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母亲
战火中的文艺兵
妈妈赵秀珍对我说,26军入朝前,军里有文工团,各师都有文工队。妈妈和一些从上海入伍的青年男女,分配在77师文工队。1950年10月,26军奉命解除攻台任务,77师于同年11月16日从临江进入朝鲜,妈妈和77师文工队战友也做好随时入朝的准备。
1、接到赴朝演出的命令
1950年11月19日,妈妈所在的77师文工队接到了入朝演出的命令。她和战友们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排练之中。文工队在上海原大场飞机场营房附近一座原国民党建的碉堡下,在此排演了《刘胡兰》《劳军秧歌)等节目。很快,妈妈和文工队员们穿上了下发的志愿军服装。妈妈说,入朝详细时间记不准了,大概是1950年12月底或1951年1月初,妈妈和77师文工队带着准备好的演出任务,“马不停蹄”奔赴朝鲜。
2、寒冷的天气冻得睡不着觉
入朝后,文工队来到上甘岭北边的一个阵地,和男兵一起挖地洞、构筑碉堡、上山割草。然后,她们在真莱洞住扎了下来。妈妈说,77师文工队住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堡,地下铺的是草,照明用的是煤油灯。每天晚上睡觉时,伴随他们的是,耳边响着枪炮声和美军飞机炸弹声。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下,他们没有棉被盖,只好把棉裤脱到漆盖处,把脚捂上御寒,穿着棉衣躺在草上保暖,然后身上再盖上大衣。当时的条件下,就是这样保暖。文工队里,不少战友的手和脚,冻得像烂苹果似的。还有不少人患了关节炎和妇科病。因为天气异常寒冷,许多人冻的睡不好觉,文工队全部都患有失眠症。
3、因地制宜搞好演出
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战斗文艺。文工队在朝鲜的任务,主要是为兵服务,为部队演出,鼓舞士气,提升部队战斗力。
“到一线去,到战壕中去,到火热的战士生活中去。”抗美援朝一开始,这成为了妈妈和文工队战友最响亮的口号。当年,妈妈和77师文工队在战场的“大舞台”上,这支文艺轻骑兵穿行于战火纷飞的崇山峻岭,活跃在中美鏖战的战地火线,行走在志愿军各部的驻地之间。不论是阵地前沿还是狭窄坑道,无论是行军路上还是在战斗间隙,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战地文艺,哪里有部队官兵哪里就有文艺战士的光荣足迹。由于战事频繁,志愿军77师官兵们轮换休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相对安宁的后方,临时休整。文工队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搞好演出。有时候,演出时的观众只有二三名战士,最多也不过一个连队。但不管观众人有多少,妈妈和文工队战友们,尽心尽力为战士们演好节目。为了让节目更接地气,鼓舞士气,给战士们送去欢乐。文工队把战场上的战斗英雄事迹或好人好事,及时编成节目,利用快板书、诗歌朗诵等形式,搬上舞台演出,让战士们看到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妈妈和战友们回忆,战地演出,没有固定的场地,部队就集结到文工队驻地附近山坡的一片树林里。文工队员们凭借树丛中的有利地形,在两棵树之间系上一根绳子,再把几件“雨天当雨衣、晚上作床单”的雨披挂到绳子上。这就是个简易舞台,后幕有了,戏台也就搭成了。妈妈说,文工队的演出规模大小不一,根据战地情况灵活决定。人多时,在山坡上挖出几平方米的土台,挂上两块挡雨用的方形雨布做天幕。每个人都带着这种雨布,随时拿来用做这种简易的舞台,既无灯光,也无音响设备,但并不影响演出效果。有时天上下着小雨,也坚持到阵地演出。与此同时,队员们根据其扮演的角色需要,穿上演出服。女队员的长辫子盘起来放到帽子里,或找块白布,将辫子扎起来,打上一个美丽的蝴蝶结,穿上专供演出时用的新胶鞋,用废旧报纸卷成细棍,醮上黑色油彩画眉,脸腮上涂抹些胭脂。战场上的演出准备,整个过程也不过几分钟工夫。一般演出,妈妈和战友们带上全部的乐器:一把小手风琴、一把提琴、两把二胡、一套锣鼓,就上场了。演出的节目,一般是《劳军秧歌》,让官兵们开怀大笑。《刘胡兰》,叫官兵们热血沸腾、士气高昂。听到演唱战士们的身边事,掌声此起彼伏。与之相伴的是四周震耳的炮声和枪声,天空中盘旋的敌机声。但是这些危险,并没有让妈妈和文工队战友们停止过任何演出。
4、艰苦的行军演出
妈妈和战友们说,要说最艰苦的演出当数“行军演出”。文工队员背上所需物品,跟随26军77师部队行军。一边走,一边演出。最多一天行军70多公里,滚动演出的场次达20多场。部队走到哪里,文工队紧跟到哪里。部队在前线打仗,文工队紧随其后。由于部队极度分散在各个山坳,妈妈和文工队,经常是一个排一个班的分散演出。妈妈和文工队员们,清晨起来就化装,吃了早饭就出发,走一路演一路,一天要演六七场。到了晚上演出,既没灯光照明,又怕暴露目光遭空袭。战士们有的是办法,在左右台角点燃两支蜡烛照明,观看文艺演出。听到防空枪声,立即吹灭,摸黑继续演出。妈妈说,现在回想,朝鲜战场上的战地演出别有一番情趣。而文工队伴奏的乐器,更是与众不同。锣碎鼓受潮敲不响,妈妈和文工队员就地取材,用脸盆、炒面箱代替,一样能打出有节奏的乐曲。有快板诗为证:“我的二胡三国造,多来咪发声音巧,脑袋本是美国造,罐头筒把窟窿掏,朝鲜木料来做腰,祖国丝弦绕二道,克服困难想办法,为兵服务刮刮叫。”
5、还要完成其他任务
妈妈说,在后方仅为部队官兵演出这件事,还不算累。文工队除了完成演出任务,还有更艰苦的任务,让文工队员去完成。前线部队需要粮食,妈妈和文工队战友们每天负责为前线官兵运送粮食。这些女兵背上20斤重的粮袋,送到相距3公里的前线。途中,要越过一道封锁线,遇到敌机轰炸是常有的事,有不少队员负了伤。另一项任务是去护理伤病员,洗衣喂饭、端屎倒尿。妈妈的战友凌华,19岁的上海姑娘,因为表现出色,还荣立了二等功。
(老马根据母亲赵秀珍口述和有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