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微信上退伍老兵书法家王兰亮作品获全国行业庆祝党百年华诞征集二等奖消息,两天来至
1965年出生的王兰亮,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师承中国著名书法家岳石、顾亚龙,从唐楷入手,对柳体、颜体、欧体、褚体等碑帖进行了反复地临摹,刻苦砥砺,勤奋不辍,得到多位知名书法家指点,尤擅楷书、行草等;近年来先后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发表书作,其作品先后荣获首届中韩孔子文化书法展金奖、庆祝党的十八大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三等奖、中国书画家三六五作品展银奖;入展山东省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开幕展;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泰山碑”书画大赛铜奖,入编《纪念张伯驹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和国宝展作品集》,多幅作品被人民艺术家协会、各艺术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王先生的书法刚柔相济,天然质朴,有坚拔的骨骼,俊美的轮廓和丰满的品貌,有疏密,有揖让,有动势,有跌宕,如翩翩舞姿,串串音符,不仅能见其态,还能闻其声,让人叹为观止。
王兰亮说,书法练习,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通过用笔结构,章法以及书写的内容,来寄托书者的情感与思想。一幅书法作品中包含着动与静,刚与柔,舒与敛,虚与实等阴阳对立的统一。写字不仅要追求字体外形的美观,更要追求内涵的美满。写字时要“心手达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到作品中去,使得观赏者可通过书法作品,看到书者的精神境界,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书者的性情、内涵与情感变化。字是练出来的,但书法不是,书法是书法家用学习与领悟得来的道行,是生活的用心潜入,超然脱俗的心灵表象,所以字求漂亮,书法却求精神。书法要注入,生活的注入,性情的注入以及信息交流的注入。注入了这些元素的书法就是血肉之躯,是立起来的鲜活生命。好茶味淡,喝起来不涩;好书法其实味亦淡。老话云“书品即人品”,书家淡泊,不求闻达,其书表现出来的是不媚,不求,气定神闲,云淡天高之景致跃然纸上。书品,人品,一脉相承。
美好的书法缘于书者的技巧与性灵。王兰亮兴之所至悬笔蘸墨后,在洁白的宣纸上挥出原始、纯粹、跳跃的线条,笔握手中,心在律动,情在起伏,线条便产生顺与逆、流与驻、润与燥、疾与涩、直与旋、相与背等不同情感的境界。“形其哀乐、达其情性”的艺术品跃然纸上,使人悦目、慰藉、思考、震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王老师生活经历与书法造诣的真实写照。如他说,书法很枯燥,一笔一墨一纸一砚,除了白是黑,除了黑是白,用笔千古不易,有人望而却步,浅尝辄止;书法又很丰富,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正草继篆隶,苏黄复米蔡,结字因人而异,有人乐而忘返,孜孜终日。他信“书者,舒也”之说。雅兴忽来,香豆下酒,挥毫泼墨,幸福人生!
王兰亮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对中国古典文学潜心研读,从中悟出很多对生活真谛的感悟。文化的涵养让他胸中万壑尽显笔端,他的金刚经体古拙沉静又遒劲矫然;行草书如流苏悬羽又似龙腾于川。透过他的书法作品,我们能看到他体内那种俊逸的风骨与坚韧的人文精神,一种自然、本质的书写与心性之韵的流淌。他的作品,每一幅都凝聚着他的心绪意念与审美理想的巧妙结合,在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同时,无形中也陶冶了观者的思想与情操并赋予一种向上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