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东广播电视台策划研究室原负责人、高级记者孙玉平
孙玉平,男,汉族,194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12月退休,山东电视台策划研究室原负责人、高级记者,现任山东纪录片协会会长、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艺委会主任,曾获“中国纪录片特殊贡献奖”,省级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黄河入海的山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9年,《老干部之家》杂志封面人物、山东电视台退休干部孙玉平同志,学习领会了总书记指示后,作为具有51年党龄的退伍军人,他敏锐地意识到,振兴黄河流域,复兴中华民族,这是千载难逢的国家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决心倾尽余力发挥作用。恰逢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艺术委员会筹建,有关领导邀请孙玉平同志出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因年老体弱难当重任,但反复相邀盛情难却。为了组建艺委会,他数百次打电话、发微信和短信,经半年多的努力,硬凭几十年广交朋友的影响力,聚募了山东沿黄省市县(市、区、公司)媒体、艺术圈21家单位会员,32名专业会员,组成了唱响黄河大合唱“联合舰队”。
2020年6月20日,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成立,孙玉平同志从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杰手里接过了艺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使命在肩,不负众望。孙玉平同志亮出50多年的新闻经验优势,就像当年600多次登上泰山拍纪录片一样,全身心扑向黄河。他穷其半个世纪的影视积累,征集了山东黄河流域9市25个县区主流媒体54项10万多字宣传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选题计划。他又查阅了30多万字资料,反复研判、八易其稿,写成12篇44集10000多字的系列文化项目《黄河入海流》可行性报告和系列丛书等总体策划方案。目标定位:创作一座黄河文化的知识宝库,一轴人世百态的风情长卷,一块黄河儿女的创业丰碑,一部流传百世的红色经典。领导和专家看了都说好,盛赞:“《黄河入海流》符合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属于山东乃至全国黄河流域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开创性破题之举,势在必行。”
为此成果,孙玉平同志请教了40多位资深专家,苦熬了100多个日日夜夜。有很长时间,他因劳累过度,焦虑、头晕恍惚、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大汗淋漓,夜间吃两次药,凌晨两三点还不能入睡……医检发现,他患了植物神经紊乱、动脉硬化、肺气肿、心肌缺血等病。医嘱静养,严防突发大病。好友也都劝他:“您超乎常人的精神和百倍付出,已铸就他人一生难以获得的辉煌,获得多项省以上荣誉和中国电视界最高奖,享受国务院津贴。74岁了,别再拼命了!”他已别无所求。可几十年开惯了超载车、夜车,一干事就刹不住车。
2020年8月,孙玉平同志作为优秀党员带病在济南组织了大型文化项目《黄河入海流》研讨论证会。省直和山东黄河流域各市县相关领导及广电报刊、文旅、高校、企事业、新闻出版、诗词书画等专家学者19个单位34人参加。他对沿黄市县提交的创意选题逐一梳理分析阐释点评,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等。他强调主流媒体要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晚干不如早干,小干不如大干,单独干不如联合干。近2个小时,他讲得热血沸腾浑身冒虚汗,吃了药躺了半小时才把会开完。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与会者群情激昂,都愿大干一场。晚上,他躺在床上组织不同部门的5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以确保项目运行。现在,有的市县已见成效。
2020年10月,孙玉平同志应征“人民建议”向省里提交了《关于将建设山东黄河齐鲁文化发展示范区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他还应邀参加了“我来讲党课”,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