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创网讯 2024年11月10日,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乡土文化研究院阳都分院在沂蒙老区沂南县成立。这是该院在山东省成立的第一家分院。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学,临沂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泳为分院揭牌。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临沂市作家协会、沂南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领导和沂南县有关部门及沂南县乡土诗人协会部分会员等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一场秋雨过后,为揭牌仪式带来了清新,增添了光彩。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骨刻文破译第一人丁再献先生闻知后欣然提笔,用其独创的骨刻文书法题写贺联一幅:雨后夷蒙生异彩,田中世界有强兵。
丁先生这幅骨刻文书法墨宝,不仅展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汉字魅力,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
丁再献先生的老家就是沂南。他不仅是沂蒙这片东夷文化发源地走出来的沂蒙汉子,还是东夷文化著名的学者与系统破译者,又是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始创者,清华大学中国首届楹联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诸多社会职务和数家院校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丁老先生与其家兄丁再斌破译出了900个比甲骨文早1300多年的东夷骨刻文,并集字创作成格律诗词楹联等名言佳句,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集破译、诗词和骨刻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独格的风格。
丁先生的这幅骨刻文书法“雨后夷蒙生异彩,田中世界有强兵”,上下联对仗工整,“雨后”对“田中”,皆为方位名词加名词的结构,描绘出两种不同的景象。“夷蒙”对“世界”,一个是地域概念,一个是宽泛的空间概念,却在对仗的形式下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关联。“生异彩”与“有强兵”,动宾结构相对,上联描绘出雨后沂蒙地区呈现出的绚烂色彩,下联点明乡土文化领域拥有强大的力量。
“雨后夷蒙生异彩",“雨后”这个意象给人一种清新、润泽之感。她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场洗礼,将沂蒙大地洗刷得更加纯净。沂蒙山区本就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经过雨水的滋润,那山那水更显灵动。而“夷蒙”指代沂蒙,这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丁再献先生在山东大学张知寒教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周代以前无“沂”字,而使用“夷”,现在的“沂”即古“夷”字。东夷文化是沂蒙地区古老文化的源头,这个“夷”字的运用,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沂蒙地区历史文化的大门。当雨后的清新与沂蒙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时,“生异彩”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这种异彩不仅仅是指雨后天空中可能出现的彩虹之类的自然奇观,更是象征着沂蒙地区在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焕发出的新的活力与魅力。
“田中世界有强兵”,“田”这个意象,代表着农田、乡土,它是沂蒙地区乡土文化的根基。沂蒙的乡土文化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而生的,那一片片农田见证了沂蒙人民的辛勤劳作,也承载着沂蒙丰富的文化内涵。“田中世界”将这种乡土的范围扩大为一个完整的世界,意味着在这片看似平凡的乡土之上,有着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文化世界。而“强兵”指的是生长在这方乡土的文化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就像军队中的强兵是保卫国家、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样,乡土文化人是传承和弘扬沂蒙乡土文化的主力军。他们在这片乡土文化的世界里,凭借自己的才华、热情和执着,不断挖掘沂蒙文化的瑰宝,将沂蒙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阳都分院的成立,是沂蒙文化届的一件大事。“雨后夷蒙生异彩”就像是对这一时刻的生动写照,分院的成立如同雨后的沂蒙大地,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在沂蒙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即将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它象征着沂蒙文化在新时代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就像被雨水浇灌后的花朵,即将盛开得更加绚烂。
“田中世界有强兵”则是丁老先生对家乡沂蒙乡土文化发展的展望。在这个乡土文化的世界里,有一群优秀的文化人,他们就像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们会不断地探索、研究、传承和创新沂蒙乡土文化。
这些“强兵”们会深入到沂蒙的田间地头,挖掘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文化宝藏。 丁再献先生的这幅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书写。骨刻文本身就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形式,它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文化信息。先生用骨刻文书写这幅对联,更是将古老的文字艺术与沂蒙地区的现代文化盛事相结合。从书法的线条来看,每一笔都蕴含着力量与灵动,骨刻文独特的线条美感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那线条仿佛是沂蒙大地的山川河流,有着起伏的韵律。这种书法艺术与文化意义的完美结合,使得这幅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沂蒙的过去与现在,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产生出独特的艺术火花。
作者简介:刘唐山,笔名青驼唐山,男,1966年出生于沂南县青驼镇,是网络作家、摄影家、山东沂蒙文化研究会会员,创办有青驼唐山影音传媒,《山路》文学等,其优酷视频影响力最大,为推广沂蒙、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