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他传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三五九旅精神,驾驶汽车战风雪、斗严寒、穿越河流山川,“山入潼关不解平”八百里秦川见证着这位雷锋式汽车兵的忠诚与担当;到地方,他从一名乡村新闻报道员和农民临时工做起,到县广播电视局正式记者、编辑,再到区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退休后,他义务身兼数职,像一匹拼命奔腾的老马,不畏难险、冲锋在前、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就是济南市济阳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队员冉庆亮。
冉庆亮,男,1956年8月生,中共党员,编辑(中级职称),大学本科学历(函授)。初中毕业后在村里劳动,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从部队退伍后到店子公社做了一名基层乡村新闻报道员,1984年7月任济阳县乡镇企业局文字秘书(农民临时工)工作,1988年7月调济阳县广播电视局(农转非)任记者、编辑,后又任广告文艺部主任、总编室主任等。2006年内退,2016年退休。退休后无报酬还搭钱担任区老干部联络员、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宣讲队“参谋”、区“五老”宣传志愿服务队队长、锦文苑小区共享式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室党小组长、网格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富锦文苑老干部志愿服务队、正安社区“小马扎”、安康社区“小喇叭”宣讲队队长等职。
不停歇的“大嗓门”
“当前疫情反复来势汹汹,请大家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环境卫生、主动配合疫情防控……”连日来,在济南市济阳区济北街道安康社区富锦文苑小区门口,冉庆亮老人正边拎酒精壶消毒边向来往居民宣传防疫知识。今年67岁的冉庆亮从济阳区融媒体中心退休后,发挥余热甘尽义务,积极团结带领队员们传播爱,尤其在对全区离退休干部宣传报道和带领队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文化、疫情防控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等方面尤为突出。因其从不停歇,声音洪亮,被干部群众称为“不停歇的‘大嗓门’”。
“关爱生命是第一大事,危急时刻老干部党员要豁得出冲上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他临危不惧,第一时间奋不顾身冲向所住富锦文苑小区防疫卡点执勤,他亮开大嗓门,请居民出示身份证、出入证,提醒居民戴口罩,给居民测体温,阻拦外来车和人员入内……后来他由白天执勤改到晚上。白天到疫情防控前线采访,晚上执勤结束后熬夜赶写抗疫报道,被多家媒体采用30多篇(次)。被授予“济南市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
打那,一遇疫情反复,他宣传疫情防控规定和知识的“大嗓门”更是关不住。2022年3月,疫情再次肆虐,他再次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夜间赶写《防疫知识》《团结奋斗齐抗疫》讲稿,白天带领自己组建的济北街道正安社区“小马扎”宣讲队员和富锦文苑老干部志愿服务宣讲队员到城市之星、富锦文苑小区、区劳务市场、安康街马路等场所居民中反复宣讲,并向居民发放、宣读区委老干部局印发的《致全区离退休干部疫情防控倡议书》,向居民宣传外地疫情高发案例和做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叮嘱他们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始终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引导大家积极行动,团结协作,人人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战斗员和服务员。从而使居民们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团结奋斗齐心抗疫的信心和自觉性。
2022年3月31日,富锦文苑小区开始执勤严控,冉庆亮立马组织富锦文苑老干部志愿服务宣讲队队员现场进行疫情防控执勤宣传、登记、消毒、测量体温等防疫细节实战演练。从那刻起,冉庆亮几乎每天戴着“疫情防控”红袖章同几位物业保安一起,在小区门口值守。无论外出采访、办事,还是去超市买菜,他的红袖章从未摘下,为许多人作出了醒目入心的抗疫警示。
3月20日,济阳区开始做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冉庆亮清晨第一个冲向富锦文苑小区采样点,成为这里年龄最大、也是唯一一名志愿者。
“请戴好口罩,自觉排好队,间隔1米。准备好健康码或身份证,登记好信息……”他手持小喇叭不停喊话,维持秩序,宣讲防疫知识,化解居民焦虑情绪,进一步引导大家绷紧安全弦。
碰到老年人对防疫新规和知识不明白、听不清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仔细讲解;遇上对做核酸采样时间提前或一天一检不理解的居民,他会慢慢跟居民们套近乎、拉家常,同时从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病毒传染途径以及社会各界抗击疫情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等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些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分钟。
5月6日下午,他组织富锦文苑老干部志愿服务宣讲队4名队员开展助力核酸检测采样志愿服务活动,自此,大家一直坚持下来。安康社区成立后,他在此基础上,又补充、调整人员组建起安康社区“小喇叭”志愿服务宣讲队,每做核酸检测采样都带领大家现场宣讲疫情防控,到各小区无论宣讲什么主题,都安排疫情防控内容宣讲。
对于疫情防控新规、核酸检测时间突变等,他都第一时间传达给居民。10月1日,雨忽大忽小下个不停。上午9:45他接到社区打来核酸检测采样由一周两检改为两天一检的电话,便立刻和一名队员冒雨打伞用小喇叭围着各楼、各门店喊话,向居民下通知。下午,又冒雨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宣讲《关于调整济南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的通告》。今年11月下旬实行每天一检后,他再次更快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带领队员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及时宣讲《济南市疫情防控公告》《核酸检测特别提醒》《戴不戴口罩传染率大不一样》《济北街道加强疫情防控致居民的一封信》《区委组织部关于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倡议书》《我区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战役有我,同心同行,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致全区各类文明先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志愿服务组织的倡议书》等。
今年以来,全区作全员核酸检测采样70轮,他一次不落地助力,且每次来的最早,最后一个离开。而每次他的“大嗓门”都不停歇、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嗓子沙哑了,疼痛了,他还是闲不下来。“我多吃点苦,多喊一遍,居民就少一分风险,多一分安全。”冉庆亮说。
不停转的“陀螺”
“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不仅疫情袭来的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把疫情挡在自己面前,还得快速高效,英勇善战,做出榜样,团结带动身边人一起保护自己、保护人民,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作贡献。”冉庆亮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每次助力核酸检测采样,他都身穿红马甲,戴“疫情防控”红袖章”,忙的不亦乐乎,时时处处彰显着“志愿红”精神。他总是在清晨提前到达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捡拾干净垃圾;后来,改到下午做核酸检测采样,他就扛着扫帚提前一个小时赶去,把偌大个场地的树叶打扫干净,然后和大家一起搬运物资、用具,摆好桌椅,分拣好物资,拉起“围墙”,挂好标识……做好准备保证及时正式工作。
工作开始后,他从长长的队伍队首跑向队尾,整理队伍,耐心疏导,指导居民间隔一米、首录信息、帮找健康码、测量体温、现场拍照、喷洒酒精消毒,向不戴口罩者送上口罩……他“放下耙子就是扫帚”,一刻也不闲着。有几次,他背起沉重的喷雾器对全场进行消杀。
冉庆亮总是争抢重、难、险工作做。今年4月4日晚8:40,他得知正安社区召志愿者到和家园小区张贴核酸检测采样点分布图后,立刻赶去拿到分布图,张贴了7幢楼,回到家已10点钟了。
做核酸检测采样时间长了,有些居民产生逆反心理,迟迟不下楼做采样,有时也是怕落下上网课的学生,他就经常举着录音喇叭“喊楼”,围着12栋楼跑三四圈,一般跑1万多步,最多达到17000步;“应检尽检,不落一户。”每次采样快结束时都要登门为四五名患病不能下楼做采样的居民采样,这时工作人员都已很累,他每次都主动要求带医护人员登门做采样。直到后来人手宽裕,这项工作才被别人替代。
“采样遗弃垃圾风险最大,千万不要靠近。”家人不断提醒他。可他偏偏不听,每每见到垃圾箱附近有垃圾,他都随时弯腰捡起扔到垃圾箱。最后,他带上皮手套,抢着把垃圾箱里的垃圾按实、消毒,封好,然后提到大门口角落,等待专业人员收走。“我是老干部党员,我就得带头承担风险。”他说。
进入6月以后,天气变得炎热,他忙乎的身上、头上满是汗水,贴身汗衫和红马甲早已湿透,就像刚从水中捞上来一样。因是在广场的树林工作,身体裸露部位被蚊虫咬满疙瘩,汗水沁渍,痛痒难忍;进入秋冬后,风雨不断,常常被雨淋的像“落汤鸡”,冻得直打哆嗦;11月29日,北风呼呼,气温突降至零下12度,他迎着寒风做准备工作、维持秩序站了4个小时,手脚都冻僵了,但他始终从未退缩。
冉庆亮将一片真情注入每个细节,处处彰显着责任担当和对人民的爱。每当下雨,他就和队员们一起提前支起帐篷;每当更改核酸采样时间、地点,他就立马举着小喇叭“喊楼”给居民下通知;带医务人员上楼给患病居民抽样时,总对病人安慰一番,叮嘱防疫事项,并随手推开窗户通风;每每“喊楼”看到孩子们没戴口罩,嘱咐其家长给孩子戴上口罩;有些居民一度产生麻痹大意思想,做核酸抽样不戴口罩,而一味送其口罩,又助长其违规,他就和队员们代其排队,令其回家戴口罩。有个下雨的晚上,因都打着伞,看不到谁不戴口罩,他就走近队列挨个挨个检查,那晚,他为6人排了队。很快,大家都戴起了口罩;对于残疾或腿脚不利索的居民,他搀扶其到工作台,给在前面排队的居民说好话,先为其录入信息、做采样……
12月7日,济南市进行“愿检尽检”核酸检测采样点优化调整,冉庆亮在助力核酸检测采样的富锦文苑点被取消,他仍咬住抗疫不放松:他将抗疫新规录至小喇叭,在富锦文苑小区门口反复播放;拿着小喇叭到名门世家小区广播,并在富锦文苑、名门世家小区张贴《安康社区外地入济返济信息报备》宣传单;在这两小区、商铺门前和公路广泛宣传抗疫知识,对不戴口罩的说服戴上,对扎堆的说服其间隔一米。还对富锦文苑小区门口、门外快递箱区域喷洒酒精消毒。就是这样,冉庆亮无怨无悔,日复一日,像一枚不停旋转的“陀螺”尽心尽力忙碌着。
“人活着就是要有一股精气神,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是我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的职责,我没有什么物质财富留给我的子孙,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就是我的‘传家宝’。”冉庆亮说。
不悔改的”铁心肠”
冉庆亮全身心扑在抗疫上,只想着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心中唯独没有自己。两岁多的小外孙王一搏很喜欢他这位“袄爷”,他一出门,小外孙就抱住他的腿娃娃直哭;小外孙一听到他举小喇叭喊楼的声音就爬上窗户“袄爷袄爷”地叫,但他却没时间陪小外孙玩耍。
他家的窗纱早已破旧不堪,妻子5月份就买了窗纱让他换上,至今那捆窗纱还横在窗棂上;妻子患有心脏、腰腿痛病,平时照看小外孙,无法做饭,就央求他抽点空回家做饭,他一次也没“听话”;有次,他去助力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工作,小外孙后面就跑着追了去,妻子怕其滚下楼就紧忙追,脚下一滑摔倒了,腰疼了六七天,他让在别小区住的女儿回来做饭,他一直坚守在抗疫岗位。夜晚回家后,他心疼的给妻子按腰、贴膏药,妻子抬手点着他的脑门说,“山难移,性难改”,你对家人、对自己,从来就是个漠不关心不思悔改的“铁心肠”。
的确,冉庆亮对自己更“狠”。他常常戴“疫情防控”红袖章出现在人们视野,这成为一块警示牌。有些将口罩扯到嘴下巴的市民看到他的红袖章,会主动把口罩推上去,也有的从口袋掏出口罩戴上,还有的几人聚一起拉呱,见到他的红袖章,立马隔开一米。然而,有人却说他“揍事”、显摆、出风头、小题大做。他听后一笑了之;更让他委屈的是有人说他志愿助力核酸检测采样是为了挣钱。最近小区修路,倡议每户拿200元钱,他带头捐了1000元,有人就说他光助力核酸检测就每次挣100元,谁能和他相比啊!这关乎名声,开始他很生气,但后来想想,“没影子的事”,就笑了。
他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和汽车撞伤后遗症等,头晕了,就吞下一片降压药;腰疼时,就躲一边将腰撞树和柱子,或一手捶腰,一手忙活;因严重前列腺疾病致使他夹不住尿,找厕所跑不及就尿裤子,其裤裆常常湿湿的;在一次爬5楼清户做采样、一次带医护人员上门采样中都几近晕倒,多亏栏杆挡着才免遭不测。今年以来,他的体重又减轻了2.3公斤,但他从未退缩一步。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家人和小区的9名老干部党员参加了助力核酸检测采样。跟他一起并肩战斗半年的4名老干部党员队员也是舍小家,顾大家,用情用力战“疫”情。安康社区党委书记杨成多次劝他们休息,可没一个休息的,被他称赞为“赶不走的老干部党员”。
付出就有回报。多年来,冉庆亮先后荣获“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山东省老龄选选先进工作者”“济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泉城老干部志愿者之星”“济南市做出突出成绩的离退休干部个人” 、济南市“最美抗疫银龄志愿者”“第七届感动济阳人物提名” “济阳区模范老人”和市、区“最美家庭”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