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创网讯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满目葱茏。6月24日至30日,2025年度山东省第三批军休干部荣誉疗养在潍坊举办,来自全省7个市地的50多位军休功臣,齐聚享有“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美誉的古城青州,共度一段难忘而有意义的荣誉疗养之旅。
落实尊崇尊重 营造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队离退休干部,是党、国家、军队的宝贵财富,要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满腔热情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
山东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军休安置大省,是全国唯一以省命名的革命老区,省委、省政府对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在6月24日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兴磊强调,建立军休干部荣誉疗养制度,做好军休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对于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郝建致辞时表示,要围绕“满意军休”目标,持续提升军休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军休干部的荣誉感、获得感。7名少先队员向军休功臣代表礼献鲜花,表达对军休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欢迎仪式之后,潍坊市军休系统为前来疗养的军休功臣献上了一台贴近军休生活、富有军旅特色的精彩文艺晚会。从2022年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已连续4年举办军休干部荣誉疗养活动,近千名军休功臣尽享尊崇、休养身心。
潍坊是世界风筝都、国际动力城,农业扎实、工业雄厚、交通优越、科教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全市境内红色资源丰富,抗战时期横跨北部三县长达120余公里的“渤海走廊”,为整个山东抗日斗争乃至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周的时间不长,可这段美好时光却永远镌刻进50多位军休功臣的心底。青岛市军休干部袁俊,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青州行》:“海岱和风六月天,九龙峪里听鸣泉。相逢莫道桑榆晚,且把豪情付锦笺。战甲虽藏心未老,诗囊又满兴方妍。明朝再约云深处,共赏青州霞满川。”
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精神血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25日,军休功臣们参观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这里曾是二战期间亚洲最大的侨民集中营,关押了2008名欧美侨民,其中包括327名儿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档案》连同7座饱经风霜的历史建筑,为揭露侵华日军暴行提供了重要证据,堪称二战期间侨民集中营苦难生存的“全景式档案”。为此,潍坊成功申创“国际和平城市”。
军休功臣们驻足凝视博物馆内件件珍贵历史档案资料,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济南市军休干部、一等战功王威动情地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更加认识和平的珍贵!”军休功臣纷纷表示,和平是颁发给军人的最好奖章,我们虽然已脱下戎装,但仍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助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红色传承、公益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作用。
6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军休功臣们前往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与一大早在此等候的王尽美嫡孙王军一起,实地学习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尽善尽美唯解放”的革命精神。退休后的王军,经常来这个基地和去爷爷曾经生活过的村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接过祖辈、父辈的接力棒,把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参观见学中,王军和青岛市军休干部李文庆进行了一场精彩互动。据了解,李文庆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在撰写电影剧本《革命者——王尽美和邓恩铭的故事》过程中,和包括王军在内的王尽美后代结下了深厚情谊。在回忆他挖掘王尽美烈士的革命细节时,李文庆数度哽咽。王军也含着热泪讲述了“我爷爷的故事”,现场听众无不动容。
在王尽美烈士雕像前,天空忽然飘起雨滴,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高举右手紧紧握拳,面向鲜红党旗庄严宣誓,表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行将离开时,军休干部争相与王军合影留念,这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照片,更饱含着对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6月28日,军休功臣们参观位于青州市的华东保育院纪念馆。1948年春,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胜利号角,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青州市弥河镇闵家庄,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华东局决定创办华东保育院,经过8年多时间精心抚养,教育哺育革命后代1000多人。军休功臣心生感慨:烽火摇篮、慈母春晖,当年幼苗、国家栋梁,薪火相传、永志不忘!
参观中,很少照相的烟台市军休干部李郁,双手抱着两尊铜雕孩子塑像合影。2012年4月,李郁带领官兵扑救驻地国家林场时全身烧伤面积达85%,荣立一等功。因为面部严重烧伤,他连自己的孩子也很少搂抱,烧伤后几乎没有照过相。目睹这一细节,很多人泪湿眼眶。
陈毅纪念馆、红色鲁中纪念馆……军休干部们沿着红色足迹,重温烽火岁月,砥砺思想作风,让传承和赓续变得更加具象、更有力量。
感悟历史风华 触摸千年文脉
潍坊,夏商时期即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是夷夏文化交融的摇篮。潍坊还是齐、鲁文化的交汇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催生了“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潍坊城市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好潍坊的强大精神动力。
6月25日,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军休功臣们亲手体验扎制风筝、印刷年画,感受到了世界风筝之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三大年画之乡之一的民间传统技艺。
在素有“鲁东明珠”之称的十笏园,军休功臣们流连忘返,啧啧称奇:十笏园既有北方园林的端庄和浑厚,又得南方园林的玲珑与秀雅,可谓集南北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其间景观疏密有致,错落相间,其布局之新巧,匠心之独运,堪称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典范。
6月27日,来到景色秀美、绿树成荫的青州范公亭公园,军休功臣们不由脱口而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真切感受到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的深远与宏大。在李清照纪念祠,军休功臣们被“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采深深感染,济南市军休干部田兆广对地域文化研究颇深,他向战友们饶有风趣地分享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与潍坊相关的一些典故,生动的讲述让大家受益匪浅。
青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馆,馆藏文物6万余件,数量之大、品种之全、文物之精位列全国之首。家中有高考学生的几位军休功臣,对馆藏明代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很感兴趣,目睹400年前用一厘米见方的馆阁体小楷写成共计2460个字的状元考卷,个个惊羡不已。
诸城是中国恐龙化石的宝库,被称为“龙城”,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恐龙化石就出自这里。一位军休功臣抬头眺望着巨大的恐龙化石,笑着说对“龙的传人”又有了新的认知。讲解员告诉大家,在潍坊市博物馆,还藏有世界上体格最大、唯一以城市名命名的潍坊象,因此潍坊也被称为“龙象之城”。
穿过十笏园的亭台楼榭,眺望“巨大华夏龙”的冲天气势,漫步青州古城的青石板路,探秘中国县级博物馆的历史风云,领略鸢都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景象……军休功臣们感受到了潍坊这座城市千年文脉的跳动。
强化教育管理 激发奋进力量
为加强改进军休服务保障和教育管理工作,6月26日晚,在疗养住地组织召开参加疗养军休干部代表座谈会,传达学习上级新近下发的关于日常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听取军休干部的意见建议。大家深有感触地说,军休干部在党的关怀下成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觉发扬斗争精神,模范执行制度规定,始终做到离岗不离党、奋斗建新功。
榜样引领,追光前行。6月28日,安排潍坊市军休干部、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主席李树春,结合自身经历为军休功臣们交流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思想体会。无论是在从军37年的各个岗位上,还是退休后发挥余热的10个年头里,李树春一心扑在双拥和国防教育事业上,秉持“退休不是离场,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换位;退休不是养老,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绽放;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起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军休老兵的责任担当。
紧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军旅故事会,又把现场听众拉回军休功臣的辉煌岁月。济南市军休干部、一等战功王威,在南疆边境作战中痛失左腿的英雄壮举让人泪流满面;济南市军休干部、曾为军事记者的田兆广,“以冲锋的姿态跃上人生新高地”的不懈奋斗精神使人倍感振奋;枣庄市军休干部王明进“回望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烟台市军休干部李郁“在厄运中挺起坚强脊梁”、威海市军休干部于振良“雷锋在我心中”的感人故事,都深深打动了听众,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指导潍坊、青州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派出精干力量全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了整个疗养活动安全有序。疗养结束临别之时,参加疗养的军休功臣用书信表达他们的心声:为期7天的荣誉疗养终生难忘,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张弛有度的活动安排,健康舒适的食宿保障,每一个细节都感受到了尊崇尊重……今后,我们一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军人本色,发挥优势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军休力量。