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1925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同志积劳成疾,肺病恶化,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将生命定格在27岁,成为一名永远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
2023年8月19日,《潍坊晚报》、潍坊融媒客户端刊发长篇报道《王尽美与青州》,是缅怀,也是纪念。王尽美之孙、67岁的王军目前在沈阳,他第一时间读到后感慨万千。当日,记者连线王军,听他讲述祖父王尽美,讲述红色基因代代传。
缅怀的最好方式是读书
王尽美长期为革命奔波,临终前,他已然清楚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留下遗嘱:“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字里行间是对信仰的忠贞、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但对家中事情却没有一字交待,此时,他诸城老家尚有祖母、母亲、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
他的战友感叹:“尽美临终,以党的事业相嘱,遗言毫不涉及私事。”“尽美为革命剧战受重创而死,与战殁于疆场者意义相等。他以身殉工作,他的生命即弥洒在千万革命群众中。”
岁月如梭,年年今日。每年这个日子,王军都觉得有许多事要做,但他认为最主要的是读书。因为要学习和传承好王尽美的革命精神,就要弄清楚他在参与创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他和创党先驱们一起,在诸多救国救民的主义、思潮和主张中,选择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铸就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共产主义为唯一信仰的政治基因。所以,要弄懂学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要抓住其与时俱进的特点,要弄清楚许多历史,要回顾和学习好包括王尽美在内的革命先驱们的所做所为,就需要读书。”王军说,唯此,他才真正理解“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这将是我毕生要做的事情。”
看到报道既欣慰又感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王军第一时间读到《王尽美与青州》,既欣慰又感慨。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土壤,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王军说,潍坊、青州、诸城等丰厚的人文历史令人惊叹,山东名人众多,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举世皆知。“正因如此,以王尽美为代表的山东早期共产党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作出了具有鲜明山东地域特色的贡献,包括青州的特色贡献,这是永远值得我们每个山东人、青州人骄傲的,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思索的地方。”王军说。
青州的红色历史源远流长,从省立十中的火种燃起到昌潍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从反帝大同盟的怒吼到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成立,“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青州的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壮大,英勇斗争,前赴后继,一代一代,链条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伟大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
王军的父亲王乃征为收集王尽美资料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王军从父亲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搜集整理王尽美史料工作中。“实践使我深知史料挖掘整理的不易、艰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更加感到整理宣传这些史料的紧迫和重要。”王军说,书写回顾红色历史的文章,就如同在镌刻历史丰碑时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斧凿之声。“任何史料都需要不断地甄别、研判,这样才能达到书写历史的真实,对得起历史的要求,而这也必将是一项更加艰苦而长期的工作。”对此,王军向《王尽美与青州》作者和刊发报道的《潍坊晚报》、潍坊融媒客户端表达了谢意。
勉励青年传承红色基因
王尽美的生命永远停在27岁,斯人已逝,英魂长存。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他的红色基因被一代代继承,正如王军所说,红色需要传承,不传承,红色就会失去意义,就会变色,“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这是历史的规律,更是历史的责任。”
王军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人会遇到许多以往不曾出现过的事情,既有前辈不可能有的优越条件,也特别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惘。因此,历史上的先贤、老一辈革命先驱,他们身上所拥有的不甘沉沦、勇于探索、树立信仰、坚决奋斗等诸多优秀品质,正是当下青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王军强调,青年要利用一切机会读书,通过读书学习历史,了解红色历史。“历史是大海,你只有入了海,才知道什么是浩瀚;红色历史是大海中的一座高山,你登上高山,才能在浩瀚中辨清方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彼岸。”他这样勉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