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29周年。每年毛泽东诞辰日,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群众都会以各种形式举办纪念活动追思伟人。
这几年,每逢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我都会写一篇怀念他的文章。
央视文献纪录片遵义会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渡赤水”的历史情节,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去。
经典的四渡赤水,可谓太神奇太传奇太伟大了,我从心底敬佩伟人毛泽东。今年,就写神奇的“四渡赤水”,纪念毛泽东。
七十年代初,我在某分部军械修理连当兵,那时就知道赫赫有名的经典战例一一四渡赤水。我们连队参加分部机关直属队文艺演出,在分部机关礼堂登台唱过长征组歌选段,唱出“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一一”的歌声。我们是带着信仰,带着理想,带着传承,歌唱四渡赤水的。
只有信仰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崇拜英勇善战的红军将士,才能发自内心地高歌而唱,我们唱得是那么激情昂扬,唱出了四渡赤水的画面感。
多少年了,我一直想去赤水河看看,寻找红军将士留在赤水河的战斗足迹,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
曾记得2016年去贵州,我专程来到地处黔北、紧连川南的赤水河,这是1935年红军在此四渡,巧妙摆脱国民党包围圈的地方。81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来看红军足迹,来看赤水河畔。
当年中央红军为什么四渡赤水?其历史背景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由于博古当政,红军撤退路上,失败连连,损失惨重,再这样下去,红军将全军覆灭。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一条新路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由毛泽东辅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后期改为由毛泽东负责指挥军事,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又调重兵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从四个渡口出发。一渡土城,二渡二郎滩,三渡茅台,四渡太平渡。
2016年夏季,我来到当年红三军团渡河的“二郎滩渡口”,在此伫立许久。面对二郎滩渡口,面向滔滔不息的赤水河,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些不朽的历史镜头,面对凶敌的围追堵截,彭德怀紧跟毛泽东部署,用气贯长虹的气势,于二郎滩渡口指挥红三军团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似钢铁洪流般渡过赤水河,我站在赤水河边,禁不住向这些英雄的红军将士肃然起敬。
面对涛涛赤水河,我又想起肖华《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等典句。这种用诗境描述红军四渡赤水的画面感,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浴血奋战,四渡赤水杀出重围的景象。这些从国民党重重围剿中冲杀出去的中央红军,就是后来抗战时期的八路军115师,解放战争组建华野和东野的骨干主力部队。
曾几时何,我翻阅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资料,由衷地敬佩毛泽东的英明伟大。倘若没有毛泽东,红军在贵州就面临着被彻底消灭的危险。用邓小平话讲,假如没有毛泽东,中国还在黑暗中徘徊。回忆历史,深感今日中国来之不易,更加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主席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主席却对蒙哥马利说:“比起三大战役,红军长征时期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四渡赤水到底有多么神奇。
错误的路线导致红军惨遭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迫不得已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经共产国际同意,从于都渡河开始,中央红军撤出江西等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8万多人减少到只有3万多人。而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人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毛泽东和彭德怀提出,乘敌人调动之机,杀敌一个回马枪,打乱敌人部署。但李德不采纳毛泽东和彭德怀建议,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危急关头,毛泽东挽救了红军
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的这个英明决策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也被以后的事实证明是最正确的。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
国民党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的消息,急忙抽调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在这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
一渡赤水,表面上要北渡长江,但实际上回师黔北。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战,为避敌锋芒,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河迫使国民党军汇聚川南,此时黔北空虚,毛泽东当机立断乘遵义空虚杀了个回马枪。
二渡赤水,取桐梓,夺娄山关,破遵义城。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红军二渡赤水河重回贵州,成功把国民党大部队甩开三天路程,打乱敌人部署,5日内红军攻克娄山关、再占黔北重镇遵义。
三渡赤水,中央红军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1935年3月16日至17日,毛泽东命令红军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大部队则隐蔽起来。
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毛泽东率领红军,于1935年3月21日晚四渡赤水,并于31日南下突破乌江,成功把几十万追兵甩在北岸,兵峰直逼贵阳。就在滇军东调贵阳之际,红军却绕过贵阳,于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的7天7夜,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巧渡金沙江北上,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
毛泽东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导演四渡赤水这一精彩绝伦的战争话剧。
一是四渡赤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成为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二是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战略谋划。这是国共两军最高统帅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一次最直接较量。当时战场兵力,红军3万对敌军40万,双方兵力悬殊。蒋介石在实际指挥中,计较一战一役的得失,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对红军尾随追击。相反,毛泽东则紧紧把握北上抗日这个战略目标,不计一战一役胜败。最终成功跳出40万敌军包围圈北上抗日。
三是四渡赤水,挽救了我们党和红军。它是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在毛泽东等人的英明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不仅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示了伟人的雄才大略和英明决策。
美国作家哈里森-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八十多年前的四渡赤水,过去读来,敬佩毛泽东的胆识和神奇,今天读来,深感毛泽东的英明伟大。四渡赤水的神奇伟大,永驻心间,伟大领袖创造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翻过四渡赤水的经典故事,又回想起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周年的景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向毛泽东同志坐像三鞠躬,并瞻仰了毛泽东同志的遗容。 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在群众游行队伍的第一方阵“致敬方阵”的第一辆礼宾车上,第一次出现了毛泽东等新中国缔造者的亲属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会永远敬重毛泽东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央视直播中,当我看到到千人军乐团演奏亲切感人的“东方红”乐曲,数千群众簇拥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经过天安门广场时,伴随着现场响起的热烈掌声,禁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在心中油然升起,伟人毛泽东,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