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兵在朝鲜的小故事
志愿军战士赵秀珍
1、参加护理伤员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敌人乘我军连续进攻、补给困难之机,向我军发动了大规模全线反击战。当我军主力北撤时,敌人采取“磁性战术”尾追我军,企图占领铁原、金化地区,同时,敌人还企图在元山登陆,实施南北夹击,切断我东西线联系。为粉碎敌人企图,阻止敌人进攻,我志愿军转入阵地坚守防御作战。1951年5月27日至1952年4月20日,志愿军26军奉命在鸡雄山、五圣山、松罗山、凤眉峰地区防御作战近一年,历时十个半月,进行了入朝后时间最长、最为激烈的战斗,即平(康)金(化)淮(阳)阻击战。期间,志愿军77师文工队接到上级命令,抽调部分队员去卫生所做护理工作。妈妈赵秀珍和许多战友表示,一定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坚决完成护理任务。在朝鲜战场上,部队官兵一般轻伤都不下火线,卫生所设在山沟里,伤病员大都是重伤员。残酷的战争使许多年轻战士致伤致残,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妈妈和许多文艺兵,当时都只有十来岁,个子矮、力气小,两人抬的担架,要三人或四人才能抬动。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让伤员再次受到伤害。在对伤员的护理过程中,碰到有的重伤员伤口溃疡,疼痛难忍在呻吟时,妈妈和文艺兵,一面为他们清洗伤口,一面讲一个笑话或者唱一首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妈妈和文艺兵为伤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鼓励他们战胜伤痛。妈妈和战友们对待伤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护理伤员,许受伤员深受感动,他们克服病痛,积极配合治疗,表示养好伤争取早日重返前线。
2、治好夜盲症
平金淮阻击战时,由于后勤保障跟不上,部队伙食很差,经常以炒面和野菜充饥,广大指战员普遍营养不良,患夜盲症的为数不少。妈妈说,文工队也有不少人患上夜盲症。为了防治夜盲症,志愿军总部从后方调来各种药品,其中以服用多种维生素效果比较好。许多文艺兵,当时就是服了多种维生素才恢复视力的。值得庆幸的是,文工队和部队在真莱洞驻扎的时间比较长,许多人患夜盲症期间,部队没有调防,没有夜行军。否则,夜行军夜盲症根本没有办法上路。由于部队重视,治疗及时,这些患夜肓症的文艺兵大都康复了。
3、惊险过河
妈妈回忆,他们在朝鲜行军时,一般都走公路,但有时候为了抄近路,也会翻山越岭走小路,不过就是要随时注意防空。夏天用树叶野草进行伪装,冬天把棉衣反穿进行伪装。行军的日子里,宿营地绝对要远离公路,因为目标很易暴露,遭到敌人袭击。妈妈的战友杨于涵回忆:“有一次行军结束,在走向宿营地时发生了一件使我难忘的事。那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宿营地选择在离公路较远的河对面,当我们来到河边时,只见河上架着一座有多处连接的独木桥,河里有一条约可容纳四五个人的小破船。我们文工队女同志多,胆子都比较小,队长决定男同志走桥,女同志乘船。有几个女同志就开始上船了,我对贾风雨说,这么多女同志靠这条小破船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河对面,我俩就商议决定不乘船而去走桥。刚上桥还不觉得怎样,可是走了一段就感觉有点心慌了,两腿开始打颤,怎么办?我们后面还有人跟着,决不能后退。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又传来一阵惊叫声,原来由于船上有洞,载人后水从洞中灌入,使船下沉。船上的战友都泡在了冰凉的水里,这滋味是可想而知的了。还好总算老天有眼,河水不是太深,要不然小命也要搭上了。因为水流很急,弄不好极有可能被水冲走。在这危急时刻船上竟然传来了歌声,“我们在火里不怕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这是四分队的陆彬在唱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文艺战士临危不惧的乐观主义精神。我和小贾被深深感染了,就壮着胆子走走爬爬,终于到达了河的彼岸。”
4、没有盐的日子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对于人们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了,几乎每天人们都离不开它,人人都能享受。可是谁能想象没有盐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妈妈告诉我,在朝鲜战场上经常吃不上盐,那个滋味不好受,那个日子很难过。朝鲜由于战争环境恶劣,再加上适逢雨季,运输更加困难,物资奇缺,供不上盐的日子并不少见。在断盐的日子里,妈妈和这些文艺兵们,一餐两餐还能混得过去,一天两天就难受了,一连好几天就更别说了。大家一到开饭时,就没有了食欲,一个个显得无精打采的,心中老想着什么时候能有盐吃,哪怕是一丁点儿也是好的。妈妈说,她们这些文艺兵曾吃过不放盐的黄豆,本来黄豆是一道很美的菜,可是没了盐就变了味,开始吃两口还可以,吃到后来就觉得有没滋没味的,再到后来看到黄豆就不想吃了。司务长想方设法从朝鲜老百姓那儿买来咸鱼,每次做菜时放上一小块,让菜带有一点咸味,这样,妈妈和文艺兵每天吃的菜都带一股鱼腥味,可是只要有一点咸味,哪还顾得上腥不腥呢。
(老马根据母东赵秀珍口述、相关资料整理2020.7.23/2022.6.2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