中毕业生,父母都被美李军杀害了,他们自动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同美李军战斗,为亲人报仇血恨。他们热情很高,但缺乏对敌斗争常识和经验,他们经常夜间深入敌后打击敌人,但伤亡较大,据说他们开始时有30多人,牺牲负伤10多人,后来仅剩下不到20人。
父亲听说此事后,立即安排8连指定专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急用的军训,并指导他们如何深入敌后取得群众支持开展对敌斗争。此后,他们伤亡明显减少,更加有效的打击了敌人。
七、第四次战役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
父亲在朝鲜战场除指挥部队作战外,还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颇有心得。
父亲总结道,面对拥有强大的空军、炮兵、坦克等优势的美军,我军主要靠步兵作战,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鼓舞部队士气,坚决打败敌人,彻底夺取胜利。
第四次战役中,父亲带领两名干事,到8连就阻击战中的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及时贯彻上级指示,了解上级作战意图,让部队形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劲。
父亲总结道:第四次战役,主要是打阻击战,本身就有一定的被动性。
第四次战役,部队不断变换任务,转移阵地,变化多端,要使部队适应阻击战的特点,就要强化政治工作,把上级意图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政工干部,把政治工作做到一线部队,教育部队不断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及时有力贯彻上级指示,确保部队一条心打好仗。
围绕全体指战员领会上级作战意图开展政治工作,这是做好战时政治工作的根本环节,也是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关键。
父亲和全团政工干部根据部队情况,有的放矢开展政治工作。但是,在朝鲜战场上,同现代化的美军作战,及时把上级指示传达贯彻到基层连队并非易事。
8连110个人,分散在纵13里、横5里,大小山头11个,43个隐蔽部,150个单兵掩体中,连队根本无法集中。战斗打响后,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8连发起兵力比我多则20倍、少则4、5倍凶猛进攻。在这种面临战斗任务十分危险紧张的情况下,怎样把上级作战意图传达贯彻下去。8连采取了干部先集体学习研究,然后干部分片召集班长传达,最后由班长再传达给每个战士。一般来讲,只要上级指示下达到连队,不出两个小时便可传达到每个战士,战士们按照上级指示,坚强有力的打好阻击战。
2、扬长避短,做好战场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次战役主要是打阻击战,我之长处是依托坚固工事,步兵英勇善战,短处是缺乏重型武器装备。敌之长处是空军、装甲、火炮等技木装备远胜我军,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敌之短处是怕死,步兵一对一不是我对手。
在第四次战役阻击战中,部队除打退进攻之敌守住阵地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不断的构筑防御工事。在部队防御阵地不断变化,食物、弹药供应不上,干战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保持部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提高做好防御工事的极积性,需要做大量的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父亲讲,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近距离的步兵对步兵,我们一个人可以消灭几个敌人,这是我们的长处。但敌人在步兵发起进攻前,都是对我阵地进行长时间的炮击,最长达3个小时。还伴随有飞机轰炸,步兵进攻时还有坦克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武器对我阵地进行火力打击,企图在其步兵发起进攻前消灭我有生力量。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情况下,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构筑坚固有利的工事,减少敌人空袭、炮袭的优势,以保存我有生力量,与敌人步兵拼杀。
围绕这个问题,父亲和政工干部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构筑工事的思想政治工作。
虽然大家都明白做好工事多流汗、打起仗来少流血的道理,但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吃不上饭没有体力,工具又不够使用等,再让每个干部战士便打仗便做工事,的确是个难题。有的战士因为作战等,非常疲劳,不愿意再去做工事了。父亲和政工干部深入一线阵地,反复向部队讲明构筑工事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关系,构筑工事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的关系,还通过实战的战例教育大家,从而提高了大家做好工事的自觉性,战士们打完仗接着就把损坏的事做好。
8连由于工事做的坚固,有的班隐蔽部口落下5发炮弹,无一人伤亡,为消灭敌人创造了条件。
3、有针对性的做好特殊单位和执行艰巨任务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对负有特殊任务和艰巨任务的单位,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如侦察班组,执行反击任务的小部队,以及最前沿最有可能打响战斗,和任务最艰巨的班排,要特别加强工作力度,使他们成为部队的“尖刀”、"硬骨头”。
通过对这些执行艰巨任务单位的思想工作的渗透,确保了在执行特殊、艰巨任务时,保持部队旺盛的战斗力。
4、大力总结宣传英模事迹,不断激发部队战斗士气。
根据战斗进程结果,及时总结宣扬英雄集体和个人以及战绩,鼓舞士气,以利再战。
8连4班5班坚守土美山,
据此,父亲组织政工人员,及时跟上进行总结,大力宣传8连4班英雄事迹,激发了全团的战斗热情。
7连2班于
通过总结英雄事迹,宣传英雄事迹,用事实回答了,只要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及时到位,激发部队士气,我军运用落后的装备,完全可以战胜装备现代化的美军,从而克服了一些干战对战胜美军缺乏信心的现象,树立了部队敢打必胜的信心。
5、及时纠正了违反客观的极"左”思想。
父亲记述道,同美军作战,第二次战役中没有全歼美陆战1师,部队上下觉着窝囊,憋了一口气。
第四次战役中,上级在政治工作动员中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不恰当的要求,如“打好翻身仗”,“抹掉脸上的灰尘”,等等。过分强调了与阵地共存亡,如“人在阵地在,人不在阵地也要在”,这就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使个别干部战士产生了偏激的想法,其结果是造成了我方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8连副指导员王永顺,带领1个排打阻击,完成任务后,完全可以撤退了,两翼部队全部撤出后,他还不撒出,为的是怕带上“怕死"的右倾帽子,结果被敌人三面包围,至此,他不是想办法积极突围,而是向战友们喊道:同志们,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我们光荣了吧。战士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跟着王指导员,与敌激战4个多小时,全部壮烈牺牲在阵地上。有一个战士因腿部负伤,撒到半山腰松林里,半夜被我军救出。他向父亲讲述了该排与敌拼杀的情况,非常感人,但也引起了父亲的沉思。
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起。王永顺在第二次战役中曾受到批评,说他作战不够勇敢,有“右倾"倾向,王永顺心里一直不服气。
父亲认为,实践证明,王永顺是个不怕死的英雄战士。只是部队过分强调与阵地共存亡,在完成任务后,还不撒出,导致了无谓牺牲。
后来,父亲和许多部队领导接受这些教训,把打阻击战口号改为"服从命令听指挥”,强调"保存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消灭敌人”,不再空喊"人在阵地在,人不在阵地也要在"这些口号,使部队有了正确认识,扭转了违反客观事实的“左倾”现象。
后续战斗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八、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願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于
此役确定了“三八”线为我底线,我军坚守不退,美军久战不胜,于是,双方确定展开了谈判。形成了边打边谈的战场形势。
追击南逃之敌
敌人遭我打击后撤退了,230团沿公路猛追逃敌,当夜追击60余里,向退缩至佛舞峰的美25师24团发起攻击。下午5点,部队向佛舞山行动,敌人用猛烈的炮火企图阻拦部队前进,父亲和团长李中元(曾任内长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带领参谋、干事、通讯员等十几个人,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线前进,拼命跑了一里多路,冲过了炮火封锁区,其中有两三个人受伤。
在团指挥所里,父亲和团长等指挥1、3营各歼敌1个排。23日,与敌激战一天,将敌人压缩到永康一线。黄昏,敌人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南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将敌逼至永平一带。
此役,230团共歼敌100余人,击毁坦克6辆,缴获无后座力炮2门、六O炮4门,轻武器30余件。230团亡286人,伤219人,失踪71人。
父亲总结道,之所以未能全歼敌人,一是敌人装备、技术优越,特别是美空军、炮兵和装甲兵优势明显。二是我军装备太差,处在"小米加步枪“时代,装备代差太大,加之弹药不足,体弱疲劳,部队机动速度提不上去。
据说后期入朝作战部队装备全部"苏式”化,武器代差小了,仗也好打多了。
暂时与部队失去联系。
在战斗中,团指接到1营报告,敌人似要南逃,李团长决定宋副团长留在指挥所,李团长和父亲等人去1营指挥战斗。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翻过了一座山头,来到山谷里,山上山下全是林木,没有道路可走了,天也黑下来了,如果再向南,山高路陡,爬过去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李团长对此一筹莫展。父亲考虑这样下去,与指挥所、与部队失去联系,会贻误战机。父亲建议原路返回指挥所,团长立即同意。返回指挥所后,与师指和部队取得联系,重新组织部队投入战斗。
留下了战争后遗症。
父亲和李团长在去1营的路途中,不时遭到敌炮火袭击,整个山谷都被硝烟覆盖,什么也看不见了,浓烟滚滚扑面而来,呛的睁不开眼晴喘不过气来,每吸一口气,都有浓烈的苦辣味,喉咙干涩,泪水不止。从此,父亲患上了口腔溃疡、过敏性鼻炎。几十年后,直到现在,也没有治好。我也有过敏性鼻炎,是战争带来的后遗症吗?无法考证。
美军惨无人道,在朝鲜战场使用烧烧弹、细菌弹等,许多志願军干战深受其害,据说志願军一位军长因细菌弹感染而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用一个罐头为战友调动工作送行。
为了欢送宣传股刘兴立股长回231团,父亲把保存了十几天的一个肉罐头打开,加上几斤野菜,为刘兴立股长送行,政治处全体同志会了一顿餐。刘股长高兴的说:“吃了一顿饱饭,总算见到肉了。”
九、参加了平(康)金(化)阻击战。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敌人乘我连续进攻、补给困难之机,向我发动了大规模全线反击。当我主力北撤时,敌采取“磁性战术”尾追我军,企图占领铁原、金化地区,同时,敌还企图在元山登陆,实施南北对进,切断我东西线联系。为粉碎敌人企图,阻止敌人进攻,我志願军转入阵地坚守防御作战。
从
积极进行战前准备。
为确保第五次战役的胜利,77师奉命在铁马岭、马龙山一带构筑防御工事,准备打击可能由元山港登陆之敌。27日又奉命南进参加平金淮阻击任务。
鸡雄山,是金华城北的屏障,是控制南北,东西铁路、公路的交叉点,是兵家必争之地。父亲所在230团党委分析形势,予料鸡雄山必有一场恶仗、大仗,决定让战斗作风强悍、能打硬仗的2连坚守鸡雄山。2连能攻善守,打了不少好仗,曾3次获得战斗模范连的称号。
父亲亲自去2连进行战前动员。
2连受领了坚守鸡雄山主峰的任务,这成为全团战前政治工作的重点单位。父亲带领政治处的同志,去2连住了3天,向连队了解情况,传达任务,动员部署。经过紧张有序的政治动员工作,调动了2连干战的参战热情,增强了坚守鸡雄山的决心和信念。
父亲说,充分发挥战时政治工作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宣传动员教育,让部队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这是确立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思想基础。
开展了对构筑工事的思想动员工作。
战前部队主要的任务,就是构筑坚固工事,打好阻击战。
团政治处协同2连政工干部,向大家反复讲述,此次阻击战的重大意义,构筑工事与坚守鸡雄山的关系,让大家认清我军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提出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逐班逐排的反复宣传动员,调动大家做好工事的积极性,战士们情绪十分高涨,纷纷报上决心书、挑战书,决心做好工事,消灭敌人。
连队靠吃野菜充饥做工事。
6月份,雨季开始了,道路冲毁,敌机不停的轰炸封锁,部队供应十分困难。部队昼夜不停的构筑工事,粮食供应不上,只好吃野菜充饥。2连根据战士分布情况,设了几个点架起锅灶煮野菜,规定好各班排吃饭时间,谁来吃饭谁带野菜来,吃完了熟的再加上生的,吃饱了再去做工事。父亲描述道,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和朝鲜人民的安危,就这样顽强的工作战斗着、快乐的生活着,阵地上生机勃勃、生龙活虎,汗水、歌声和锨镐的叮当声汇成一曲曲美妙动听的音乐画面,昼夜不停的响着,各种工事陆续构起来了。
广泛开展阵地练兵。
战前,上级给2连补充了一部分兵源。其中有从其他部队调来的老战士,也有刚入伍的新战士。由于连队任务变化快,连续行军,构筑工事等,有段时间没有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了。在进入阵地构筑工事期间,2连以班为单位,新老战士结对,广泛开展了一对一包教包学的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各种条件下,怎样防空防炮,保护自己,学会掌握各种武器,班组战术配合等。如敌飞机、火炮袭击时,怎样利用工事保护自己;敌航弹炮弹袭来时,如何辩别弹道高低保护自己;如何用现有武器摧毁坦克等。阵地练兵,需要什么就学什么,遇到什么就学什么。老战士教的认真,新战士学的仔细,很快全连新老战士都掌握了基本的战斗技能。
后来的战场实践证明,新战士经过阵地练兵,一样能成为战斗骨干。18岁的新战士苗长福,学习认真,打仗勇敢。鸡雄山战斗中,小苗的战斗小组3个人,一伤一亡,全班撤退时,他一个人留下阻击敌人,利用阵地练兵的技能,顺利完成掩护任务荣立三等功。
1、残烈艰苦的鸡雄山阻击战。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击退敌人,收复阵地。
24日,敌伪9师、英28、29联队接替美25师防务,以20辆坦克打头阵。向鸡雄山、凤尾北山1营和2连阵地发起猛攻,敌人曾一度攻占凤尾北山,230团1营与敌激战一天,打退进攻之敌,收复全部阵地。
重占鸡雄山主峰。
25日,敌分三路向鸡雄山猛攻,我主动撤出鸡雄山主峰,1营迫击炮排和5个步兵排,向敌人发起反击,毙伤敌200余人,重新占领鸡雄山主峰。反击结束,部队大部撤回,只留下4个班控制主峰,副排长王兆才对4个班作了部署,准备迎击敌人进攻。
鸡雄山主峰再次丢失。
26日,敌28团在52辆坦克支援下,向鸡雄山阵地反复进攻,守备该地的4个班打退敌人7次冲锋,毙敌160余人,大多数战士牺牲在阵地上,因为势单力薄,寡不敌众,阵地又被敌人占领了。230团再次组织部队夺回主锋,但敌人依仗火力优势,大肆反扑,为避免更大伤亡,部队主动撤出阵地。
组织力量,反击敌人。
27日,77师协同20军反击敌人,终于夺回阵地。229、230团集中4个连参加战斗,占领阵地后,即遭敌人炮火猛烈袭击,为保留有生力量,除留少数部队控制阵地外,主力部队随机撤回。
两度攻占鸡雄山。
28日至29日,230团先后以3个连的兵力,两度攻占鸡雄山,毙敌伤80余人,缴获武器一批。
230团连续作战后,换防修整。
230团自
六夺鸡雄山。
在坚守鸡雄山的战斗中,鸡雄山六次敌占我夺,伪9师3个团均遭我严重杀伤,此役,77师共歼敌2300余人,我伤亡547人。父亲所在230团歼敌2066人,击落飞机4架,击毁坦克4辆,29日奉命撤出鸡雄山。
2连打出了军威国威。
2连坚守鸡雄山战斗17天,守的坚决,攻的勇猛。特别是在
2连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是志願军无数个连队的典型代表。
77师在平康、金化防御战斗的十个半月中,认真贯彻上级"积极防御,大量消耗敌人,为主力整补争取时间”的指示,牢固树立了持久战的思想,依托坚固防御工事,采取阵前出击、伏击与阵地阻击、反击相结合的战法,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先后挫败美军、李伪军6个师的进攻,歼敌11263名。
2、西方山、斗流峰顽强阻击。
西方山、斗流峰是铁原、金化、平康“铁三角”主要制高点,是敌我必争的战略要点。该阵地由78师234团2营和77师231团1个连防守。
3、对峙状态的战斗。
敌占领鸡雄山、西方山、斗流峰阵地后,与我形成对峙状态。
自
限制了敌人活动。在五圣山阻击战中,229团8连在19里宽、40里长的防御地域内,抗击美伪军46个昼夜,顶住敌人23次进攻,毙敌339人。战后,该连被军授予“五圣山狙击模范连”的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
4、三打釜谷里。
7月上旬敌占领西方山、斗流峰后,构筑大量野战工事。8月底,根据上级命令,77师组织精干小分队攻击釜谷里、万道等敌人,以策应76师、78师攻击西方山、斗流峰之敌。
5、坚持持久作战。
9月下旬至10月,敌发动了"秋季攻势”,美25师1个营,伪8师、5师1个团的兵力,分别从东西线和金城以南地区进攻,敌占领金城以南地区。231团从
在敌我对峙、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从而锻炼部队,守住了阵地,进一步稳定了战局。 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走出来的父亲
十、在鸡雄山战斗中,身为团政治处主任的父亲,对战场场景和战斗过程作了较为翔实的难得的记录。
不怕苦不怕死的2连官兵。
父亲写道,2连鸡雄山战斗的全过程中,全连官兵勇敢无畏,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凯歌。
鸡雄山阻击战,打得相当残烈。阵地经常是,白天被敌人分割,晚上又被我夺回。
2连各排、班,在连队统一指挥下,利用夜晚,强力反击被敌人夺去的阵地,经常这样和敌人反复搏杀。
在主峰西南方向最前沿的1班,和敌人反复争夺阵地,自己的弹药打完了就用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消灭敌人,共歼敌80余名,班长李广3次负伤不下火线,坚持带领全班战斗。
坚守阵地的5班和7班,与敌人1个营战斗,歼灭敌人90余名,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和铁镐与敌人拼杀,最后全部牺牲在阵地上。
在主峰东南方向最前沿,由8班坚守,该班被敌人1个营包围,班长张胜坤带领全班与敌人激战了一天,战士吴布伦抱住冲上来的敌人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持战斗,用生命和鲜血守住了阵地。
排长
一级战斗英雄王兆才,时任2排副排长,作战英勇顽强,战斗经验丰富,鸡雄山战斗打的最艰苦的时候,他和1个轻伤员、1个重伤员坚守主峰阵地,他一个人顶几个人,反复用轻机枪、冲锋机、步枪杀伤敌人,并用手榴弹阻击敌群冲锋。敌人近了用刺刀拼杀,将敌人击退救次。炮火把他埋在土下,抖掉身上泥土继续战斗;被炮火震晕了,醒过来继续战斗。
英雄战士的大无畏气质,震撼了敌人,守住了阵地。
父亲写道,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鸡雄山发起数次进攻,山上工事基本被摧毁,山峰标高下降了
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守住阵地,是多么的艰辛,是战士们付出了多少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战后,2连仅剩余十余人。
在战场上,许多志願军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坚决打击侵略者,付出生命和鲜血在所不辞。
人民日报记者陆朝其等2位记者,赴朝鲜前线采访了三赴鸡雄山的父亲,以《红石山》为题报道了鸡雄山战斗的残烈和2连的英雄事迹。
战斗最激烈的那一天。
按照分工,父亲来到1营指挥所。营指挥所位于一个人工开挖的山洞里,敌人的炮弹不时落在山洞上面,洞内不时有石块震落下来,洞顶仿佛随时都要塌落下来,但指挥所内无人顾及这些。父亲和营长张立雨、教导员袁继贵一起紧张的研究战情以及部队的打法。
据2连报告,敌人已从三个方向包围了鸡雄山主峰,主峰上只有不足一个班的兵力了,情况万分危急。张营长想用营予备队去增援,但又担心敌人炮火太猛,派兵增援恐怕伤亡太大,而达不到增援目的。父亲同意张营长分折,决定由2连组织好自身力量阻击敌人。
由于,情况严重,父亲不顾营长教导员阻挡,决定去2连阵地看看,营长、教导员坐镇指挥。
父亲来到鸡雄山西北角,看到山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了整个山头,什么也看不清楚。只见有三三两两的伤员下来,有的是担架抬下来的。
父亲的位置距主峰只有几百来远,敌人炮火封锁很严,父亲很难突破火力网上山的。此时父亲想到,如果派部队去增援,在敌强大的火力下,只能当成”活靶子”,根本去不了主峰,父亲觉着不派予备队是对的,否则会带来更大伤亡。
过了一会,又下来了七八个战士,有的已经受伤。据他们说,阵地已被敌人分割成数块,相互间已无法联系,主峰可能已被敌人占领。父亲想到主峰的重要性,阵地绝不能丢失。在隆隆的炮声中,父亲对这些战作了简单动员,战士们意气风发,有位副班长带着几位战士冒着炮火重新返回阵地。他们回去后和其他战友,乘敌立足未稳,重新夺回了主峰,一直坚持到天黑增援部队到达。
鸡雄山激战至29日,达到迟缓敌人进攻、大量杀伤敌人的目的。2连圆满完成阻未任务,奉命撤出鸡雄山。
特别能战斗的炊事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连守住鸡雄山,炊事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鸡雄山战斗的日日夜夜,炊事班为保障全连生活,付出了千辛万苦,做出了突出成绩。
从后勤领到的炒面发霉了,他们用锅反复炒,以减轻霉味。炒面供不上,就上山挖野菜,用野菜炒、拌、炖,做出不同口味的饭菜来。
他们在一个小山洞里支了几口锅,终日忙碌,有的实在困了,就在灶边睡一会,起来再干。一天3顿饭,炊事班冒着枪林弹雨送到阵地上。有一次副班长去送饭,在路上腿部受伤,他流着血瘸着腿坚持把饭送到,让战士们吃饱饭打敌人。
他们不仅是炊事员,也是战斗员。战斗打的最激烈时,他们也参加了战斗。
有次,炊事班去送午饭,听说主峰西南角的山头,被敌人占领了,他们二话不说,和担架班的几位战士,还有几个轻伤员组成战斗小组,在炊事班长的带领下,拿起武器冲上山头,在连队支援下,消灭了敌人,夺回了阵地,活捉了3个俘虏,受到全连同志赞扬。
炊事班战后被评为模范炊事班。
一个战斗自觉性很高的连队。
在一个夜里阴沉的看不到一个星星的夜晚,9连奉命去鸡雄山增援2连。
连队出发不久,就遭到敌人火力封锁,一路上枪林弹雨,硝烟四起,特别是抵近鸡雄山时,敌人炮火更密集更猛烈了,此时,连长不幸牺牲,许多战士牺牲负伤,和上级的联系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坚定自觉的执行作战命令尤为重要,指导员按照作战予案,坚定带领余下的40多人,勇敢果断的冲上山峰,打退敌人进攻,保住了阵地,达到增援目的。
父亲写道,9连是团的主力连队之一,一向是执行艰巨任务的,每完都能出色完成任务。9连之所以有强盛的战斗力,在于连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自觉性。
团结互助打击敌人。
2连是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他们不仅在内部团结互助,而且和兄弟部队团结互助,形成战斗力。
2连8班与20军175团1营1连6班,作战阵地相距仅
8班听说6班由于敌人火力封锁断了炊,全班凑出十几斤炒面,副班长张胜坤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炒面送给6班。6班的同志说,你们班和我们班就像亲兄弟一样,我们只有用好好打仗来报答你们。
敌人进攻6班,8班就用火力支援6班。敌人进攻8班,6班就来支援8班。这2个班相互支持,互相鼓劲,共同打击敌人,圆满完成任务。
开展了群众性的宣传鼓动工作。
群众性宣传鼓动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也是鼓舞士气,形成战斗力的法宝。
在坚守鸡雄山的战斗中,那个班打的好,其他班就来鼓劲;那个战士打的好,其他战士就来称赞。不仅有精神鼓励,还有物质鼓励。炊事班收藏了不少“战利品”,那个班打的漂亮,炊事班就加上两个好菜,带点罐头、香烟送去,这之中代表了全连的贺愿。其他战斗班会派代表来取经、慰问。父亲说,这种群众性的鼓动工作,言简意赅,简要明了,比用空泛的大道理去说服管用,实践证明,战场条件下,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能形成和保持不怕困难不怕疲劳的战斗作风,助推战斗力的形成。
拖不垮打不烂的基层战斗组织。
步兵班是最基层的战斗单位,在战斗中,经常是一个班伤亡很大,急需补充。在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连队一般以排为单位,有时打破排的界限,重新组合,形成建制班。
2连2排副排长王兆才,利用战斗间隙,将3、5、7班的7个人组成一个班,明确正副班长,形成新的建制,继续战斗。
父亲认为,在战场条件下,随时调整战斗单位,边打边调,边调边打,利于新生战斗力的生成。
去鸡雄山慰问2连。
在鸡雄山战斗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刻,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杨恭陶(曾任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代表军首长去看望2连。
这天晚上,父亲等人从北坡爬上鸡雄山,因为父亲和通讯员路熟,避开敌炮火后,带上杨副部长顺利到达2连指挥所。
2连连长韩西角、指导员张增吉向杨副部长汇报了战斗情况,杨副部长谈了意见并转达了军首长的慰问。之后,父亲和杨副部长想去班排看看,被连长指导员坚决制止。父亲考虑到杨副部长安全问题,劝说杨副部长乘夜黑返回了团指挥所。
此时天已大亮,劳累了一夜,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招待杨副部长,父亲和警卫员小伊去河沟采了一捆野菜,做好,杨副部长吃的挺满意的,饭后回军部了。
在战场上喝上祖国的茶水。
朝鲜战场上,条件十分艰苦,饭都经常吃不上吃不饱,可是有一次却喝上了茶水。父亲讲,有一次26军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曾任福州军区副政委),召集3个团政治处主任开会,当时只有2个水杯,曹主任自己带来的茶叶,只能泡了2杯,大家轮流喝着茶开完了会。
父亲说,好长时间没有喝茶了,在硝烟四起的朝鲜战场上,喝上祖国的茶水,那个香呀至今回味无穷,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不会忘记的一天
父亲回忆道,战斗打的很激烈的一天,为了解部队情况,父亲和组织股长等人去五圣山前沿阵地,途中遇见牺牲的2营副教导员冯照著,父亲揭开盖在担架上的白布,瞻仰了他的遗容。
冯教导员是山东章丘人,解放战争时曾任2连指导员。此间,父亲就在2连,就连队支部建设工作试点一个多月,得到冯照著工作上的全力支持,试点获得成功,得到上级肯定。由此父亲和冯照著结下了战友情谊,父亲为失去这样的优秀战友感到悲痛,非常难过,这一天让父亲永远不会忘记。
1969年,当父亲得知他的家乡政府还不确定他在朝鲜牺牲时,父亲把冯照著的一张相片附上,并写了一封信给当地政府,这才解决了其家庭的烈属待遇问题,了确了父亲的一个心愿,让烈士也安心了。
难忘的"八一”建军节。
这一天,天气晴朗,父亲早早从潮湿阴暗的地堡里走出来,来到树林下的小草棚子里翻阅材料,伴随着林风吹来,身上格外凉爽,父亲实在不是愿意离开这里。
如果是平常,敌机不断来袭挠,父亲就要不断的跑回地堡防空。今天敌机没有来,敌人也要“休息”呀。还有,那个住了大半年的地堡,有条渗水线,地堡里总是潮乎乎的,父亲直到现在腰腿寒,大概就是在那里住久了留下来的后遗症。
父亲在林树下的草棚子里工作着,警卫员小伊来送开水,告诉父亲说是今天“八一”节,中午团领导会餐,在参谋长的地堡里。
今天“八一”建军节,父亲停下工作陷入了沉思,入朝作战以来,战场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难,但志願军将士个个精神振奋,英勇顽强,奋勇杀敌。主要是从建军起,我军就坚持党领导军队,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提升部队的思想觉悟,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传家宝,靠着政治工作的优势,我们用劣势装备,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就在中国人民重建家园的时候,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侵占宝岛台湾。我们只有拿起武器,抗美援朝,打败美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保住胜利果实,这是全国人民的意志,也是全体志願军将士的决心。
父亲回忆着,入朝作战非常艰苦,我们的战士不怕艰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他们伴随着"向前,向前”和”雄纠纠,气昂昂"这些嘹亮的军歌奔赴战场杀敌立功。从我军诞生一一南昌起义那天起,我们的军队就同艰难困苦打交道,是从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实践证明,这支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除了我们党领导的这支军队,那里还有这样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军队?
“开饭了”,小伊把父亲的思绪打断了,在参谋长的地堡里,就着罐头炒野菜,用水代酒,几位团领导共庆八一建军节,有的说饭菜简单了些,政委张西政说,回国以后过“八一”,我请你们吃辣子鸡。
这个建军纪念日过的非常简朴但很有意义,让父亲记住了这一天。
从炮火下舍生救出战友。
父亲回忆道,有一天,229团政治处主任王立升(曾任46军政委),231团政治处主任齐敬忠(曾任内长山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和时任230团政治处主任一起去师部开会。快到师指挥所附近时,敌人用炮火封锁了路口。三位政治处主任坐在炮火射程外休息,眼见着炮弹一发接一发落下,不见消停,父亲怕耽误开会,似开玩笑的说:"我们冲过去吧”。
父亲等3人拉开了距离,向炮火封锁区跑去,父亲跑在最前边,他俩在后,乘敌炮弹未落之际,父亲和王主任飞快跑到爆炸区外。此时,父亲想起齐主任腰部受过伤,可能跑不快,父亲回头一看,果断齐主任跑的很慢,一发发炮弹落在周边,突然一颗炮弹爆炸后,齐主任倒下了,父亲知道不好,迅速返回,见到齐主任脚上流血了,父亲二话不说,背起齐主任就跑,冒着炮火一气跑了一里多路,拐过一个山角,到达安全地带。放下齐主任,父亲松了口气。齐主任比父亲高出不少,父亲也不知道怎么背起他跑这么远的。
在师指,魏伯亭政委十分关切齐主任的伤情,并责怪父亲等人,等敌人炮火少了再来就好了。
父亲于个人生死不顾,在炮火下救出战友,齐主任一直感谢始终不忘父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不吃朝鲜老百姓一个桃子。
部队入朝时就提出了,要尊重朝鲜劳动党和人民政府,爱护朝鲜人民,爱护朝鲜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部队出国作战,和在国内一样,自觉遵守群众纪律,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上所里村村北有一片桃园,正是丰收的季节,又大又肥又甜的桃子爬满枝头,桃香弥漫了桃园四周。村里的群众因为战争大多逃难了,桃园主人也不知去往何处了?
230团1、3营就驻扎在桃园附近,许多战士经常往返于此,但没有一个去摘桃的。有一次,桃园主人回来,看见志願军这么多人住在这里,桃子却一个不少的还在树上,非常震惊和感动,挑了两筐好桃送到部队,被部队谢绝了,主人感动的说:“没见过这么守纪律爱护人民的军队"。
志願军不吃朝鲜一个桃子,如同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用解放军不吃锦州一个苹果的事例,作为党风建设的典范一样。人民军队走到那里,无论国内国外,都是遵守纪律的典范。
支持帮助志願军的朝鲜群众。
梅会里位于金华西北,是个大村庄,也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去上甘岭的必经之路。
由于,敌机经常袭挠,村里房屋基本毁坏,田地荒芜,一片凋零,躲在四周山里的朝鲜群众,偶尔会回来种点庄稼什么的。
战争给群众的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处在困境中的朝鲜群众,十分热爱、支持、帮助志願军。
有的群众在志願军路过的地方,靠近路边,架上锅烧上开水,见到路过的志願军,主动上前打个招呼,送上开水。美机来袭挠,他们就躲一下,敌机走了照样烧水,成了打不烂的”后勤"点。
父亲说,部队在这里打阻击一年了,这些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如一支持志願军,朝鲜人民对志願军的深情厚意,让父亲和部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胜利后的慰问。
每当部队打了胜仗,当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来到部队进行慰问和祝贺。
鸡雄山战斗结束后,
父亲想,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带来这么珍贵的礼物,这是朝鲜人民对志願军的寄托和希望,只有多打胜仗来报答朝鲜人民的厚爱。
十一、完成任务,胜利回国。
中国人民志願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5次攻势作战与长期坚守防御,终于把美国军队及仆从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并在这一线巩固了阵地,形成了对峙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朝鲜战争局势,迫使美军停止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开始接受停战谈判。
在这种形势下,77师奉命移交阵地给兄弟部队,撤至德川地区集结待命。尔后回国,进至山东周村地区休整。
移交阵地,将防务移交兄弟部队。
1952年3月下旬,77师接到上级命令,将防务任务移交给15军29师、45师,撤至德川地区集结待命。
告别朝鲜,凯旋回国。
部队稍事休息后,由安东宫岛站登车,
乘火车经2天运行,于22日到达山东周村地区。部队告别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带着胜利完成抗美援朝任务的答卷,意气风发的凯旋而归。
26军召开第二届英模代表大会。
26军77师从1950年11月入朝至1952年6月奉命回国,期间经历了三次大的战役,父亲都亲自参加了。
入朝作战,77师涌现出一大批战斗模范单位和英雄个人,荣获集体单位荣誉称号的有:230团2连一一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荣获一级人民英雄称号的有:230团2连排长王兆才、231团侦察连班长刘庆亮、师侦察连连长陈德忠。荣立特等功者16名,一等功者338名,二等功者781名,三等功者5954名(父亲荣立等功)。并有11个连、10个排、30个班、19个战斗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功。
26军于
作为230团政治处主任的父亲,为大会准备了材料,亲自撰写了230团2连鸡雄山阻击战的英雄事迹材料。
在《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走出的父亲》即将收笔时,我想起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想起了我的母亲。
魏巍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之所以有段时间无人不晓,是因为歌颂了英雄的志願军战士,"深深的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我的母亲,也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在77师直属队做文化工作,但战争的危险也时常伴随着母亲,母亲和父亲一样,也是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战士。
我的父母,和千千万万个志願军战士一样,都是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人,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口述、笔录整理,初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