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来,二连51名老山前线参战官兵已经全部退役,但他们依然珍视当兵的历史。5月31日,只有这些参战幸存的老兵才知道这一天深含的意义。这是二连参战官兵老山前线打响第一炮的日子,这些参战老兵,决不会忘记那流血流汗的日日夜夜,因为这是他们的荣幸,他们为之而骄傲的一天,因为有了5月31日,他们才有了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维护和平的机会。他们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奋战,为国为民做出了奉献,他们今生无悔,无愧于共和国的卫士,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军人,他们铸就了军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上和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二连51名官兵,在云南老山前线的枪炮声中,度过的日日夜夜,充满危险和艰难,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实践证明,二连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有一个坚强有力的连队领导班子,还有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火炮技师和军械保障修理人员。他们不仅在老山前线保障炮兵完成作战任务,还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
据姚军龙回忆:“1985年5月20日清晨6点,是我们二连51名参战官兵,从云南省文山州守备一师文山西营房,摩托化行军进入战区的日子,当天下午两点左右,我连车队行至距离麻栗坡县城三公里处到达牛滚塘路口,蔡英勇指导员和张汉坤连长简单话别后,蔡指导员带领27名官兵进驻牛滚塘。张汉坤连长带领24名官兵,于当天下午3左右到达南温河桥头驻扎。南温河位于麻栗坡县偏西南约24公里处老山方向。”
一、在恶劣的困难条件下坚持战斗
张汉坤连长带领24名官兵到达南温河桥头北边石料场,此场地约有500多平方米,地面高低不平,杂草丛生,脏乱不堪,是一个废弃的公路道班用于堆放沙土的料场,看到此情此景,二连战友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野战生存了。
二连24名官兵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连长命令所有官兵迅速下车,卸下工具和军用帐篷,平整,清理打扫场地,在较短的时间里搭好三顶帐篷,24名官兵们分别8个人住一顶帐篷。炊事班架锅野炊,并用两辆工程车和移动发电机停在靠路的一边,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小区域除了一面是路,三面全是深沟峡谷和高山,离我们驻地10米处是川流不息的南温河,虽然有一条大河,但是流的是滚滚的黄土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生活用水。24名官兵的生活用水,只有唯一一个办法,就是晚上站岗的战友,除了站岗执勤,还要用水桶接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接上一晚上的水,节约点用,24个人够用一天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如此。
姚军龙和一些参战官兵回忆:由于云南海拔高,蒸出来的馒头都像死面馒头,面发不开,没有办法,主食除了吃面条就是大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蔬菜,平时有点肉菜罐头,压缩饼干之类的。又赶上5月至10月雨季,亚热带雨林气候,每天是云雾缭绕,阴暗潮湿,中午温度35度以上,晚上20度左右。由于气候和植被的原因,蚊子、臭虫、小咬特别多,当地边民调侃说:“三个蚊子一盘菜,五个老鼠一麻袋。”这种较差的自然环境,导致许多参战战友水土不服,生病的不少。
条件恶劣艰苦,但是全连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每个战友都是斗志不减,意气风发,吃上几片药,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连部分参战战友在前线
二、尽快熟悉老山前线火炮阵地
二连在战区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负责技术保障的炮兵部队有:炮12师22团、24团,炮8师46团,67军炮兵团。还有师属两个炮兵团:199师炮兵团、138师炮兵团,军高炮团混编营、两个高炮营。共17个炮兵营,65个炮兵连。
战斗打响之前,二连按照上级“迅速做好战斗准备”的要求,用5天时间,必须把老山、八里河东山,东西两条线所有火炮阵地全部跑一遍,把有关情况了解掌握清楚。
姚军龙和二连驾驶员回忆说:“上级要求我连全体驾驶员,要熟知各炮兵阵地连以上部队番号、具体位置、火炮型号、数量,包括掌握驾驶车辆通过炮兵阵地和穿越越军炮火封锁区的办法,一般是夜间闭灯穿越炮火封锁区。”
姚军龙告诉我:“二连负责保障的12个大口径炮兵阵地和番号,我都一一标注在地图上,并记在本子上,所有炮兵单位阵地都结合实地参照物,每个岔路口和转弯处都记在心里,做到准确无误地把炮工战友们送到需要抢修的炮位处,即使是夜晚闭灯驾驶也绝对不能走错或找不到炮位,因为夜间在火炮阵地上行驶,走错了路,无法调头,夜间在较窄的泥泞不堪的火炮阵地上调头,一不小心就会滑到深谷,造成车毁人亡。”
从5月23日开始,二连逐一熟悉所有火炮阵地,他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穿梭于12个火炮阵地之间,中午没有时间做饭,在炮兵阵地上吃罐头和压缩饼干充饥。
二连官兵用了5天时间,熟悉和掌握了东西两条线长达50公里的火炮阵地情况,共检修老山方向:两个师炮群,一个团炮群。东山方向:一个师炮群,一个团炮群。对12个火炮阵地近百门大口径火炮逐门进行了检查、调整,检修及解答有关问题。
三、完成东、西两线火炮检修任务
火炮怒吼,是射向敌人的利剑。确保老山前线火炮“打得响,打得准”,是二连前线技术保障的主要任务和光荣使命。
1985年6月3日至7日,利用作战间隙,二连用5天时间,对老山前线12个炮兵阵地,分东、西两个修理分队来到火炮阵地,由连长、指导员带队,对所有火炮逐门进行了解、检查、登记、调试、维修,确保每一门火炮符合战斗要求,经得起战场考验。
张汉坤回忆说:“通过5天的检查,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平时难以想象的。”
当时,二连在火炮阵地上发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有4门130加农炮,2门85加农炮身管滑膛部护筒部表面,出现不均匀、无规则的颜色变蓝,这是因为射速过快造成膛内温度过高,冷却后造成的,身管外部喷漆颜色变化未显露出来,但不影响继续参加战斗。
一些火炮炮膛药室不同程度增长12至48亳来,130加农炮增长最大,85加农炮次之,152加榴炮、122榴弹炮少一些。
还有,火炮瞄准线多数偏移2至6度,瞄准具松动,瞄准机过重或空回过大,瞄准镜有露珠或模糊现象。
有一些火炮反后座装置部分气压、驻退液不足。
火炮击针突出量个别少于2.38毫米,击针簧个别弹性减弱。
还有,火炮大架助锄普遍松动等。
针对火炮阵地上检查出的问题,还有火炮阵地上炮兵提出来的问题,让二连官兵充满危机意识,他们认为,排除这些火炮隐患,一刻也不能耽误,战斗随时要打响,绝不能让火炮“带病”上战场。张连长、蔡指导员、王副连长,向全连发出动员,在战斗打响之前,把阵地上所有“有病”的火炮全部“治愈”,让“健康”的火炮参加战斗。
接下来的时间,二连官兵不辞劳苦,加班加点,在火炮阵地现场逐一认真解决问题,每一门火炮故障问题排除了,必须让炮手认可满意方才住手。
对火炮复进机、驻退机气压、驻退液不足等问题,二连官兵用有关设备进行补气、补液。
火炮驻锄松动、防护遮挡等其他问题,技术含量不高,交由炮兵阵地的炮兵负责调修,二连给予技术指导。
四、精心维修火炮“眼睛”
瞄准镜是火炮的“眼睛”,一丝一毫马虎不得,对火炮瞄准镜出现的问题,一般由光学技师王卫光检查认定后,定时分批送到南温河进行修理,因为光学仪器要求高,阵地上的条件无法保证修理质量。
老山方向的重炮群,由于经过531较长时间的炮击,造成火炮瞄准镜出现诸多问题,多数瞄准镜偏移,瞄准镜松动,瞄准镜有露气,造成模糊不清,等等。这些问题和故障,直接影响火炮的射击精度,各炮位的瞄准手很是着急,炮兵团的领导多次要求二连,加快瞄准镜检测维修的速度。
南温河方向,能维修光学仪器的只有王卫光光学技师一个人,其他两名光学技工都在牛滚塘方向。此时,两个方向的炮兵群都存在类似的情况。火炮上的光学瞄准镜属于高精度仪器,别的工种想帮忙都插不上手,这么多瞄准镜需要检测、调整和校对,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困难,王卫光技师毫不犹豫,一个人挑起这副重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王卫光从6月3日至7日,利用作战间隙,以最快的速度,穿梭在火炮阵地上,以营为单位,对火炮瞄准镜逐门进行了解检查,在火炮阵地上进行调试、维修,小故障在炮位上解决,阵地上修不了的瞄准镜,带回南温河驻地,在光学工程车里维修。光学工程车属于密封洁净环境,工作室里面有六个工作台,工作台上配有台灯,修理人员必须身穿白色工作服和帽子,工作间里八块车窗玻璃都有窗帘布遮光,配备了光学检测校正设备、工具箱、备件等。
王卫光白天冒着高温酷暑在阵地上检查瞄准镜,调整维修,没有休息时间,吃饭也没有正点了,在阵地上饿了,吃点自带的压缩饼干和罐头,渴了喝点自带水壶的水,每天工作到深夜才返回到驻地,接着,还要修理带回来的瞄准镜,在光学工程车上一干就到了凌晨。第二天一早,必须把修好的瞄准镜带到阵地上,安装在火炮上。
姚军龙等战友说:“在这夜以继日的五天里,王卫光技师由于睡眠严重不足,眼睛里充满了血丝,人显得非常疲劳,人也瘦了,但是为了前线的胜利,王卫光技师不叫苦、不叫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恢复火炮瞄准镜的精密度。”
由于中越边境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多数是云雾缭绕,又赶上雨季,比较潮湿,露水比较大,瞄准镜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比较多,所以火炮瞄准具修理任务比较重。还有,前线作战部队装备的高倍望远镜也出现了不少问题,20倍以上的望远镜修理要求特别严格,精密仪器和修理火炮完全不是一回事,必须要做到细致入微、心静如水、精益求精,心灵手巧,维修光学仪器使用的工具全部都像钟表工具一样,细微的小零件特别多,而且有些没有配件,修理难度非常大,还要加班加点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好,送回炮兵阵地上安装调试合格才算圆满地完成任务。
王卫光技师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时完成了战地修理任务,受到了炮团首长和炮手的赞扬,为火炮打得得准,更多地消灭敌人,付出了艰辛努力。
回顾当年在火炮阵地上修理瞄准镜的情景,王卫光技师还谈到了当年在老山前线修理夜视仪的情况,他说:“1985年我们在中越边境作战时,我国科技还比较落后,夜视仪是我国花高价从以色列进口的。刚从阵地上送来维修时,我也把握不准,很为难,夜视仪是精密电子芯片与光学镜片的科技合成,为确保我军武器装备“打得响,打得连,打得准的”要求,我苦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终于把夜视仪修好,恢复了夜视仪性能,可以在夜战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姚军龙回忆:“记得当时修好夜视仪后,我和张汉坤连长开玩笑,他问我这部夜视仪晚上能看多远,我说不但晚上能看得很清楚,而且能看见你口袋里面有多少钱。”
姚军龙曾在一天夜晚,拿着修好的夜视仪,十分好奇地向远方观察好长时间,他说夜视仪晚上看目标,确实看得很清楚。
火炮是胜利之神,而二连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要做到火炮打得响,打得准。而打得准,瞄准镜是关键,在一年多的防御作战中,王卫光技师精心维修瞄准镜,为前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左起 姚军龙、王卫光、王允清
二连在前线火炮保障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前线部队特别信服二连的军械修理技术,也深得领导赏识。67军粟戎生参谋长听说二连经常冒着炮火上火炮阵地抢修检查武器,他指示有关炮兵团和一线作战部队说:军械修理连的官兵是我们打胜仗的“宝贝”,千万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必须要保护好他们的安全。
姚军龙说:“记得我们连上老山主峰修理检查火炮,要经过层层请示,才允许我们上主峰阵地修理调整武器,因为主峰阵地能直接看到越军阵地,经常有冷枪、冷炮打过来,手榴弹特别多,一层层的战壕沟旁边布满了地雷,主峰阵地非常危险,主峰阵地首长生怕二连军械装备的“能工巧匠”出现安全问题,我们只要上阵地,前线部队都会派专人带路,并交代注意事项,安全措施落地,才允许我们上老山一线阵地检修火炮。”
参战一年多的时间里,67军参谋长粟戎生曾两次莅临二连南温河驻地检查指导工作,看望慰问鼓励二连官兵,极大地激励了二连官兵敢打必胜、克服困难的斗志。
(老马根据二连战友张汉坤《战地日记》、姚军龙战地笔录,王卫光提供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