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阅父亲王乃征的回忆杂记,偶然发现一段题为“解说”的文字,掩卷不能,思绪万千。
文字记述了一个故事:
1962年春,时任沈阳军区司令部军务部长的父亲,到广州参加全军编制会议。会议期间晚上时有文娱活动,有一次有粤剧演出,父亲从来没有见过南方的戏剧,十分新鲜,就拉着同去开会的杜培文副部长一起去。到了礼堂一看,全是地方文艺界的同志,参加全军编制会议的贺龙、陈毅两位老帅也在。老帅们陪着茅盾等文艺界“大咖”们在前面沙发就座,父亲他们就坐在后排的高靠背椅子上了。
他们刚坐下,忽然传来一阵热烈掌声,原来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大姐来了!贺老总等让总理到前面坐沙发看戏,总理不肯,很谦逊地说:今晚文艺界的同志是主人,应该在前面坐,我一直开会坐沙发,现在也想坐坐椅子,舒展下身子。说着,就坐在父亲他们前一排了。
父亲他们非常想和总理打个招呼,可是以前没有直接和总理说过话,不好开口,只好忍住。
开演了。台上是粤剧名旦红线女演出,唱的时候有字幕,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一到对白的时候,没有字幕,父亲他们一句也听不懂,顿时傻了眼。实在糊涂不过,他们俩人就互相嘀咕着瞎猜,估计有不少牛头不对马嘴的地方……
没想到总理听见了,回头问:你们两位同志是北方人吧?
父亲回答:是,我是山东的,他是山西的,南方话一窍不通。
总理笑了,转过身子,对他们讲解了这段对白是什么意思。
父亲他们乐坏了,懂了对白是小事,这可是总理亲自讲,多难得啊!
剧情又变化了,又有对白,又懵了。父亲他们多么想总理再给讲讲,但哪儿能三番五次麻烦总理呢?
正在犹豫时,总理象是猜到了他们的心思,真的又回过头来了,接着讲解起了戏的内容和台上的对话。
接下来,随着戏的故事进展,周总理不厌其烦地反复回过头、扭着身,悄声地、详细地讲解着。
父亲他们是矛盾的:一方面大喜过望,他们是愿意听那亲切、渊博和睿智的讲解,愿意看那近在咫尺的亲切面容;一方面惴惴不安,让一位国家的总理、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为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解说……这怎么好意思呢?
就这样,台上演员演了一台戏,台下总理讲了一台戏;
说实话,戏的内容没怎么记住,难忘总理的音容笑貌。
戏剧“终于”、也是“匆匆地”结束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和大家一样站起来,为演员们的精采表演鼓掌致意。
这时,邓大姐回过身风趣地说:“今晚总理给你们当解说员了!”
父亲他们高兴地没说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儿地鼓掌。
六十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滴清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件小事,反映的是伟人的风范。
参考注释
周恩来(1898.3~1976.1)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任政府总理,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邓颖超(1904.2~1992.7),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周恩来结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贺龙(1896.3~1969.6),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文革”中遭到残酷迫害致死。
陈毅(1901.8~1972.1),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我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新中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迫害。
茅盾(1896.7~1981.3),字雁冰,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49年7月,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生前的请求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红线女(1925.12~2013.12),著名粤剧女演员,原名邝健廉,生于广州。工花旦,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及西洋歌唱技巧,开创“甜、脆、圆、润、娇、水”的独树一帜的“红腔” ,其作品思想内容与时俱进,唱腔流派影响深远。1939年,以艺名“小燕红”首次登台。1958年出演新编剧目《关汉卿》,1961年,主演现代戏《刘胡兰》;1973年,主演戏曲电影《沙家浜》。1980年获粤剧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奖。1985年,获联合国交响乐协会授予的“太阳和平奖”。2009年,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因病去世。
粤剧是广东的地方戏,也称为潮州戏,流行于广东地区。粤剧是以粤语语言演出。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
1962年2月至5月,中央军委于广州和北京召开全军编制装备会议,着重讨论部队的战备方针、编制原则、整编方案和装备保障,并规定了整编的步骤和时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条令规定,军务部门在司令部首长领导下工作,其职责是: (1) 掌管部队的组织编制,并监督执行,承办建制单位的组建、撤销与调整工作。(2) 会同有关部门拟制战时部队扩编计划和兵员补充方案,并组织实施。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兵员动员准备的有关工作。(3) 掌管兵员补充、调配,退伍工作和在编职工的调配工作。(4) 负责军事实力统计,掌握战斗减员、武器装备耗损情况,提出调整补充的建议。(5) 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工作,督促检查部队贯彻执行共同条令和规章制度,预防行政事故。(6) 组织有关部门打扫战场等。
王乃征(1919.2~2009.6),王尽美之子,山东诸城枳沟镇大北杏村(原属莒县)人。1936年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家乡成立了北杏村第一个党支部任首任党支部书记,并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解放战争奔赴东北,任辽东军分区作战科队列股股长兼警卫营营长,后担任作战科科长。1948年东北解放,被选调到东北军区机关工作,后任东北军区军务部部长。1966年,被任命为吉林省军区的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正军职待遇),1983年离休。
杜培文,沈阳军区司令部军务部参谋、副部长、部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