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创网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2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在这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华夏神州,普天同庆,著名革命老区、沂蒙“红嫂”家乡、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国庆活动更是与众不同,有两则活动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一时间成了当地乃至全国的网红:
一则是该县推出的“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演艺,让游客像身临其境一样体验当年的战斗场景,游客们手里拿着大刀、手枪等(都是道具,没有危险性)跟着冲锋陷阵,满腔热血瞬间沸腾……国庆期间,每天都有三四千名游客参与到沉浸式体验活动中。
二则是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骨刻文破译第一人丁再献先生,以其独特的骨刻文书法,为沂蒙老兵、退役军医高铭吉先生题字:“杏林高手名千里,医学大师进万乡。”这副饱含深情的对联,不仅是对高铭吉先生一生事业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他医者仁心的真挚赞美,更是对革命老区人民传承红色根脉、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开创新时代的精神礼赞。
高铭吉,一位年过七旬的沂蒙老兵退役军医,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医疗战线上心系患者忘我工作。 高铭吉先生,1946年出生在山东革命老区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许庄村,离山东省战工会旧址仅十公里。青少年时期在青驼上学,每天都会经过这里,河边那棵千年银杏古树,仿佛在诉说过去光辉的历史。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他的理想与抱负,让他从小就为理想而学习奋斗。
1964 年,高铭吉应征入伍,来到了当年名震中华的“奇袭白虎团”部队。在这个英雄的集体中,他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沂蒙山人特有的精神在他身上得以展现,从新兵下连、当卫生员到师从军医张继烈学习针灸推拿。高铭吉实现了一个农村青年到优秀军人的转变。他虚心好学、工作认真,从研究病理入手,通读古代医家张仲景、孙思邈的医书,自费订阅《中医》《中国急救》《中西医综合杂志》等刊物,背熟《药性赋》,积累了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他还在自己身上反复扎针摸索,终于悟出了针灸推拿这一祖国医学的精髓,为战友们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他本人也多次受到部队嘉奖,成为部队中备受尊敬的“健康守护者”。1968年,他在部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1 年,高铭吉退役回到地方,从事医疗工作。数十年来,他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参加过香港脑瘫偏瘫学习班,跟读“国外脑血管病杂志”,重点关注中西医治疗偏瘫的前沿科研成果。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方面,他有独到的研究。深厚的理论积淀,加上大量的临床实践,使得他在临床治疗因脑中区引起的偏瘫病疗效显著。他先后在上级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瘫 350 例临床治疗总结》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四管齐下中西医结合针灸按摩治偏瘫》更是被多家媒体报道。
他坚守治疗偏瘫病人先头次手最后足的康复顺序,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来已经有 上万患者名患者从他的医疗成果中受益。他以医术服人,以医德立人,性格温和,言辞中肯,诊断准确,用药合理,患者与他无拘无束,成为医院一名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的好医生。他的用心付出换来了广大病患者的认可和赞许,患者送的锦旗挂满了诊室,成为他医疗生涯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他本人也多次被沂南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为将自己多年的所学所悟所成惠及更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高铭吉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专业治疗团队。对乐学好学的年轻医生,他总是手把手教,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多年来,经他培养的学生多达 50 余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都是所在医院的业务骨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有困难,乐于帮助,如同父母”,这是他带过的学生对他的一致评价。
良医治未病,是社会各界对医学工作者提出的目标。在高铭吉看来,最好的医生还是患者自己。现代人物质生活富足,但酗酒、熬夜、玩手机、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忽视运动锻炼,没病时从不进行体检。他认为身体检查是预防中风、偏瘫的重要措施,对年龄 40 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中风家族史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中风的危险因素,是预防中风的发生关键。因此,他一直倡导人人都要坚持体育锻炼,降低体重,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006年,高铭吉从沂南县医院退休。老伴和他的儿女们觉得这下可有空闲歇一歇陪家人玩玩了,他从当兵入伍到地方工作,他的假期对老伴和孩子来说从来都是奢望,很多时候过年都难得团圆,这回退休了,该好好休息。让家人没想到的是,这边刚办理好退休,就立刻被青驼卫生院中医推拿科返聘了过去。 虽然是返聘,但高铭吉对待工作并没有放松,没有给自已减压、减任务,甚至上班比年轻人都积极,在科室,人们看见第一个上班的常常是高铭吉大夫。据他的同事介绍,在医院40多年了,高铭吉没有过过一个正儿八经的春节,正如他老伴所言:”老高就是个王作狂,50多年了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现在退休了他也没有退休的概念,还是早出晚归,甚至比以前更忙了……"。
老骥伏枥,退而不休。有人曾当面劝高铭吉,现在医患关系这么难处理,你已退休了,何必再像年轻人那样辛苦地干呢?高铭吉回答说:“现在得慢性病的患者太多了,很多患者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患病,就是一个家庭的灾难。我是个医生,看到患者痛苦的样子我心中就不好受。我不能在家享清福,治病祛痛,让患者早日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他也坦言,现在做个医生不容易,做个康复医生尤其不易。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治疗需要循序渐进,定期诊治,不可能立竿见影。不少患者治疗个几天,感觉不称心就不治疗了,说不管用。作为医者,应给患者讲明白,患者怎么说都要包容。人生不以年龄论,贵在心理年轻。只要身体允许,为患者祛病,于他人、于社会都是善事好事,于己身心愉悦,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医无止境学不休。高铭吉从青年时期选择中医针灸推拿,在几十年的时光中精心努力,一心行医济世,传扬国粹,矢志不移。现在,他经过数十年研究创新的“明吉针灸推拿”治疗偏瘫的技术用于中风后偏瘫、脑损伤后脑瘫、脊髓损伤后的截瘫、面瘫、婴儿瘫、格林巴利综合症等,效果显著,慕名前来的络绎不绝。 丁再献先生得知高铭吉的事迹后,对高铭吉常赞赏。他出生于沂南,又曾是一位兵团战士,具有军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他用自己的骨刻文书法,将对高铭吉的赞赏和敬意融入到这副对联中。“杏林高手名千里”,寓意着高铭吉在医学领域的高超技艺和广泛声誉,如同杏林中的佼佼者,声名远扬千里之外;“医学大师进万乡”,则表达了他将医学知识和技能普及到千家万户的决心和行动,如同医学大师般,深入乡村,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这副对联不仅是丁再献先生对高铭吉的赞美,更是对所有医学工作者的激励。在当今时代,医学工作者们需要像高铭吉一样,坚守初心,不断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喜获丁老墨宝的高铭吉感言: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干了平凡的事,但却得到了丁先生莫大的褒扬,今后我将以丁先生题字表,为健康卫生事业奋斗终身! 如今,高铭吉大夫仍在继续他的医疗事业,用大爱之心医治更多的患者,守护他们的健康。他的故事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医学道路上的前行者,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医疗事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秉承医者仁心的精神,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丁再献先生简介: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国家一级书法家,是东夷骨刻文字的系统破译者,又是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始创者,清华大学中国首届楹联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诸多社会职务和数家院校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丁老先生与其家兄丁再斌破译出了900个比甲骨文早1300多年的东夷骨刻文,并集字创作成格律诗词楹联等名言佳句,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集破译、诗词和骨刻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独格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