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青春(十四)
是最后一集。我小弟弟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父亲不满16岁就敢于拿起枪打日本鬼子。”为庆祝父亲九十周岁生日,他把这句话自创成一幅书法作品。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青春,而父亲刘乃晏的青春是在抗日战争艰难岁月中度过的,他和许多抗战老兵,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抗日战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贡献了青春力量。
73、担任文化教员
1944年,组织上安排父亲任武工队副指导员,父亲谦虚地表示不能胜任,而改为文化教员。
父亲回忆说:“1944年6月,我在军分区政治轮训队学习结束,轮训队支部书记高振期同志通知我,要我任汪沟区中队副指导员。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惊,觉得自己还有差距,不能胜任这个职务,我对高书记说:“这两年我在敌占区打游击,缺乏正规训练,军事、政治知识不够全面,当不了副指导员。”他想了一会,问我想当什么?我说:“还是当班长吧。”听到我这句话,他马上批评我没有出息,我说:“我怕我做不好工作耽误大事。”他见我这种态度,对我说:“让你一步,先去当文化教员(正排职)。”
就这样,让我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又认不了多少字的八路军战士,在鲁中军区二分区武工队汪沟区中队担任文化教员。让我担任文化教员,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但又觉得有队长作依靠,我可以边工作边学习。 可是没过几天,我们武工队牟秀玉队长去军分区参加党风学习三个月。这八十多人的队伍,临时交给我一个人负责。好在正、副班长和大部分战士我都熟悉,他们都配合支持我的工作,我主持工作期间,开展工作还算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
1944年11月,让我担任汪沟区中队副指导员。
1942年1月,我从八路军主力部队来到汪沟区武工队,一晃快三年了,从战士成长为副指导员,时间过得真快呀。”
74、姜保顺班长不幸牺牲
父亲对姜保顺班长印象特别深刻,后来姜保顺牺牲,父亲十分难过。
父亲记载:“1945年3月,上级安排二分区费东独立营一位姓杜的排长,任八路军武工队店子区中队副队长,将我调到费东独立营。
杜副队长到任不久,带店子区武工队一个班去临沂半程一带活动,不幸,被伪军王洪九部队包围,杜副队长,姜保顺班长和一名战士牺牲,连尸体都未抢回来,其他人经过激战突围了。后来派费东独立营警卫排长闻士清继任店子区武工队副队长,我和闻士清在八路军武工队汪沟区中队是一个班的。
姜保顺,临沂汪沟区草沟村人,家里很穷,会点木匠活,但老婆不正经。他参加八路军后,曾一度想回家。后来经过学习教育,觉悟提高了,工作、学习、作战都很积极,成为一名勇敢的八路军战士。
1943年秋天,姜保顺回家探亲,他老婆瓦解他去汪沟当伪军,他坚决不当伪军,提出和她离婚,要她去共产党民政局办理手续,女方不从,非要去伪政府办手续,并企图用手榴弹杀害他,被姜保顺发现后,一怒之下,将其老婆用石块砸死,然后去费东县公安局投了案,费东县公安局判处姜保顺三个月劳役。
我十分关心姜保顺,拿着介绍信,去了县公安局看看姜保顺。到了公安局后,看守告诉我,姜保顺不好管理。姜保顺总是说:我是自己投案来的,不会跑的。所以在禁闭室,他愿意出来就出来,愿意进去就进去。加之公安局的人都知道,他是我们区中队的班长,拿他没有办法。经过协商,剩下的时间让姜保顺回到区中队执行劳役。
姜保顺回到区中队后,在伙房帮忙,挑了一周的水,帮厨做饭,劳役时间也够了,结束了三个月的劳役。
有些战士半开玩笑地说,这么做“便宜”了姜保顺,他则争辩说自己亏大了,他说:“我铲除了坏人不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受到表扬。”说得武工队的人都哈哈大笑。
结束劳役,我找他谈话,他对我说:“指导员,我除掉一个坏人,又挑了七天的水,光挨批评,不表扬我一下吗?”在区中队办公室,我和他谈完话后,他诙谐地说。我对他说:“回去当你的班长吧。”他兴奋地回答:“是。”高高兴兴地回到班里去了。
他为人耿直,忠厚老实,脾气倔强,打仗勇敢,在我们队里很受尊敬,他为人民牺牲了,我们全队干部战士都很难过。”
75、结束费东游击战回到主力部队
父亲作为八路军战士,坚决服从组织安排,1941年从主力部队来到武工队,当时他不愿意去武工队,但无条件服从安排来到武工队,在敌占区打游击两年多,后来又从武工队回到主力部队。
父亲记述:“1945年4月,我被任命为费东独立营宣传干事。从此,离开了武工队,结束了在敌占区两年多打游击的战斗和生活。
当时费东(费县)独立营辖3个连,1个警卫排,还管理8个区中队。营部除营首长外,还有参谋陈善南、组织干事孟繁俊、保卫干事韩义忠。他们年纪比我略大一点,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年龄小一些,比他们文化低一些。我在营部工作,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四个人关系很密切,工作配合也很好。
我的任务,主要是协助独立营政委做好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统一制定宣传教育计划,部署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对部队尤其是对干部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有的时候,我也要和费东县委联合行动,共同做好新区的群众工作。
一开始,对怎么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我有些茫然,只好边学边干,那时的工作积极性是很高的,工作开展得也不错,领导很满意。”
76、代理指导员时和敌人打了一仗
父亲回忆:“1945年7月,费东独立营2连指导员去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轮训队学习。连长英风起是旧军人出身,党外人士,营里要我去该连代理指导员,但还要兼做全营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刚到这个连队七八天,我们营就去汪沟东南一带开展对敌斗争。营部带两个连驻曹家屯,我们2连驻庙后,距营部驻地约半里路。
一天早饭后,我们被伪军王洪九部队包围了,我们2连奉命坚守曹家屯西边的高地。
战斗一开始就打得十分激烈。敌人有好几千人,不断地向营部驻地和我们的高地发起攻击,双方伤亡较大,曹家屯不断地向外运送我们的伤员,我们连也伤亡十几个人,正当敌人将要发起冲锋时,连长没有和我商量,就命令通信员传令各排撤退。我担心他的命令,会造成连队混乱,立刻坚定地对他说:“不能撤,营部和一、三连还没有撤。”英连长说:“我们已被包围了,撤出多少算多少,不能都死在这里。”他边说边走到庙后墙根坐下。我说:“现在从多方面情况看,还没有发现你说的这种情况,你不应该这样悲观。我们快到前边去指挥部队吧。”他却说:“你指挥吧,这种仗我打不了。”我继续劝他说:“老英,这样下去会给部队造成损失的。”此时,作为连预备队的1排就在跟前,1排长王福存同志说:“连长,你这样是会犯错误的。”英连长说:“错不错,我负责,管你什么事。”我们争论了几句,我想,指挥百八十人难不住我,情况紧迫,不允许我们再争论下去,否则贻误战机。此时,敌人约有五六百人从西南方向拼命向我们攻击,我连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我立即命令1排长带两个班,从高地西北侧高粱地下去,迂回到敌人后面去打击、牵制敌人,缓解其对我连进攻的力度。同时命令各排坚决阻击敌人的进攻。此招果然有效,敌人明显减缓了对我连进攻的强度。
战斗中,费东独立营刘营长负伤,他和李怀德政委撤到我们高地上。我见到营长问:“营长,你负伤了吗?”。他安慰我说:“不要紧,轻伤。”他接着问我连伤亡多少人?我回答后,刘营长说,我们就担心你们这里出问题,你们打得不错。
这时候,英连长也走过来,开始指挥连队作战。李政委对我和连长说:“你们再坚守一会,一、三连撤出,再掩护你们撤出。”
我们打了一会,一、三连撤退了,撤得很顺利,我们接到撤退命令后,连长主动和我讲了撤退的方案,我对他说:“你下命令吧。”
这次战斗,我们连伤亡三十多人,其中有战斗模范、班长张进喜同志,我们连伤亡者全部撤出战场,妥善安排。一、三连和营部也有些伤亡,其中有几人受伤后被俘,其中有店子区中队的王洪录同志。后来,他们都被敌人活埋了。那时候斗争很残酷,我们八路军,只要到了敌人手中,只有死路一条。
战后,连队议论纷纷,要求英连长向全连做出检讨。同时营首长也追问情况,英连长着急了,问我怎么办?并要求我帮帮他。我对他说:“连队群众的工作我去做,营首长那里由你自己去说。”他希望我替他去说。我说:“我去也可以,可同样的话,你说我说效果可能不一样。”他听了我的一席话,觉得有道理,他同意了自己去和营部说。
营首长找我核实了解有关情况,我事实求是向营首长作了汇报,不久,连长就被调走了。”
77、到五连担任指导员
父亲记载:“1945年7月底,我营被编为鲁中军区警备2旅5团2营,团里要我去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我愿意在连队工作,我找到团政治处主任张奎已,对他说:“我文化低,不适合做机关工作,我愿意在连队工作。”2营李怀德教导员也希望我留在连队,李教导员找张奎已等团领导沟通,随后我被任命为2营5连指导员。
我到5连不久,新连长张法安同志也来了。他魁梧健壮,是“抗大”毕业生,军事知识丰富,作战部署、军事训练、行政管理都有章法。
我们连纳入新的军事编制后,连长和我工作密切配合,相处得很好,全连同志士气旺盛,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开国少将陈宏
78、父亲在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的足迹
1940年8月,父亲刘乃晏一当兵就在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2营,又去鲁中军区二分区武工队,再到二分区费东独立营,他跟随鲁中军区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
1945年8月,鲁中军区成立警备2旅,旅长吴瑞林,政委孔繁彬。4团(原沂蒙军分区11团整编)团长陈宏 ,政委董超,副团长彭玉龙。5团(原沂南独立营,沂东独立营,费东独立营整编)团长岳俊,政委不详,副团长黄其士,主任张奎已。父亲跟随费东独立营编为鲁中军区警备2旅5团2营。后几番整编,费东独立营直至26军77师230团2营。父亲和陈宏、董超、岳俊、张奎一等,在这支部队一直战斗到新中国的成立。
父亲在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以,他对鲁中老部队26军情有独钟,富有感情。他从军45年,多次调他离开26军,他都不愿意离开,想方设法留在26军,甚至于20世纪80年代,他已在济南军区后勤部任副政委,26军军长和政委找济南军区领导想把父亲要回26军因故没成,给他留下一些遗憾。父亲晚年多次向我说过这件事,我在想,这也许是父亲的青春足迹,留在鲁中老部队的缘故,他起步于26军,成长于26军,所以特别留恋老部队,特别是26军77师230团。这可以从父亲抗战时期的简历中读出,他为什么留恋老部队。
刘乃晏,1940年8月,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独立支队2营公务员
1941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独立支队2营5连战士,11月副班长(曾任朱德青年队分队长、民运组长。为锄奸网成员,系秘密组织,由营特派员直接领导)1942年1月八路军临费边区武工队副班长,不久改为费东县汪沟区中队
1942年6月费东县汪沟区中队班长
1942年7月入党
1944年6月费东县汪沟区中队文化教员
1944年11月费东县汪沟区中队副指导员1945年4月鲁中军区费东独立营宣教干事
1945年7月鲁中军区警备2旅5团2营5连指导员(费东独立营编为该团2营)
1945年12月鲁中军区9师26团2营5连指导员
我把父亲抗日战争的悠悠岁月,按时间顺序编为十四个故事,虽然不足以全面描述出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参加抗战的艰辛经历和荣光岁月,但我觉着,就这些故事,足以说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和勇气。
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今天,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更有自信心,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口述和手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