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算来,我离开军队已经31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由学校到军队,再由军队到地方,大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当年,我们这些从军者,在部队能干多久,能干到什么职务?真是无法估测。如果幸运,少数人干到师团,按服役条例,50至55岁之前就要退休。这个年龄段,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好时候,如果在能干事的年龄退下来,闲着无事,还不如去地方上多干上几年。有些战友,有的40岁出头就从部队退下来,在家闲得慌,出去找事干,因为没有业务,没有技术,找到物业、保安岗位也干,之中不乏营团职干部。
面对现实,我想趁年轻早些去地方吧。但前提是要加强学习,拿到正规大专以上学历。我高中一毕业就去当兵了,这个高中文凭,是在“文革”中拿到的,没有真金白银,含金量低。当时在烟台一中上学时,连个正规课本都没有,教材是油印的。上学期间,每年还要拿出几个月,去学工学农学军。正值获取知识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了。1977年恢复高考,我认真作了参加高考的准备,但事后听说,现役军人不能参加地方高考,让我求学的心凉了。“文革”结束后,部队大力开展学习文化活动,我参加了一些学习,但不系统不正规,一直渴求去正规大学学习。还有,八十年代,部队一直风传要恢复授衔,授衔是一种荣誉,一种标志,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机会难得。所以,我始终抱有拿到正规学历和授衔以后,再考虑转业去地方的想法。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85年,济南军区与山东大学商定,从全军区部队中挑选一百名后备干部,参加成人高考寻取后上山东大学中文系。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高兴,山东大学是我向往的高等学院,能踏进山大校门,是莫大的期盼。我是幸运者,单位确定让我去山大学习。1985年,我从分部政治部秘书科副科长岗位上离职,到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了两年。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了两年,许多教授给我们授课,看了不少名著,受益匪浅。
1987年7月毕业后回到分部机关,我努力工作,写了不少政工材料,有的获得军区后勤部奖励。不久,组织上提升我为分部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副团级)。尔后,中央军委决定在1988年的
作者于1988年
授衔以后,说实话,我没有再多的想法了,也不再对自己在军队里作任何打算了。
1988年年底,我调离分部去济南某单位工作,临走前向时任分部的一些领导告别,部长、政治部主任等领导,劝说我不要着急走。政委直接了当劝我,马上会安排我到某团单位任政委,分部管辖近20个团单位,让我去团单位任正职并不难。但此时我没有多想什么,对再上一职也没有多想。于是,谢谢领导的好意,离开了近20年的莱阳军营,调到济南,因为家人在济南。
虽然离开了莱阳济南军区后勤十分部,但毕竞在这方热土上从军,工作生活近20年,至今,时常想念分部对我的培养教育,感谢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战友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性格决定命运,由于有了转业想法,于是在1990年,我在济南的一个部队单位作出了转业决定,结束军旅生涯,去地方“闯荡”了。
1989年,此时,已经在向往、期待去地方工作了。当时,我对地方工作,地方单位没有什么概念,党委政府各部门工作、业务、职能等,全然不知。只是听别人说,进省直单位比市直单位好。当时只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进省直单位。那个年代,进省直的要求是,军转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不过45岁。当时我学历够了,年铃30多岁,符合条件。那一年,省军转办没有实行计划安置,而是采取双向选择办法,让军转干部自己去找单位,单位认可即成。我带着在部队的工作成果,即在部队写得一摞材料,找到山东省农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我记得很清楚,他对我说,干农业要不怕吃苦,要经常下乡,调研、了解情况,当好领导参谋。在省直机关,能写能说能想能干才能立住。我向他表示,我当过兵,不怕吃苦,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接着,他向我点头默许。下半年,我接到转业接受单位通知,到山东省农业委员会报到,由此,我的人生开启了新的征程。可以说,转业去地方,也是一个无悔的选择。
人世演绎到半程,应该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
人生后半程,应该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期待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地方工作24年,得到不少有益的收获。见识长了,眼界开阔了,思维变化了。这么说吧,一生过来,一半在军队,一半在地方,地方上的人生阅历,部队是不可比拟的,或说是无法得到的,当然,如果没有从军经历,军人阅历也是无法得到的。离开军队转业来到地方,见识了未闻未见的一些东西,人生阅历仿佛增加了好几倍。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作者1991年冬于省政府大院前
1991年冬季的一天,下了一场大雪,我冒雪来上班,巧遇一位同事在拍雪景,印象中那个年代,冬季大雪并不多见,他热情地招呼我拍个雪景留念,于是留下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门前的留影。
1990年转业后,我被分配到山东省农业委员会,就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当时大院内有省政府办公厅、计委、经委、人事厅、科技厅等部门。一进大院,就有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大院内五星红旗飘扬,大门口武警战士站岗执勤,进出门要验查工作证(后来熟了不查了)。大院内有上千人,但有序安静,大家都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到了晚上,几栋办公楼内灯火通明,许多人挑灯夜战。有些省长办公室晚上也有灯光,也在加班。当时省政府有三位副省长,都四十多一点,年轻有为。因为工作,我陪委领导多次去分管农业的省长办公室,请示汇报工作。省领导待人和蔼,才思敏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那年代,大家都在为山东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工作,山东九十年代发展较快,GDP一度曾超过广东、江苏,我们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所以,在省政府大院里工作十年,尽管有顺利也有挫折,但总体上充满自信和快乐。
转业后正式上班前,按照省军转办要求,军转干部要到山东省军转培训中心学习3个月。所学内容,是在地方工作的知识,和军队完全不一样了,让我产生了新的求知欲望,渴望学到在地方工作的知识。学习期间,结识了不少分配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军转干部,大家喜气洋洋的,对到新单位工作充满信心。
学习结束后,我怀着憧憬和期待,来到省农委上班了。这个部门刚刚有省委农工部改为省农委,一百人出头,三四十多岁以上的干部居多,我三十多岁,不算老也不年轻,刚开始,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有几个,凤毛麟角,后来,每年都进来一批大学生,大学生干部越来越多,后来,除军转干部,基本上都是大学生,干部队伍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委大多人一直从事农业工作,情况熟业务通。农委主要职能是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在农委工作,我们经常和水利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厅、农机局、畜牧局等单位联系,要情况要数据,汇总后上报省委、省政府。在农委,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情况,出思路出主意出政策,为省委省府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当时省计划委员会、省经济委员会、省农业委员会,号称“三大委”,曾几何时,都有副省长兼任这三个委员会主任职务。农委是农口的综合部门,顶盛期间管理林业、渔业等部门的人财物,“权大位重。”
我到地方后,第一个处室是农委调研室,该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农村改革、农村政策等相关工作,比较宏观。
作者在农委调研室办公
和在部队工作的区别是,工作性质、内容、范围、层次、思路、眼界完全不一样了。主任满腹学问,大笔杆子,写材料的高手、快手,副主任也很有才气,写材料的高手,且硬笔、软笔写得很捧。处里有四位大学生,他们聪明能干,专业知识强。还有两位年近60岁的老同志,工作经验相当丰富。和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印象较深的是,到农委不久,陪同调研室主任去云南参加了国务院农业产业化会议。第一次参加国家层面的会议,让我大开眼界。
1991年,我接受重任,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中国农业全书山东卷》编篡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和农业部相关单位以及省领导、省直30多个相关厅局委打交道,让我初步了解地方工作程序、流程、特点等,了解全省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九十年代,山东农业结构、规模、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首先是诸城贸工农一体化产生,让我们看到农村改革的方向,随之,我们大力研究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山东各地涌现出许多典型,我们加以总结提练。
那个年代,一度出现过全国农业看山东的景像。外省农业部门纷纷前来考察,较多的是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区,我陪同外省考察团下去考察有不少次,也亲历现场学习观摩。当然,我们也出省考察,比如去广东、深圳和江苏、浙江等省份。1992年我去广东,乘坐航空公司图154去的,这型飞机比较落后,噪音较大,让乘客提心吊胆的。
在调研室,我还从事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一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学农经的大学生干部和我一起负责这项工作,我们一起共事几年,合作得很愉快。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这是中央建立的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系统,专为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这项工作是直接在村和农户设立样本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社会经济各方面2000余项指标。我和同事们,经常到全省各地,深入到村、户,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当时,山东最富裕的村和最贫困的村,我都去看过,深感改革开放对农村带来的巨变,农村彻底脱贫任重道远。我们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成本、农村贫困等进行研究分析,形成报告上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反哺农业等,那时候我们酝酿相关政策,想农民所想,把农民对国家的期盼变为政策,怀着这种情怀,调研、思考、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今天看,这些几十年前研究的课题,全部变为政策落地,让农民得到实惠,农业得到大发展。
1993年,我去科技处任副处长,这对一名军转干部来讲,“官复原职”挺快的了,也知足了。我主要负责农民体协和其他工作。几年来,和一位学体育的大学生干部,组织农民体协工作,他热情高干劲足,是个得力助手。我们多次往返北京、上海等地,带队参加全国农运会,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和各省代表,到过中南海,受到时任副总理田纪云等领导同志接见。第一次来到中南海,心中特别仰慕,这里曾经是毛主席、周总理办公、生活的地方。
建国45周年成就展
作者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演出
1994年,我和同事们在北京完成国家交办的八省市建国45周年展览后,
1996年,国务院在广东召开六省粮食规模经营工作会议,我陪同有关领导同志参会。分管农业的国务委员陈俊生到会,我们参会人员,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一起探讨发展粮食生产的经营模式、政策措施等问题,让我颇有收获。
1997年,我到农村基层处工作,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经常要到全省各地调研农村合作经济建设发展情况,这种合作摸式,和人民公社完全不同,比"单干"更有力量和效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我们为省政府起草推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召开全省现场会,请省长到会讲话,大力推开这项工作。
还有,山东农村于1984年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有序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农村小康是啥样子?我们和省统计局反复研究制订农村小康标准,每年到一批县市区查验小康工作,整体推进全省农村小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