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胶东部队老同志,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为《宋澄纪念文集》题词。
历经多次精简整编之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至今还保留了三个起源于胶东的集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三十一集团军、第四十一集团军。另有武警第八十一师、空军航空兵第十四师(国防部命名的“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生前所在部队),以及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和武警第一二六师的部分团队也诞生于胶东半岛。这些英雄部队的历史起源,都是 1937 年 12 月 24 日,由中共胶东特委创建的第一支胶东人民抗日武装——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上图:1938年8月,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指挥部布告。(山西抗战博物馆藏)
宋澄同志是我党胶东抗日武装部队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是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政治委员。宋澄同志早年参加革命,1930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1933年7月,因叛徒出卖,宋澄同志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抓捕入狱,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下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宋澄同志是狱中地下党支部的负责人之一,他在特殊的环境下继续领导难友们与敌人作斗争。
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同年 10 月,日寇已进犯至黄河济南段的洛口,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怯敌畏战,山东各地国民党大小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局势岌岌可危。值此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站在民族救亡的最前列。中共北方局发出指示:“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农村发动群众搞抗日游击战争。” 经过我党的积极交涉,韩复榘迫于国共合作抗战的大形势,只得无条件释放包括宋澄、宋竹庭在内的一批共产党人。
全国抗战爆发之前,由于反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中共胶东各地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共产党员不是被捕,就是远走他乡避难,白色恐怖笼罩胶东,革命斗争陷入低潮。宋澄、宋竹庭等同志曾在胶东从事革命斗争,与当地革命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此时回到胶东,对于尽快恢复和发展我党在胶东各地的组织、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无疑是增添了重要的领导力量。宋澄等同志回到胶东后,立即与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取得联系,会同特委书记理琪和吕其恩、柳运光、林一山等同志,于 1937 年 12 月 24 日举行了著名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并以于得水同志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以下简称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于得水,政治委员宋澄。
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和第三军的成立极大的鼓舞了胶东人民的抗日信心和热情,胶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随即相继在牟平成立了第五大队,大队长王亮,政委宋竹庭;荣成成立了第八大队,大队长刘国柱,政委苗雨村;莱阳成立了第九大队,大队长庄国瑞(又名庄扶吾),政委沈阳(又名牛绍文);黄县(今龙口市)成立了第三大队,大队长李希孔;蓬莱成立了第三大队(与黄县起义队伍番号重合),大队长于仲淑,政治特派员于眉;即墨成立了第七大队,大队长兼政委袁超。
1938 年 2 月,在理琪、宋澄、林一山等同志率领下,第三军奇袭牟平城,摧毁了日寇刚刚扶持建立的伪政权,活捉了汉奸县长,缴枪 100 余支。在撤出牟平城后,理琪、宋澄、林一山等 20 余人被日寇包围于城郊的雷神庙,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击日寇的第一枪。在激战中,特委书记理琪、特务队长杜梓林等同志英勇牺牲,身负重伤的宋澄、林一山同志仍沉着指挥战斗,直至黄昏在友军的策应下成功突围。1938年 3 月,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宋澄同志任第三军政治委员。
1938 年 3 月 8 日,掖县抗日武装举行了玉皇顶起义,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以下简称第三支队)。同年 8 月 12 日,根据上级指示,第三支队编为第三军的4个营。1938 年 9 月 18 日,第三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以下简称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副司令员吴克华(同年 11 月任职),参谋长赵锡纯,政治部主任宋竹庭,副主任于眉。
1938 年 12 月,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宋澄同志任政治委员。
上图:八路军山纵第5支队布告(《大众报》1939年9月28日第2版)
1940年6月,宋澄同志调任山东纵队司令部科长。1941 年 1 月,宋澄同志因病在沂南病故,年仅 30 岁。
宋澄同志病故后,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为宋澄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兼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黎玉同志宣读悼词,高度评价了宋澄同志短暂而光荣的一生。
宋澄同志英年早逝,未能看到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但宋澄同志参与创建的胶东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抗日战争的锤炼和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编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一军)及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二十七军)、第十三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二军。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胶东子弟兵在东北、华东两大战略区的重大战役战斗中,勇担重任,敢于攻坚,不怕牺牲。尤其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决战中,胶东子弟兵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追如旋风,秋毫无犯,功勋卓著。据不完全统计,这四个军在革命战争时期歼敌达 75 万人之多,其中抗日战争歼敌 14.6 万余人,解放战争歼敌 58.5 万余人,抗美援朝战争歼敌 2.1 万余人。英雄的部队,英雄辈出。胶东子弟兵涌现出了 “潍县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英勇善战模范团”“守备英勇团” “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威震敌胆”炮兵团等全军著名的英雄集体和夏侯苏民、任常伦、刘奎基、魏来国、鲍仁川、程远茂、黄相和、刘坤、蔡萼等一大批战斗英雄,还有以迟浩田、张万年两位军委副主席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级将领。这些英勇善战的胶东子弟兵英雄团队,直至2016年军改之后的今天,依然完整保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序列中。
胶东子弟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源自创军之初中共胶东党组织坚强和正确的领导,以及胶东人民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也包含了宋澄等一批胶东早期的优秀共产党人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三十一集团军、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军史馆,都陈列着宋澄同志的照片和他的光辉业绩,宋澄同志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胶东子弟兵的后来人。
2015年8月24日,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宋澄烈士名列其中。
今天,我们追思宋澄同志光辉与坎坷的革命一生和卓越功绩,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受“左倾”错误和宗派主义的影响,一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受到不公正的错误处理,有的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导致党的组织和力量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永远缅怀胶东子弟兵的主要创建者和指挥者之一的宋澄烈士,宋澄烈士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永载史册!
写于2011年(原文刊于《宋澄纪念文集》)2022年9月29日修订
后记:2010 年 6 月,我因采访胶东老前辈、收集历史资料前往南京。通过周荣同志联系,我采访了抗战时期的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处副处长,已经89岁高龄的耿希晨老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临采访结束时,虽年近九旬,但思维敏捷的耿老对我谈起一件 70 年前的往事:
1941 年初,耿希晨还是一个 19 岁的八路军卫生员,他在孟良崮附近的大碾村(地名待核)一带看护 20 多个伤病员。在一个寒冷的夜里,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与另两个卫生员一起赶往大碾村以北约 5 华里的瓦庄(地名待核)抢救宋澄同志。当他们赶到瓦庄时,宋澄同志已经奄奄一息,处于休克状态(耿老现在认为,宋澄同志可能是患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引发腹膜炎)。由于当时毫无实施手术抢救的条件,宋澄同志遂于凌晨病逝。天亮后,耿希晨他们埋葬了宋澄同志的遗体,并返回部队向上级作了汇报。
70 年过去了,耿希晨告诉我,当年埋葬宋澄同志的三个亲历者已经去世了二人,现在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到宋澄烈士的后人,将烈士牺牲的经过及埋葬地点告诉烈士的后人,但由于不知宋澄烈士后人的下落,因此一直未能如愿。
得知此情况,我既感动又高兴。一是此事让耿希晨老人记挂了整整 70 年,这是多么深厚的战友情谊啊!二是感到冥冥之中,此事似乎又是某种天意,因为恰巧我于不久之前,在宋小秋同志的安排下去杭州拜访过宋澄烈士的女儿宋韧(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原教授)、女婿肖峰(著名油画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我可以尽快将此消息转告他们,以了却耿老的夙愿。
上图:耿希晨老人与宋澄烈士的女儿宋韧亲切交谈。(笔者摄于南京市钟山宾馆)
2011 年 4 月下旬,宋澄烈士的女儿宋韧、女婿肖峰在宋小秋、钟冶平和我的陪同下前往南京,看望并感恩耿希晨老人。事隔70年之后,宋澄烈士的后人终于当面从耿老这里获知这段淹没已久的历史,令在场的我们不禁感慨万分。
随后,在当地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经过黎小弟、宋小秋同志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沂南找到了宋澄烈士的墓地。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宋澄烈士墓现已迁入栖霞市英灵山胶东烈士陵园。
2022年8月初,部分胶东子弟兵后人专程前往招远、蓬莱、栖霞的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缅怀先烈的光辉伟绩,寄托哀思。
上图:2022年8月初,部分胶东子弟兵后人祭奠宋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