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往往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与深意。著名文化学者、中国骨刻文破译第一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丁再献先生为沂蒙老区沂南县青驼镇青驼北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春写下的“玉树金花故里美,春风化雨北屯新”这副藏头对联,便是如此。从格律到内容,它都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青驼北村变革与发展的大门。
从格律上来看,对联对仗工整。“玉树”对“春风”,“金花”对“化雨”,“故里”对“北屯”,“美”对“新”,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这种格律上的严谨体现了丁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这副对联在形式上就具备了一种典雅之美。
而对联的内容,更是饱含深意。“玉树金花故里美、春风化雨北屯新”,这里的“玉树金花”既可以是对青驼北村自然景观的一种诗意描绘,也象征着村里那些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和事,″春风化雨"则指张玉春书记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青驼北村这片土地。实际上,青驼北村在张玉春书记的带领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美丽。联末最后一个“美”字、一个″新"字形象概括了青驼北村的整体风貌。还有让人称道的这是一副藏头联,张书记的名字″玉春"二字被丁老先生巧秒地嵌入到联首,可谓是珠联璧合令人惊叹。
张玉春书记的故事,是一部为村民谋福祉的奋斗史。2000年5月,他带着大家投资60余万提升界湖老路,1100平方的路面硬化了,这是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的重要一步,为村民的出行和村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清理民盛街宅基地24户,街道的畅通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更体现了张玉春书记在规划村庄布局上的前瞻性。2005年6月,南河崖上那座新修的小桥建成,这看似一座小小的桥,却连通了河两岸,也连通了村民们的心。2006年11月,16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里的夜晚,黑暗被驱散,光明与希望洒在青驼北村的每一个角落。
时间来到2015年,这一年村里的“幸福大院”建成了,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了温馨的住所;新的文化广场和健身器材的出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乡贤王有存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疏通河道、修筑河坝,这种村民与乡贤的齐心协力,是青驼北村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到了新时代,青驼北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20年,贫困户都脱了贫,这是张玉春书记多年来致力于扶贫工作的伟大成果,是他关心每一位村民生活的最好证明。2021年3月,村子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这一荣誉是对青驼北村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张玉春书记多年努力的肯定。2022年5月,红色村史馆建起来了,它承载着村子的历史与记忆,也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少将王有存拿出自己的百余万元积蓄,建孝德文化园、修复古桥,这种无私的奉献进一步推动了青驼北村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发展。
“村BA”赛事在村里的篮球场热闹举行,这不仅活跃了村里的气氛,更体现了青驼北村在新时代的活力与生机。
“玉树金花故里美、春风化雨北屯新”,张玉春任村支书20余年,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使得北屯(青驼北村)焕然一新。他的正派、自律,他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他心里始终装着乡亲们的那份深情,都化作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青驼北村的模样。
“玉树金花故里美、春风化雨北屯新”,这副对联不仅仅是丁再献先生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对张玉春书记工作的高度赞誉,是对青驼北村发展变化的生动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在一位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一个曾经贫穷落后负债累累的小山村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与美好的历程。它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乡村发展,去传承像张玉春书记这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丁再献先生简介: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国家一级书法家,是东夷骨刻文字的系统破译者,又是骨刻文书法艺术的始创者,清华大学中国首届楹联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国楹联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诸多社会职务和数家院校客座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丁老先生与其家兄丁再斌破译出了900个比甲骨文早1300多年的东夷骨刻文,并集字创作成格律诗词楹联等名言佳句,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集破译、诗词和骨刻文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独格的风格。
本文作者:青驼唐山,刘唐山,网络作家、摄影家、山东沂蒙文化研究会会员,1966年出生于沂南县青驼镇,创办有青驼唐山影音传媒,《山路》文学…其优酷视频影响力最大,为推广沂蒙、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